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

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

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9Jul;13(7)·815·

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

丁平,田友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该文通过对近30年关于中药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残

留农药种类、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研究的248篇期刊文献进

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对中药农残的研究日趋深入,但研

究的中药品种有待扩大。该文对中药农药残留的监测、国家

药品标准韵制定及中药农残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中药;农药残留;质量控制

中药农药残留是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是

中药出口的最大“瓶颈”,因而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之一。近30年来。中药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中药农药残留的关

注度呈上升趋势,从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中药中残留农药种

类、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中药农药残留标准及降低中药农药

残留的对策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近30年来国

内关于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的248篇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

析,以期为中药农药残留的监测、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及中药

农残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

1近30年中药农药残留年度发表研究状况

1.1中药农药残留研究文献情况1980—1990、1991—

1995、1999~2000、2001~2005、2006—2007年度的文献数分

别为3、12、34、99、100篇。自1980年以来,已有248篇文献涉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

师[2008]30号)及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但进展较为缓慢,起步于80年代,90

年代有所研究,但真正重视还是在近7年(文献数超过80%)。

在所统计的248篇文献中,实验文献215篇,占86.7%。

1.2中药残留农药种类研究文献情况有机氯、有机磷、拟

除虫菊酯、有机氮、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有机硫的文献数分

别为158、28、18、10、5、3、l篇,其他农药文献数为3篇。有机

氯类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艾氏剂等)研究得

最多(文献量约占70%),其次是有机磷类农药(如甲基对硫

磷、对硫磷、乐果等)、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氮类农药(如氨基甲

酸酯、抑食肼等),而逐渐取代传统高毒且残效期长的现代农

药取代苯类(如苯并咪唑类、百菌清、甲霜灵、多菌灵等)、有

机杂环类(如吡虫啉、恶霉灵、三唑酮等)、有机硫(如炔螨特

等)及其他类(如灭幼脲类、阿维菌素、噻嗪酮等)也逐渐开始

进行监测和研究。

1.3中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文献情况气相色谱法

(GC)文献18l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文献ll篇;薄层

色谱法(TCL)文献2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文献1

篇。用于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包括GC-

MS、CGC、SPe.CGC、GC-NCI-MS、GC-FPD、GC-NPD、GC-FID),

文献量占92%以上;其次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包括SPe—

HPLC、RP.HPLC、HPLC.MS、RPI-HPLC),而薄层色谱法和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得很少。

[4]杨萍.脑钠肽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

(4):632—6.

[5]张清芬.利钠肽的心脏保护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

(5):796—8.

[6]卢永听.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M].心脏病学实践,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6,ll:477—88.

[7]GroenningBA,NilssonJC,SondergardL,eta1.Evaluationofim·

pared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andincreaseddimensionsby

multipleneurohumoralplasmaconcentrations[J].EurJHeartFail,

2001,3(6):699—708.

[8]MaiselA.B·typenatfiuretiepepfidelevel:apotentialnovel“white

count”forcongestiveheartfailure[J].JCardFail,2001,7(2):

183—93.[9]路哑枫,齐弘炜,汤楚中,等.脑钠肽和内皮素在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术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

(11):667—70.

[10]陈嫒,姚成立。岛田俊夫,等.B型利钠肽和N一末端B型利钠

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不同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36(9):825—9.

[11]AlanMaisel.应充分重视BNP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N],第14

版.医师报,2008:828.

[12]刘梅颜.心脏标志物BNP的I临床应用策略[N],第15版,医师

报,2008,8:28.

[13]袁方,方唯一,张敏,等.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2):1149—50.

[14]虞意华.严静,蔡国龙,等.血浆脑钠肽水平对老年重度脓毒

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1):1187

—90.

[1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委员

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2):1076—95.

[16]张新超,温伟,全锦花,等.BNP联合cTn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777—9.

[17]潘哗生.脑钠肽临床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

(5):799—802.

[18]邓婷智.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

展,2008,29(5):768—70.

[19]樊冤桥,何建桂,陈艺莉,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大鼠心肌梗死

后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

(12):1097—100.

[20]胡吴,丁晓梅.血浆脑钠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急性冠脉综

合征中的意义[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1):100—2.

[2I]张海峰,席修明。赵丽.B型利钠肽对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

的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781—4.

[22]夏思良.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心血管

病学进展,2008,29(5):801—5.

(收稿日期:2009—01—19)

 万方数据.816.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9Jul;13(7)

1.4含残留农药的中药品种研究文献情况见表1。表l

显示,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的重点是中药材(含部分炮制饮

片),迄今已对158种中药材进行过农药残留的研究,内容包

括不同产地(如淫羊藿)、不同产品形态(如生晒参与全须生

晒参)、不同药用部位(如人参与人参叶)、不同提取物部位

(如何首乌水提部位)、野生与家种(如栽培黄芩)、生品与炮

制品(如牛膝与酒牛膝)、国产与进口(如西洋参)、植物与动

物等不同类型中药材及对比研究,其中贵蕈药材(如人参、西

洋参)和大众药材(如黄芪、甘草)研究得最多。中成药研究

得较少,仅37种。

表1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研究文献情况

文献分布情况

人参(26);黄芪、甘草(17);西洋参(14);金银花、白芍

<13);枸杞(11);三七(10);菊花、当归(8);黄芩、白术(7);

桔梗、党参、丹参(6);何首乌,广藿香、茯苓、知母(5);白芷、

玄参、淫羊藿、益智仁、半夏、柴胡、射干、天南星、延胡索、地

黄(4);番泻叶、巴戟天、瓜篓,黄连、泽泻、苏叶、香附、杜仲、

牡丹皮、银杏叶、半枝莲、菟丝子、防风、枇杷叶、茵陈、肉苁

蓉、葛根、川续断(3);灵芝、贝母、槟榔、胡椒、太子参、白花

蛇舌草、板蓝根、红花、龙胆、水蛭、升麻、蒲公英、牛蒡子、百

合、玉竹、土茯苓、藁本、川芎、天花粉、茜草、黄柏、牡蛎、丁

香、肉豆蔻、栀子、薏改仁、鸡血藤、大黄、鱼腥草,两蒙叶、金钱草、霞楼、头花蓼、紫苑、红苠、厚朴、黄精、广防己、乌药、

吴荣萸、枳实、郁会、麦冬,浙贝母、莪术(2);罗汉果、天麻、

诃子、玄参、肉桂、海马、明党参,平贝母、北柴胡、天仙子、白

鲜皮、砂仁、穿心莲、广佛手、牛膝、芦荟、降香、一点红、木

通.车前子、水皂角、钩藤、牛蒡子、藏红花、麻黄、桃仁、怀牛

膝、沙参、山药、款冬花、蒲黄、槐米、麦芽、山楂、枳壳、补骨

脂、山荣萸、王不留行、葶苈子、桑叶、桑白皮、常山、银柴胡、

赤芍、贯众、白前、儿茶、稀莶草、羌活、苍术、木通、连翘、人

参叶、马齿苋、大青叶、苦丁茶、紫草、千里光、淡竹叶、佩兰、

地骨皮、地锦草、亚香棒虫草、莲心、天仙子、薄衙(1)

感冒退热颗粒(4);复方丹参片(3);银翘解毒颗粒、含参滋

补口服液、强力银翘片、抗病毒口服液、摩罗丹(2);胃肠安

丸、大承气颗粒、同仁乌鸡白风丸、龙胆泻肝片、藏红花总

中甙、脉胳宁、庆余肾气丸、板蓝根颗粒、杞菊地黄胶囊、珍菊

成降压片、新癀片、清感穿心莲片、肾舒冲剂、海珠喘息定片、

药香沙六君丸、鼻渊胶囊、三维B片、柏子养心丸、麻仁丸、丹

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白带丸、小儿

健胃灵、片仔癀菌胆平肝、片仔癀含片、JII贝清肺糖浆、藿香

正气水、枸杞制剂(1)

注:中药名称后括号内数字表示研究报道的文献数

2中药农药残留研究探讨

2.1政府和医药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药物首要的质量特

征是安全性。中药的安全性除了自身的物质基础影响外,就

是在生长、加工、储存、生产等环节中引入的外来有害物质,残

留农药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必

须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予以足够的莺视。政府肩负着保

护人民健康的使命和责任,医药行业则是医药商品和服务的

提供者,因此,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农药残留对人民健康的危害,

必须从政府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尽管20世纪80年代,中药材

农药残留就引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并在“七五”、

“八五”和“九五”期间组织多家研究单位予以专门研究,但直

到《中国药典)2000版才开始制定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且仅

规定甘草、黄芪、黄连上清丸等少数几个品种的农药检测限

量。1。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p1。因此,为了提高中药的安全性,突破影响中药出VI的农药

残留“瓶颈”,政府应在标准制定、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品种

管理、项目监测等方面加强宏观控制I41。2001年,我同对外

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布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

准》,首次对中药材及制剂中4种农药的限量做了明确的规

定,而医药行业企业应该从原料、加工、生产、储存、运输等可

能引入农药残留的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严格监控,

严格管理。

2.2含残留农药的中药品种研究应不断增加临床常用中

药饮片超过400种,中成药为1260个品种p1,《中国药典》收

载药材及饮片551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刹564种曲1。对比

研究文献、临床应用和国家药品标准,针对农药残留的研究和

管理还相当薄弱。只有不断加强含残留农药中药品种的研

究,才能全面控制药品的质量。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

以临床应用和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逐渐实现全部中药品种

的残留农药项目检测。

2.3残留农药种类范围应不断扩大根据文献统计,目前主

要监测的残留农药种类是有机氯和有机磷类,这两类农药由

于危害大、半衰期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需要作为监

测的重点。但是,随着新品种农药的使用,如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等,其残留需要引起重视,其危害性、残留半衰

期、限量范围等需要不断明确。所以,除了检测传统农残品种

外,新的特别是危害性较强的农残品种应该不断纳入监测范

围,使农残监测做到既重点又全面,使监测结果真正成为保证

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有效指标。

2.4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手段应不断革新随着检测设备

和条件的革新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手段亦应不

断革新,在提高灵敏度、精确度、准确度的同时,需要在检测范

围、检测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目前使用的分析方

法主要是GC,包括使用多种检测器如氮磷检测器(NPD)、火焰

热离子检测器(FT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在检测常用农

药残留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J。而新的前处理方法如同相微

萃取法(SPM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基质固相分散技术

(MSPD)和检测方法如CGC、GC-MS、GC-MS—MS、SPe-HPLC、

RP—HPI£.HPLC.MS。RPI.HPLC、HPIE-MS-MS、免疫分析法等

的应用必将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效果坤一o。

参考文献:

[1]刘自林.王艳,许伏新.安徽省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安徽医药,2004。8(3):161—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0.

[3]陈家春,贾敏如.中、美、英、日和欧洲药典中植物药霞金属和农

药残留量的限量规定及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

525—7.

[43杨士桃.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安徽医药。2002,6(2):78.

[5]中国药品监督管理政策法规汇编[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614.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42.

【7]祝贺,宋爱华,田杨,等.cc-MS法同时测定中药材中29种

农药残留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6):342—7,379.

[8]孙玉明。裴学军,张利明.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进

展C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4):27—8.

[9]郭宇妹,鲍燕燕,蔡清宇,等.中药材中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5):471—3.

(收稿日期:2009一02—16)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