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辆段有砟道岔及墙柱式整体道床施工工艺xxx摘要:介绍北京地铁xxx有砟道岔及库内线墙柱式整体道床施工工艺及相关铺设标准。
关键词:北京地铁xxx;地铁车辆段;碎石道床;整体道床;轨道;施工1概述北京地铁xxx车辆段轨道安装工程碎石道床铺轨8km,库内整体铺轨7km,总长度为15km。
50kg/m钢轨7号单开道岔37组,50kg/m钢轨7号道岔5m间距交叉渡线3组,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1组。
车辆段库外线具有道岔多、距离近,股道半径小等特点。
为减小道岔与股道、道岔与道岔、股道与股道间的相互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基标点的精确度,把握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车辆段库内整体道床分为横通道整体道床、一般地段整体道床、墙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和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一侧墙式一侧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直埋式整体道床。
为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需要分别制定相适应的施工工序。
2库外线碎石道床施工库外线碎石道床施工任务重,工期相对较长,且受天气影响大。
为确保工期节点目标的实现,必须考虑到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避免返工。
道岔铺设的理想状态为先将相关联道岔全部施工完毕,再铺设线路。
十三陵景区车辆段受铺轨工作面限制,道岔不能全部施工完毕。
因此,施工工序为:合理分析土建方所交工作面→对工作面内道岔进行基标测设→道岔施工→道岔位置尺寸复核及股道连接线基标测设→股道施工。
道岔的铺设为库外线施工的重中之重,下面介绍碎石道床道岔铺设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流程道岔进场试拼、检验→摊铺道砟→摆放岔枕→摆放连接钢轨→拼装道岔→安装扣件垫板→钉联枕木→起道、整道→质量检查。
2.2道岔进场的试拼、检验铁路道岔为厂制定型设备,由业主指定的专业厂根据设计图生产,尤其是车辆段使用的7号单开道岔,7号道岔5m间距交叉渡线虽均为铁路定型岔型,但道岔质量也存在差别。
检验内容包括:(1)道岔部件加工尺寸,如基本轨、连接轨,尖轨的锯切尺寸,接头处的孔距,孔径、打孔后是否倒角;(2)辙岔长度、前后开口尺寸;(3)各类垫板加工尺寸、滑床台高度;(4)试拼后的道岔各部件连接后,各部位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岔头轨距,尖轨尖端处轨距,尖轨跟端直股,曲股轨距,导曲线终点轨距,距导曲线终点 2.5m 处轨距,岔尾轨距,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交叉渡线试铺后除检查组成交叉渡线的4组7号单开道岔尺寸,还应检查钝角辙叉和锐角辙叉的前后开口尺寸,菱形的长短对角线尺寸,钝角辙叉与锐角辙叉连接时是否错牙。
2.3 摊铺道砟路基面平整完毕后,按道岔桩位铺设道砟,预铺20cm左右厚面砟并分层碾压密实,其厚度应严格控制,避免道砟过高而落道返工,所用道砟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
2.4 摆放岔枕木枕采用人工铺设,按设计图纸位置、标准间距排放整齐。
铺设时线路枕木端头取齐,一侧钉设间距绳,将枕木端头与间距绳对齐。
设三轨支座的枕木,按配枕图要求布置。
曲线线路的枕木间距以线路中心为准,并与内侧钢轨垂直向外股钢轨略呈放射状。
2.5摆放连接钢轨(1)摆放钢轨在枕木摆放基本就位后,将道岔钢轨运送至现场,利用吊车卸下,按照配轨图人工配合放至岔枕的承轨槽内。
(2)连接钢轨在鱼尾板向轨一侧涂油,连接钢轨。
按设计图核对曲基本轨弯折支距,合格后方可连接钢轨。
连接钢轨配件及轨枕扣件,先尖轨后辙叉,先直股后曲股,严格控制尖轨尖端轨距和直线尖轨轨头刨切起点两基本轨距离,并保证尖轨扳动力调至6000N以下。
2.6 安装扣件配件按扣件配件型号安装扣件,并用加力杆扳手紧固扣件,使扭矩达到100~200N²m。
需要进行轨距调整时,选择合适的轨距块进行安装。
2.7钉联枕木木枕在布枕后需要钻孔安装铁垫板和螺纹道钉。
用专用模型在木枕上确定钉孔位置,打出样孔,采用电钻按规定的孔径、深度及孔数钻孔(孔内及时涂入防蚀剂);依次放置铁垫板,然后用螺纹道钉将铁垫板固定在轨枕上。
应用专用扳手拧入道钉孔,扭矩控制在100~120N²m,严禁锤击。
钉联顺序:直线上股、直线下股、曲线上股、曲线下股。
钉联时应保证铁垫板处于枕木中间位置,铁垫板两外沿与枕木两侧面的距离应基本相等,道钉与枕木外侧边缘距离不得小于5cm。
钉联时分两组进行,先行钉联端头取齐一侧的一股钢轨,将枕木头用撬棍撬起,使铁垫板与塑料垫板及枕木互相贴紧,枕木两侧与垫板两外缘等距。
采用手摇钻或电动钻通过垫板孔眼进行木枕钻孔,钻头直径小于道钉直径3~4mm,孔眼垂直于枕面,孔深与道钉长度相同,打孔后注防腐油。
然后用专用扳手将螺纹道钉拧入孔内,将钢轨与枕木钉联。
与枕木端头取齐一侧钢轨钉联5~10m后,钉联另一股钢轨。
钉联下股前,先用轨距卡控制两根钢轨的标准轨距1435mm(误差不超过+3、-2),每隔4~5根枕木先钉一眼,将轨距固定,然后补钉其余枕木,钉联完毕后,进行轨道结构尺寸检测,不合格处及时调整。
曲线钉联时,先按中线拨正上股,基本圆顺后钉联。
钉联下股时,在曲线头尾之间按规定进行加宽。
在曲线头尾桩外侧直线段按1‰至3‰过渡。
加宽过渡的变化率视曲线头尾外侧的直线段长度而定,以变化率小为宜。
2.8 起道、整道上碴起道一般分3次进行。
铺轨后的第一次上碴厚度不宜大于100mm,车辆段道床钢轨中心线下道砟厚度不小于250mm,可一次将石碴补充至实际高程。
补充道碴后,按水平桩起道至设计高程,找平小洼,校正轨道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
轨面高程按设计要求(含路基预加沉落量)的允许偏差为+50mm,-30mm。
由于车辆段线路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但严禁出现反超高;直线段起道时以线路左股为标准;曲线段起道时以线路内轨为标准,应先将内股起至略低于设计高程,再起外股。
2.9 质量检查检查各部轨距和支距,顶铁与基本轨间隙。
各部分螺栓拧紧,弹簧垫圈没有错口,呈压平状。
3 库内整体道床施工为保证车辆段整体道床施工质量,便于施工中检查、校核、控制轨道结构精度,将施工误差消除在道床中,车辆段的整体道床轨道施工,采用现场“散铺架轨法”施工的总体方案,并避开冬季施工。
3.1 库内整体道床施工方法短枕无检查坑整体道床,先进行基底处理,施工道床垫层,然后采用上承式支撑架法施工;短枕有检查坑整体道床,先将已完工检查坑顶面混凝土凿毛处理后,采用上承式支撑架法施工;墙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和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在土建单位交接的混凝土顶面上进行凿毛处理后,采用人工架轨法施工。
库内整体道床中墙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和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施工工艺最具特色,也是库内整体道床中重点施工部分,下面主要介绍下这两种方法的施工工艺。
3.2 墙式检查坑整体道床3.2.1 施工工艺流程基标测设→钢筋绑扎→钢轨、轨枕及其扣配件倒运、架设钢轨→安装轨枕、扣件→调轨→支立模板→道床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3.2.2 基标测设第三方测量单位将加密基标移交后,应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逐一对基标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
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向:相邻基标间纵向距离误差为±5mm。
(2)横向:加密基标偏离两控制基标间的方向线距离为±2mm。
(3)高程:相邻加密基标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不应大于1mm,每个加密基标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mm。
3.2.3 钢筋绑扎库内墙式检查坑结构主筋由土建单位预留,轨道施工时检查并扶正预留钢筋,在轨道负责范围内布设单层钢筋网片,每股钢轨下采用5根Φ12HRB400纵向钢筋,横向间距为75mm,每隔250mm布设一根箍筋。
3.2.4 钢轨、轨枕及其扣配件倒运、架设钢轨轨枕及扣配件用手推车人工进行倒运,钢轨在倒运之前为保证施工安全先在已经做好的检查坑基础上垫木枕和滚轮,滚轮线超出库门轴线约30m,再用特制吊架将钢轨吊上滚轮,依次倒运至工作面,再根据已经测设好的钢轨接头位置进行钢轨对位并连接钢轨。
对位及钢轨连接完成之后在钢轨上用粉笔标记出轨枕位置进行轨排组装。
钢轨到位后每隔3~4米左右安装一根轨距拉杆和钢轨支撑架工装将钢轨架起,横向支撑固定在沿线路纵向搭设,轨道精度要求很高,支架必须稳定,稳固,结实。
3.2.5 扣件及轨枕安装(1)散扣件、尼龙套管,扣件按设计规定的类型有次序地散布。
(2)画点,安装前先在钢轨上按设计要求画轨枕吊挂位置点。
先在一股钢轨上画点,另一股用方尺找出。
(3)将铁垫板、扣件、橡胶垫板与尼龙套管连接,铁垫板与钢轨垂直,且上、下两股钢轨铁垫板相对,轨底胶垫不出台。
(4)库内墙式检查坑整体道床轨枕布置间距为1440对/km,钢轨接头处轨枕布置间距为a=705、b=592、c=560。
3.2.6 调轨轨排的调整定位程序是:先调水平,后调轨距;先调桩点,后调桩间;先调基准轨,后调另一轨,先粗调后精调的原则,反复调至符合标准为止。
粗调定位:轨排经钢轨支撑架摆放就位后,以铺轨基标为基准,借助于L型道尺和万能道尺,通过钢轨支撑架支撑杆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初调。
要求轨道目视顺直或圆顺,标高、轨距、水平及方向偏差均不超过±20mm(以减少精调的工作量),内外长轨枕对齐,上紧接头螺栓并保持轨缝对接。
精调定位:轨排初调完成后,采用L型道尺和万能道尺(精度允许偏差+0.5/0mm)等工具进行精调定位作业。
轨道中线与基标中线允许偏差±2mm;直线轨道方向允许偏差±2mm;轨顶标高与设计比较允许偏差±1mm;钢轨左右股水平差1mm;轨顶前后高低差≯1mm;轨底坡按1/40设置,另外轨缝控制在允许偏差1mm。
轨面、轨头内侧应平(直)顺,允许偏差为0.5 mm。
3.2.7 支立模板轨排架设调整完成之后应进行墩模板的支立。
用彩条布覆盖在钢轨、扣件上,保证钢轨、扣件不受混凝土污染。
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至现场直接浇筑,混凝土顶面高度控制在比钢轨顶面低220mm。
3.2.8 浇筑混凝土、道床养护混凝土浇筑要严格按照振捣规程操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加强对模板的校正,按照设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认真检查各部位几何尺寸。
道床每隔6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结构变形缝处也要设置道床伸缩缝。
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洒水养护不少于14d,其强度达到5Mpa以上后方可拆除钢轨支撑架及模板。
3.3 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3.3.1 施工工艺流程基标测设→钢筋绑扎→倒运钢轨、扣件及安装钢轨支撑架→安装扣件及尼龙套管→支立模板→调轨→道床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拆除支撑架、整道。
3.3.2 基标复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基标复测与墙式检查坑整体道床基标复测方法相同。
3.3.3 钢筋安装柱式检查坑结构主筋由土建单位预留,轨道施工时检查并扶正土建单位预留钢筋,在轨道负责范围内布设2根Φ8HPB300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