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民风民俗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徽州——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
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称兴安府(1357—1367),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
节令习俗【安苗节】传统节令。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安苗节。
旧时,农家以当日阴晴占卜秋收旱涝,上田边焚香、烧纸,在田里插小红旗,祭祀"谷神",祈求丰收,谓之"安苗"。
是日,晾晒书画、衣服,部分地方盛行迎神赛会。
此俗今已不存。
【八月十三磨豆腐】节令习俗。
又称"靖阳节"。
屯溪黎阳旧俗。
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十三日。
初一日晚,黎阳乡所属十一个菩萨会各组织"打仗鼓"。
十一日下午,各菩萨会抬着神像,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亮伞、仗鼓前呼后拥,轮番出游。
十二日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秩序列队,至小龙山祭坛集中,行祭拜礼,烧纸马等。
礼毕,游坛一圈,各自返回。
八月十三日上午,所有神像绕乡游一圈。
下午集中至汪公庙前戏台下,将汪公和新、老关帝置当中,其余各神骑马,由先锋带头,绕场跑三圈。
九相公跑九圈,每跑一圈,换袍甲一件,俗称"跑马磨豆腐"。
跑马时燃炮鸣鼓。
【重阳节】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
旧时,文人学士于是日结伴登高,饮茱萸酒,持蟹赏菊,吟歌赋诗,以赏秋景。
民间吃"重阳踝(米粑或糯米圆子)"。
建国后,学校师生和城市居民多选定这一日成群结队到郊外登高秋游,进行野餐。
【重阳庙会】传统庙会。
休宁县临溪镇传统庙会。
前后举办三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
相传临溪本无庙会,邻近榆村年年在九月里替周宣灵王(简称周王菩萨)做庙会,非常热闹。
榆村有女嫁与临溪某富户,因嫌临溪九月无庙会,回娘家后不愿归返夫门。
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女儿九月重阳日将周王菩萨借给临溪人供奉一天。
临溪从此才有了庙会。
九月初八日,临溪组成200人的仪仗队到榆村黄坑寺周王菩萨,四面金锣开道,16面仗鼓助威,绣着二十八宿和龙凤呈祥图案的三角旗随风招展;三孔三管的礼铳队不时朝天鸣放,响声震天动地;周王菩萨坐在八人抬八人轿里,头顶华盖高悬,左右力士护卫;轿后又是数不尽的红旗阵、鼓乐队。
九日,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易。
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落唱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
建国后,庙会改变了性质,成为地地道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流会。
【春节】传统节日。
俗称 "过年"。
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开始,家家户户扫除,吃"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小年",是夜,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
同日,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
除夕,各家张贴春联,接"灶神"下界保平安。
全家团聚吃年饭,然后守岁至夜12时,鸣放爆竹迎接新年。
正月初一为春节,清, 家老小依长幼次序先向祖宗画像"拜年",接着吃"利市茶"、"长寿面",男子出行拜谒宗祠。
当天,人们见面互祝吉利,恭贺新年。
初二,开始互相上门拜年,走亲访友。
十五为元宵节,家家吃汤圆(元宵),晚间举行灯会,开展民间游艺活动。
到正月十八日,"过年"基本结束。
1949以后,拜祖敬神和拜谒宗等习俗逐步消失,兴趣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慰问烈军属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活动。
【打老虎】节令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日,黟县每家用米粉做一只猪脚,又做些铜钱大小的馃,俗称"老虎馃",蒸熟,用一个红漆茶盘装着。
中午或晚上,点起蜡烛,焚烧香纸,祭拜神明,焚烧一张"勇士打虎"的纸画,再用一个生鸡蛋对着墙上一砸,口中念道:"上不打天,下不打地,单打白虎连历历"("连历历"为黟县方言,指白虎被打痛时脚摔抖状)。
打后放一串鞭炮,表示把"白虎星"赶跑了,然后全家人吃"老虎馃"避邪。
【灯彩】民间游艺。
徽州灯彩分为花灯、布龙灯、板龙灯、马灯、狮子灯数种。
花灯用篾扎成,糊以彩纸。
主灯有桃花灯、花船灯、鹬蚌灯,伴之走马灯、宝莲灯、宫灯及扎成花篮、动物、蔬菜、瓜果等各种式样的提灯。
桃花灯由男子青年扮演丑旦两个角色,旦扶桃花灯,丑持折扇,对唱民间小调,边唱边演。
花船灯又叫荡花船,由男女扮夫妻两人,妻坐船,夫掌舵,表演划船、摇翁,女扮蚌精,表演渔翁捕蚌动作。
各种花灯,均有乐队伴奏。
布龙灯用篾扎成龙头、龙尾和龙身圆筒,龙身由七或十二节连成,罩之红布,布面画或剪贴鳞片成龙形。
游灯时燃烛其中,随龙珠引导起舞。
板龙灯以竹骨彩纸制成龙头龙尾,龙头长达 2.3米,高2.66 米左右,前额高耸,眼似铜铃,嘴巴突出,口含龙珠;龙尾约2米长0.3米宽,按各地习俗制成鱼尾、虎尾和龙尾三种。
龙身由几十节或百余节1.6米长0.3 米宽的长方形木架子活楔相连,每节木架上装一对花篮灯或灯笼,每节由一人扛着走舞动。
龙灯前有牌灯、挂灯引路,后有鼓伴奏。
游灯时鞭炮齐放,烟火缤纷,锣鼓震天,一片欢腾。
马灯用篾扎成马形的前、后身两段,再糊以色纸。
游灯时以一人操作,前段缚于人身前,后段缚于人身后,在音乐伴奏下边舞边唱。
狮子灯为用篾扎成狮头狮尾,以布罩之成狮形,藏两人于其中舞动,另一人持彩球引导,逗其做抢球、扑球、含球、抓痒、打滚、跳跃等动作。
舞狮时配有锣鼓助兴和音乐伴奏。
【地方会】传统庙会。
农历九月初一至十月初一日在黟县城中举行。
九月初一日,黟县城南门周、侯等姓的"罗汉扫街"上街游行,继之南门头的"地方王"夜间出巡。
逢三、四、八、十日的白天,四乡"地方"全部集中城区出会,旧称"出地方"。
整个会期,举行踩高跷、抬阁、演地戏,扮"总甲"、"解差"、罗汉等文艺表演,四乡的健壮青年还进行"掷叉"等武术表演。
【东源港庙会】传统庙会。
农历正月初六在淳安县东北东源举行。
传由纪念东汉方储诞辰而成。
会期10天。
日夜演戏,商贩云集。
【冬至节】传统节日。
系阴节,旧时多于这天备酒祭奠祖先,上坟挂标压土。
徽俗重宗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届时各名门望族备鼓乐开门祭祖,族长主祭,有名望者郎读祭文,祭祀秩序肃然。
午时,在祠堂设宴,凡族中有功名者均赴宴,族长作陪,俗称"冬至酒"。
有祠产的氏族,备有大量猪肉等食物,按户丁分发,每丁一份。
【端午节】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天中节"。
从初一日起家家门前、屋檐悬挂菖蒲、艾蒿、大蒜、绿豆糕、炒蚕豆,午时烧苍术、白芷,饮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洒在室内,以驱五毒。
孩子们挂起银链锁,带上银项圈,佩带"端午锦"(小老虎、小布猴等形状的彩色香囊),着老虎鞋、红布肚兜等物。
并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画"王"字,以驱瘟、解毒、防病。
各县举行跳钟馗以驱恶,沿河城镇均举行划龙舟比赛,还有以竹或木制神船旱游以禳灾的习俗。
农村有吃裹粽的习惯。
【段莘十八】节令盛会。
是婺源县段莘村汪姓新春祈求先祖保人丁、贺太平的祭祖大典。
庆典活动从农历正月十三夜开始,请来戏班演戏,持续到二十三日结束,共 10天。
每天演戏二十出,节目文武戏搭配,且规定两天演保寿保痘的"人丁戏";保老人多福多寿日,不演杀人戏;保佑婴孩出痘出麻顺利日,不演花脸戏。
期间的元宵节要举行灯会,并将社公菩萨抬出庙堂"观灯"。
十八日起,连续三天在汪氏宗祠崇义堂隆重举行祭祖仪式。
场面威严肃穆,上堂正中安放先祖汪华座像,座像下覆盖虎皮毯的太师椅上摆汪华位牌,厅堂悬挂各式玛瑙宫灯,两廊道边矗立锡制銮驾,有百叶凉伞、刀矛锤钺12件兵器和回避肃静高脚牌等,厅堂内摆满各户奉献的祭品,祭品着色陈列。
祭品中最突出的是四头重约500斤的祭猪,最重的头插金花脚戴金镯,次重的插银花戴银镯,较轻的戴翡翠花镯。
祭猪饲养在上年中秋由抓阄确定的四户家中,从祠产拨出租谷专养,出栏前要煮鸡蛋、包粽子、做糕饼撑饱肚子,以增加重量。
每年段莘村做十八,四乡亲朋云集,隆重热闹。
【二月二】传统节令。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土地爷生日,古徽州称"龙抬头日"。
在农村,这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
清闲过了这一天,意味着春即将开始,进入繁忙的劳作。
城镇大小商店这天正式开始营业。
绩溪县风俗,要在这天包扎一升糯米一只的粽子煮熟,供奉土地。
并用冻米、黄豆、稻草心(切成小段)炒熟后混和,祭祀土地神。
并将豆料撒在神座上,口念"坛里虫,罐里虫,田里虫,屋里虫都炒杀,留下一位马面菩萨(蚕)"的词句,祈祷丰年。
【方储忌辰庙会】传统庙会。
三月三日为东汉著名学者方储忌辰。
每年此时,淳安县茶园镇、东源进贤渡举行纪念活动,有列队出巡、高跷、十番锣鼓、昆曲演唱等表演活动。
届时,乡民会集,热闹非凡。
【放水灯】节令习俗。
每年阴历"七月半"举行,以驱除落水鬼和祭祀祠牵头,水灯用纸篾扎成,形似喇叭。
是夜,从村子河流上游放灯于水面,喇叭朝上,内插一点燃的蜡烛。
水灯满河,缓缓漂移,烛光点点,若水天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