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贾樟柯电影

贾樟柯电影


《二十四城记》:纪实与虚构
• 《二十四城记》的故事主 线围绕一个国营老工厂的 三代“厂花”展开,通过 60年代、80年代以及现 在三代“厂花”的人生经 历和情感历程,反映中国 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 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给 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 • 采用纪录片和故事片双片 同拍的结构,用访谈对话 形式展开叙述,和观众产 生了距离感。
大巧若拙的叙事手法
本片讲述手法简单朴实,将叙事重点放在故事的每一个小 细节上,却又饱含了寓意。
贾樟柯个人荣誉成就
• 2010年,当选新世纪十年全球最佳导演、获威尼斯马可波罗奖、获洛迦诺影 节金豹奖 • 2010年,获得第13届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kino pen奖) • 2010年,获得《手机报-电影爱好者》金π 奖“读者最喜爱的导演”奖 • 2011年,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
最终《小武》这部电影也使贾樟柯一夜成名
1998 1998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
1998
1998
第20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沃尔福冈· 施多德奖
贾樟柯的影像背后都有着共同的 影视姿态: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
生存状态及其生活空间,平等的观察和再 现底层百姓生活。贾樟柯的平等在于再现 底层百姓生活。贾樟柯的平等在于再现的 同时也挖掘出了底层百姓的尊严,这是最 难能可贵的,这也是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外 获得好评与肯定的原因。 《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 《三峡好人》这些影片都深刻的说明了这 点。
风格流畅平实: 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颇为赏心悦目,即便是不了解 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 流淌着的情绪。 但是影片最后,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 冲而上消失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有一种荒 诞的感觉,与之前的平静叙事完全不搭调,给人的 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煤矿工人被强行换上了朋克装束, 有些手足无措的茫然在里面。
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十六年未见 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 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支舞后黯然分 手,决定离婚;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 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31
镜头展现内心: 影片的英文名被翻译成“静物”,三峡在变化,房 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中 国的各个地方,旧的生活被改变了,但新的生活还 要继续。 在《三峡好人》里,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 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 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 静。
2015年《山河故人》
贾樟柯导演作品获奖
• 《小武》获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等八项国际奖。 • 《站台》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等六项国际 奖。 • 《世界》多伦多影评人协会主办的年度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5项奖。 • 2006年,《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等40项。 并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的史上最佳的18部亚洲影片中名列第6.
拍摄小武的艰难,作为拍摄的余力为感到 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作为香港人的他面对 着黄土地上的汾阳,他试图从他对大陆
1970年代的记忆里找到拍摄的感觉。他曾
说:“1972年我跟父母到广州,那里的灯 光给我的感觉是黄绿黄绿的,于是镜
头下的汾阳也是黄绿黄绿的。
剧照
在这部影片中,演员的表演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 亮点,毕竟都是非专业演员。但贾樟柯导演的功力依 然是这部电影走向了成功。影片的细节处理在塑造人 物形象和表达影片主题的时候起来关键作用。 小武自 称是个手艺人,身为小偷的小武每次偷完钱包后,总 会把里面存放的居民身份证放到邮箱里面,由此间接 地还给别人,人总是有两面性,不能一辈子都是坏人, 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好人,小武是一个人,还原了一 个真实的人,也道出一点人的光辉,盗亦有道,尽管 那样微不足道。 被抓后,小武想得还是女友,主人公 没有抱怨社会的不公,没有对爱情破灭感到绝望,一 切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发生,平平常常的接受了,在现 实面前,更多的人们选择的是低下头。这是悲哀的做 法,但是这正是现实中存在的,没有美化,没有扭曲, 没有丑化,这令整部影片充满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同 身受。小武,一个在现实中称自己英雄的人。
影片一开头,就用了一个惊艳的长镜头,从船头一直 拍到船尾,将船上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脏, 乱,粗鄙,庸俗,自娱自乐,直到男主人公的出现。
长镜头:强调电 影的真实,倡导 “纪实主义”
静物代表着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现实,虽然它深深地留有时间 的痕迹,但它依旧沉默,保守着生活的秘密。 --贾樟柯
1993年他开始拍摄自己的作品
1993《小山回家》 1997《小武》 2000《站台》
2002《任逍遥》
2004《世界》 2006《东》(纪录片)
2006《三峡好人》
2007《无用》(纪录片) 2008《二十四城记》 2010《海上传奇》(纪录片) 2011《语路》(纪录片) 2011《黑色早餐》(公益片) 2013《天注定》
《小武》:一个最像知识分子的小偷
• 有人说,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 个人尊严。除去家族内部,在 大多数的社会环境里,人通常 只是作为一个“东西”存在, 而《小武》讲述的便是一个最 低微的“东西”追求其个人尊 严的故事。 • 在《小武》中,环境造型真正 体现了贾樟柯还原生活再现生 活的目的。实景拍摄,长镜头, 自然音响的全面引入,再加上 摄影机机位总是与人眼持平的 位置,没有特效镜头,使观众 在观影过程中真正如同亲临现 场。
三峡好人
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十 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 望,决定复婚;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 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 拥相抱,一支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老县 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 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影片伊始近五分钟的长镜头,给我们观众不小 的震撼,镜头随音乐和淡出淡入的字幕从一张张鲜 活的民工上身掠过,直至定格在男主角韩三明的身 上,宛如一把印画中国当代“清明上河图”的折扇, 缓缓展开,用全知视角扎实地揭示:《三峡好人》 将给人一个“中国底层平民”的故事,而且相当的 严肃。
王小帅
路学长
阿年
中 国 第 六 代 导 演
娄烨
Hale Waihona Puke 张元陆川贾樟柯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 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但却是后 来居上的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为什么贾樟柯会成为领军人物,他
有什么的过人之处?
贾樟柯,一个生在山西汾阳
的孩子,他自小就常去学校附近的 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从 那以后他迷恋上了电影,他的梦开 始了。 他自1991年开始考北京电影学 院,直到1993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文学系。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 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 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
小武
《小武》贾樟柯电影,叙述了中国中部某小 县城一个叫梁小武的小偷的故事。故事可以分作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小武和小勇曾经是一同闯北京的哥们,因盗窃两人兄弟情谊深 厚。小勇后来发达了,结婚时因为面子没通知小武。结果在好 友的迟疑中,小武感到了友谊的消失。后来,他认识了歌厅里 的小姐:梅梅,在这个年轻的漂亮的生活弱势的女孩身上,小 武找到感情的寄托。 第二部分 小武相信梅梅对小武有眷恋情谊的,但是后来梅梅跟着一个大 款走了。小武把曾经送给梅梅戒指送给了母亲,而却因为母亲 把戒指转送给要结婚的二哥而和家中吵了起来。这次,他失去 了亲情。在绝望中,小武再次偷盗,却因call机响起被抓,被 捕后小武坚信是梅梅发来的信息,恳求警察让他查看call机, 发现那只是天气预报。 第三部分 再次沮丧,最终梅梅发来一条信息,只有四个字:万事如意! 四个字的祝福包括了梅梅的歉疚和放弃,影片的最后,小武被 手铐铐在街边的电线杆上,路边站满了路人,眼神里各种鄙弃、 责骂、好奇情绪,终于,小武失去了社会生活的自尊。
贾樟柯电影艺术特色
• • • • • 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故事取材的城镇情结。 纪实性的电影风格。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对长镜头的偏爱。
• 赵涛(1978年1月28 日-)国际影星,中 国电影女演员,山西
太原人。毕业于北京
舞蹈学院民舞系。
2000年因参演贾樟柯
导演的电影《站台》
而一举成名。
《世界》:缩微景观中的无望飞翔
• 小桃、太生等在北 京工作的汾阳人, 对于外面的未知的 世界的强烈渴望以 及无法获得正常满 足的难堪。 • 封闭的世界,孤寂 的心灵。
《三峡好人》:静物
• 影片以烟酒糖茶作为叙事 线索,以纪实手法讲述了 两对普通中国夫妻的爱情 故事,影像和节奏从容而 抒情。 • 影片的英文名被翻译成 “静物”,三峡在变化, 房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 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 中国的各个地方。那些尚 未清除的废墟、新居里的 摆设、看旅店的老人,都 已经从最初的纷乱里安静 了下来,在三峡的阳光里 透出了生活的气息。
《站台》:普通人的尴尬史诗
• 《站台》写一个县城文 工团80年代的事情。用 一种深沉缓慢的镜头, 记录下崔明亮尹瑞娟等 青年人曾经激情燃烧的 流浪生活,最后他们又 回归了故乡,回到了凡 庸的生活中。 • 正如导演所言:"在缓慢 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 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 沉重。"
《任逍遥》:无知少年的末日狂欢
贾樟柯个人荣誉成就
• • • • • 2010年8月5日,获得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2年度亚洲电影学院院长 2014年第38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4年第39届国际新现实主义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5年获戛纳影节金马车奖,成首位获奖华人导演。
贾樟柯1993开始拍摄,《小 山回家》于1995年获得了香港映 像节的大奖,这给了贾樟柯一次机 会,也给了他动力,后来他便开始 创作自己的成名作 ——《小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