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论文语篇分析论文

英语论文语篇分析论文

英语论文语篇分析论文
摘要:语篇分析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已
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语篇分析在语
言学乃至整个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语篇分析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分析发展为一个综合的研究
领域。面对典籍英译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至今国内所发表
的古诗英译评论中,主观成分较多,通常是随想式、经验式和
点评式的,没有一套可仿效、可重复使用的方法与理论。而
语篇分析避免了语文学范式的主观随意性,体现了语言学派
对于科学与客观的传统追求。
关键词:英语;语篇分析;培养
语篇语言学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学科,很
多学者的研究都促成了它的发展。语篇分析也吸收了包括语
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领域,把视野扩
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
需要的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而不是翻译技巧或翻译手
段。语篇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起到
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语篇分析的定义
语篇分析是专门研究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并涉及多
个学科的学问,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始于20世纪60年
代。西方许多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语篇分析的方
法,共性如下:全面深入地进行原文分析,注重交际功能进行
译文重组,翻译策略建立于原文分析和译文重组的基础之
上。功能语言学派代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语篇分析的
重要方法之一。语篇分析方法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
过程,即先决定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属性或类型以及其交
际功能,再通过一个个的语言结构体现预定的语篇。在翻译
实践中,要重组一个适用于目的语社会的语篇,并非取决于
表层结构的转换,而是自上而下的、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
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
二、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
(一)典籍翻译的特点
与一般文本类型不同的是,典籍英译的难度更大。原因
在于:原文多为古汉语书写,需要先转换为现代汉语,要求译
者具备扎实的汉语文字能力;原文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国学知识;典籍翻译承载着世界文化交
流与传播的意义,要求译者具有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典籍
翻译比单纯的语际翻译更为复杂。单单是语内翻译这一阶段
就会做出若干不同的解释,加上译者的表达习惯和翻译目的
不同,一部典籍的英译本往往不止一个。典籍英译的复杂性
决定了人们对译本的评价标准各异,而且很难统一。功能语
篇分析模式就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二)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应用
面对典籍英译研究方面的既有成果,黄国文指出:“至
今国内所发表的古诗英译评论中,主观成分较多,通常是随
想式、经验式和点评式的,没有一套可仿效、可重复使用的
方法与理论。”在依据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译本的描述时,研
究者可以遵循从语篇的文化语境到情景语境再到语言的层
次,并根据三个纯理功能包含的不同成分,颇有条理地对比
原文和译文,并对译者选择的语言形式做出较为客观的解
释。可见,功能语篇分析避免了语文学范式的主观随意性,体
现了语言学派对于科学与客观的传统追求。翻译研究的语言
学派重视语言的共性,强调语言规律与客观世界规律的一致
性,努力寻求语义的对等和语言转换的规律,以求通过研究
人类翻译活动的科学性来建立翻译科学。此外,功能语篇分
析明确的步骤和清楚的层次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富有
实践性和可重复性的操作模式。
三、语篇分析在典籍翻译中的不足
(一)强调“忠实”原文
中国典籍因为写作时间久远,译者和原文作者不可能进
行真正的对话,也就无从了解作者的全部本意,译者并非原
文的被动接受者,他/她也在积极建构着原文的意义,也必然
会表现出本人所属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文学氛围的特征
以及自身的文学态度。因此我们说,完全忠实于原作的译文
是不存在的,译者的主观决定是不可避免的。
(二)主张“对等”标准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中国人喜欢借物抒怀,西方人
往往直抒胸臆。因此,中英文在语义表达上必然存在巨大差
异。袁文彬曾对唐诗《静夜思》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详细的
功能语篇分析,最后指出: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翻译在还原
原文的信息时,必定会出现这种局面,即有些信息在译文中
能够被还原,而有一部分信息在语际转换中丧失,要达到完
全功能对等几乎绝对不可能。鉴于中英文的显著差异,以语
义和形式完全对等为追求的译文必然不易在母语读者心中
产生共鸣。正如《红楼梦》的两个著名译本,虽然杨宪益夫
妇的译本非常忠实原文,但在英美国家的影响和销路远远不
如霍克斯“英语味儿十足”的译本。捷克学者波波维奇认为,
由于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审美价值上的内在差异,翻译过
程中意义丢失、增加或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以对等为标准
是把译文看作对原文的再现,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仆人,这
是一种结构主义阶段6的过时的翻译观,特别不适用于文学
翻译。
四、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社会对外语翻译人才的实际需
要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
学生掌握翻译的技能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语篇翻译教
学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可以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日常的
翻译教学,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一)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文章中衔接方法的运用
语篇衔接方法主要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手段
有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
等,可以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
(repetition)、同义(synonymy)、上下义(hyponymy)、互补
(complementarity)、整体与部分(meronymy)等使语篇语义
连贯。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衔接机制,使学生分析语
篇是如何靠衔接手段建立起联系而达到连贯的,从而使学生
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各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
(二)阅读中要注意提炼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
和总结。快速浏览完文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篇章划分为
较小的语篇并简单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找出主题句就是
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因为段落主题句往
往就是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
该段主题句,然后将文章按结构分段,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
叙述每段的大意。找出了每个段落的主题,就能抓住语篇的
主题思想。
(三)注重猜测生词含义
生词难词向来被认为是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语篇
教学侧重于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汇的含义,在阅读练习
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上下文的提示或延伸、标点、
同义反义词、句型、构词法等进行上下文猜词的能力,以保
持思维连贯,提高阅读速度。
五、结束语
翻译的关键在于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传达出原文
的意义和精神。翻译的单位不是词语、小句或语段,而是语
篇。语篇是理解原文的前提,是准确表达的保障,是语义和结
构的整体,语篇分析方法强调全面深入地进行原文分析,注
重交际功能进行译文重组,翻译策略建立于原文分析和译文
重组的基础之上。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为外语教学提
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日常的翻译教
学和基于语篇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高校英语翻译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应林.语篇分析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14-16.
[2]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
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祝东江,陈梅.语篇分析与语篇翻译研究[j].盐城师
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