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品牌延伸企业发展加速器品牌延伸:企业发展加速器事实上,品牌延伸且没有象很多理论家所说的那么可怕。
壹般而言,市场竞争越激烈,品牌延伸的成功系数越低,然而恰恰是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但品牌延伸仍是十分盛行且取得了很大成功。
有人比喻:“于西方国家,品牌延伸就象当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壹样,席卷了整个广告和营销界。
”壹项针对美国超市快速流通的商品研究显示,过去十年来成功的品牌,有2/3是品牌延伸,而不是新上市的品牌,品牌延伸已成为西方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雀巢经过品牌延伸后形成的咖啡、婴儿奶粉、炼乳、冰淇淋、柠檬茶等系列产品均十分畅销;西门子、飞利浦等品牌延伸涵盖到各自生产的所有产品中,成功地带动了大量产品行销市场。
乐百氏营销总经理杨杰强指出:“乐百氏的品牌延伸利远大于弊,品牌延伸前乐百氏的销售额只有4亿多,延伸后不到三年就达到近20亿。
品牌延伸使乐百氏的发展有了壹个加速度。
如果当初乐百氏发展新产品时导入新品牌,首先不壹定成功,其次即使成功也有可能拖累对乐百氏品牌的投资和培育。
对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而言,品牌延伸是合适的选择。
因为推广新品牌的投资很大,要把壹个新品牌培育成乐百氏、步步高、爱多这样的全国性名牌,壹年没有2亿的营销和广告预算是不可能的。
当然乐百氏对品牌发展的规划是十分谨慎和理性的,乐百氏不会无限延伸。
”步步高老总段永平认为:“品牌的高知名度和威望,能够使品牌有很强的扩张力。
步步高从无绳电话和VCD延伸到语言复读机,没做壹分钱广告,但供不应求以致加班加点也来不及生产。
”全球食品业巨子法国达能集团中国XX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方军先生谈到:“达能于全球的品牌战略是尽量发挥达能这壹核心品牌的市场突进力和渗透力,进行品牌延伸,把达能塑造成为综合食品品牌来带动大量产品行销市场。
当然,通过雄厚财力收购进来、原本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会继续保留,极其个性化的产品会用别的品牌。
”中国市场仍处于轻量级竞争状态之中,因此品牌延伸会比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来自国内营销实践第壹线的信息也表明,品牌延伸于整个中国市场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海尔、娃哈哈、乐百氏、美加净、步步高等均通过品牌延伸迅猛发展,成为同业翘楚。
笔者对品牌延伸的基本肯定的出发点是:此前,国内的许多理论家抱着残缺的理论食而不化,无视源自实践活生生的信息,常常拎出几个来自西方教科书上的案例来批判品牌延伸。
报纸杂志上有关品牌延伸的文章几乎清壹色的持批判态度。
文章壹多,给营销广告界人士的感觉是品牌延伸如洪水猛兽行不得,大有“脏水和婴儿壹起泼掉”之势。
若真地导致国内企业该延伸也不延伸,失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的促销力迅速上新台阶的机会,那是壹种很大的遗憾。
因此,有必要对壹些理论家过分否定品牌延伸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理论纠偏。
让更多的民族品牌科学理性地运用品牌延伸,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的营销力,带动系列产品畅销市场,促进企业迅速上新台阶。
否定品牌延伸的立论依据是:品牌之所以被消费者认可,是因为品牌于消费者心智中有壹个明确清晰的定位,而品牌延伸使原本清晰的形象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的个性被稀释了。
许多人就套用这壹理论,对国内壹些企业的品牌延伸现象进行分析。
如谈到常常被用作反例和批评靶子的娃哈哈时,认为“娃哈哈”是壹个儿童色彩很浓的品牌,最初导入市场的产品是儿童营养液、果奶,其目标市场明确定位于儿童产品上,其包装、广告均呈现出明显的儿童味。
“酸酸的、甜甜的……”、“妈妈我要……”等广告语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对孩子家长均有极强的诉求力和感召力。
“娃哈哈”几乎成了类别品牌,是果奶和儿童食品饮料的代名词,而“娃哈哈”进行品牌延伸,红豆沙、绿豆沙、八宝粥、纯净水均用娃哈哈品牌,则会破坏儿童品牌的纯正性和专业性,使“娃哈哈”于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模糊,缺乏个性,最终变得什么均不是。
有的甚至预言“娃哈哈”会因品牌延伸而自食其果,必会倒下。
言之凿凿,似乎很有道理。
基于同样的逻辑,有人认为乐百氏也犯了品牌延伸的错误,极少数人甚至说海尔延伸到电热水器、小家电也是大错特错。
这种简单套用理论的分析,乍壹听似乎很有道理,壹深思其实很荒谬。
故笔者觉得仍有必要对讨论品牌延伸中存于的壹些问题和同行进行进壹步的商榷:壹、曲解或极端理解品牌的单壹性和定位理论否定品牌延伸的立论依据是品牌的单壹性和定位理论,且搬出定位理论的鼻祖屈特和里斯。
具体推断如下:成功品牌于消费者心智中有壹个明确清晰的定位,而品牌延伸使原本清晰的形象和个性变得模糊不清了。
许多人就套用这壹理论,对国内壹些企业的品牌延伸现象进行分析。
如谈到常常被用作反例和批评靶子的娃哈哈时,认为“娃哈哈”是壹个儿童色彩很浓的品牌,是果奶和儿童食品饮料的代名词,“娃哈哈”进行品牌延伸,最终变得什么均不是。
有的甚至预言“娃哈哈”会因品牌延伸而自食其果,必会倒下。
言之凿凿,似乎很有道理。
基于同样的逻辑,有人认为乐百氏也犯了品牌延伸的错误,极少数人甚至说海尔延伸到电热水器、小家电也是大错特错。
这种简单套用理论的分析,乍壹听似乎很有道理,壹深思其实很荒谬。
很多人曲解了品牌定位的单壹性理论,其实这里的单壹性且非仅仅指品牌对应于单壹的具体产品,更多地是指品牌只能有单壹的概念和核心价值。
当这壹核心价值能包容多种产品时,就能进行品牌延伸。
雀巢品牌联想到具体产品时和咖啡联结很紧密,消费者壹提起雀巢首先想到的是咖啡,这仅是雀巢的品牌资产和核心价值之壹。
雀巢仍意味着“国际级的优秀品质、温馨、有亲和力”,这些才是品牌核心价值的主体部分,能包容咖啡、奶粉、冰淇琳、柠檬茶等许多产品。
故雀巢品牌延伸到系列食品均广为消费者接受。
如果极端地理解品牌定位的单壹性,壹个品牌只能对应于壹种具体的产品。
那么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就不可能同时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杰出的诗人。
这显然和事实不符。
这个世界处于中间状态而生命力又很旺盛的事物是很多的,纯之又纯的东西其实也是不存于的。
二、把其它原因造成的失误归咎于品牌延伸许多有过品牌延伸行为的企业发生了失误后,很多人就想当然地把失误的原因归咎于品牌延伸。
实则不然,比如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是事实,直接原因且非品牌延伸,而是春兰前几年为适应消费者普通不富裕的现实推中低价格的产品使品牌形象降格和分销通路的重整等问题。
即使春兰不搞延伸,空调的绝对老大地位也是无法长期保持的。
就算春兰的确是因为延伸到春兰摩托车、自动车、冰箱而导致空调业绩有所下降,那也不能因此就断定春兰的品牌延伸是错的。
因为春兰总的实力和业绩应比格力好多了吧!若春兰不进行品牌延伸,洗衣机、冰箱、摩托车、自动车等系列新产品全用新品牌,那每年要砸掉多少亿才能推广成功这么多新品牌呢?那时,春兰集团仍会有利润吗?万宝、半球、威力的退步也肯定和品牌延伸关系不大。
电器业是最适合进行品牌延伸走“壹牌多品”模式的行业,如三星、夏普,无论洗衣机、彩电、音响、空调、冰箱、微波炉均采用同壹品牌。
消费者对电子、电器产品产生信赖的主要原因,能够归结于壹个共同点,即对这壹品牌于技术、品质上的认同。
可见,对电器类产品而言,技术、品质等共性形象是否为消费者接受是最为重要的。
只要做到这壹点,品牌就能带动多种电器行销市场。
至于有些专家谈到国内的家电企业进军新的电器领域会因为技术雷同和行业严重供过于求的压力而失败,这根本就不属于品牌延伸风险的范畴。
如果连电器业均无法进行品牌延伸,世界上也就不存于能够品牌延伸的行业和企业了。
果真如此,全球各地均应到处存于推多品牌的XX公司,而事实上推多品牌的企业远少于推单壹品牌的企业。
西门子、飞利浦、惠尔浦、三星、日立、LG等赫赫有名的跨国XX公司不均是把品牌延伸用于成千上万种电子电器产品。
万宝、半球、威力的退步主要是体制落后、内部管理不善、核心技术落后和资金匮乏等原因。
如万宝壹蹶不振的根本原因之壹就是当年其老总外逃,和品牌延伸真的是关系不大。
三、评价标准有误品牌延伸不能因为原有产品销量少许下降就认为是错误的。
只要总的业绩和销量上升了,就不能说延伸是失败的。
刚才对春兰的分析,充分说明了这壹点;夏士莲大搞品牌延伸,也许其洗发水销量不如宝洁的潘婷,但旗下的雪花膏、沐浴露、香皂均十分畅销,夏士莲品牌所获得的总体利润不壹定比潘婷少,因此夏士莲的延伸是完全正确的;舒洁卫生纸延伸到餐巾纸、面巾纸,尽管卫生纸的头牌位置很快被宝洁XX公司的charmin牌所取代。
舒洁虽然于卫生纸上不是头牌,但成了于整个生活用纸行业的全球第壹品牌,舒洁每年获取的综合收益要高于P&G 的charmin,故舒洁的品牌延伸也是正确的。
也有人以农夫水的迅速崛起来批评乐百氏、娃哈哈的延伸。
但农夫的综合收益就壹定会有乐百氏高吗?大家有没想过养生堂推多品牌财务上是否有压力呢?再说,农夫的成功也不能全归功于“不延伸”策略,养生堂于龟鳖丸的丰厚积累、钟老板本身超级策划水平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注:到千岛湖取水、农夫品牌命名、“有点甜”广告篇创意均是钟的杰作,知情人均知道“有点甜”广告篇对于农夫的崛起能够说居功至伟。
)四、把自己作为壹个专业人士的感觉等同于普通消费者有人于谈到三九的品牌延伸时,认为三九集团把“999”延伸到啤酒,消费者第壹个潜意识恐怕仍是联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自然不是壹种享受”。
虽然广告上说的是“九九九冰啤酒,四季伴君好享受”如果进壹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于提醒消费者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999”胃泰分明是于劝人喝酒,仍算是“胃泰”吗?其实这只是文章作者作为壹个专业人士壹厢情愿的见法,很多消费者不会有那么复杂的想法,对三九的了解也不可能那么详细,更多的是觉得壹个著名品牌,其啤酒的技术、品质有保障,当“999冰啤”和壹个地方性小牌啤酒放于壹起时,“999”作为壹个全国大名牌给消费者的安全感、可信度是远远超过地方小牌的,消费者壹般倾向于买“三九冰啤”。
据笔者所知,“999冰啤”是三九集团收购河北石家庄啤酒厂而生产的。
石家庄啤酒厂被收购前累计亏损2880万元,欠缴税金2177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2%.。
96年被三九收购后,当年实现减亏582万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97年实现利税4500万元。
目前销售和效益均不错,比该厂被收购前原来使用的专业品牌好多了。
能说这样的品牌延伸式失败的吗?“999冰啤”仅于河北少许地区销售,除了当地消费者和专业人士,极少数的全国人民知道有“999冰啤”,谈何“999”的核心概念被破坏了。
三九品牌延伸到感冒灵、皮炎灵均取得了成功,98年营业额双双超3亿元。
同样,娃哈哈有酒、感冒液等和主导产品关联度较低的产品,有人就觉得娃哈哈品牌让人觉得充满药味、酒味,谁仍会喝娃哈哈纯净水、酸奶呢?但这些产品无非搭娃哈哈品牌的便车卖掉壹点而已,广告活动很少,又有多少普通消费者知道且消费过娃哈哈的酒和感冒液呢?酒和感冒液不足以破坏消费者心智中娃哈哈和主导产品的紧密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