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作者:桑木旦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
恰当的导入能显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同时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导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因此导入不能只是课堂的简单拼凑;而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好的导入,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导入;数学;情境;类比;练习
成功的导入能立疑激趣,启迪智慧、诱发思维,振奋精神,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导入法即教师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
它的设计思路: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出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点出新课。
例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运用此法需要注意:情景的设置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出发,若学生对这个情境不熟悉,他们想思也无从下手了。
只有贴近他们,他们才会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设疑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