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药
antacids
降低胃内酸度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减弱胃液消化作用的药物。
常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酸分泌过多症。
按其效应分为:①吸收性抗酸药。
如碳酸氢钠等。
②非吸收性抗酸药。
如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片剂或凝胶)、三硅酸镁等。
液态或粉剂抗酸药较片剂有效,若用片剂,应在咽下前嚼碎。
应用抗酸药中和胃酸时,应注意增加投药的频度,不能依靠增加药物的剂量,一般每次饭后1小时和3小时及睡前各1次,一日共服7次为宜,抗酸治疗的时间不应少于3个月。
为无机弱碱性物质,能中和过多的胃酸,降低胃蛋白酶分解胃壁蛋白的能力,减弱或解除胃酸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面的腐蚀和刺激作用,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临床常用的抗酸药有易吸收性抗酸药如碳酸氢钠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如氢氧化铝
凝胶等胶体制剂。
[主要品种]
抗酸药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作用特点]
胃酸被中和后,可使幽门紧张度降低。
缓和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疼痛。
有些还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惯保护膜,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应用单一品种的抗酸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在临床上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多采用几种抗酸药组成复方制剂以互相取长补短。
[药理作用]
抗酸药为弱碱性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
口服后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减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对溃疡面的侵蚀消化作用,有明显的止疼效果,也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适应症]
抗酸药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胃溃疡和十二脂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