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人“实用主义”性的宗教观

日本人“实用主义”性的宗教观

日本人“实用主义”的宗教观
一、日本人的信仰
1、含义:日本人的宗教观,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对很多的日本人来说,从古代开始祭祀祖先所在的寺庙,就是自己的
宗教。
2、分类:
三个宗教:日本固有的神的信仰(即神道),佛教,西方的基督教
一个道德:中国兴起的儒家思想
3、实用主义的宗教观的特征:
①宗教观贯穿人的一生
出生的时候,去参拜神社
结婚的时候,在神社或基督教的教会举办
日常生活中,遵守儒教等的道德规范
去世的时候,在佛教的寺庙举行葬礼
②“一国多教”、“一家多神”
据日本文化厅调查(2003年12月末~2006年)
神道:1亿777万
佛教:9555万
基督教:191万
其它:1071
总计:2亿1475万。大约是日本人口(1亿2770万)的2倍。
除了基督教和新宗教的信徒之外,日本人基本上都同时信仰佛教
和神道两个以上的宗教。这也表示了日本人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可
以说反映了日本人“有用则信,无用不信”的“实用主义”的宗教观
念。
4、所有宗教的基础里都蕴含着“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论:宇宙万物都含有灵魂,对此产生崇拜的原始信仰。
萨满教(通过巫师施展巫术为中心的宗教)、一神教、多神教,都是
在这个原始的神的概念上成立起来的。

二、神道发展历史
1、含义:在这片土地上,从古代到现代,神道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文
化的中心。神道是日本自古以来多神教的信仰。
2、内容
①这个世间的包罗万象都是神创造的,都蕴含着神灵。——“自然崇
拜”
据《古事记》记载,草木之间在聊天,国土上到处的岩、石、树、
叶都在交谈,夜晚像鬼火一样奇怪的火灾燃烧,白天成群的昆虫拍动
翅膀的声音,到处都是热闹的声音。日本人,认为神无处不在,因此
树木、山川、岩石等都会祭拜。这被称为“万物有灵论”,或者是“精
灵信仰”。
②神道,对古代的人怀有深重的敬畏之心。——“祖先崇拜”
以“记纪”(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描写的神话传说为基础,尊敬
神灵,尊重祖先,举行祭祀。
在日本古代各氏族,在谈论自己的家世时,会和神话、祭拜神灵
的祖先、信仰的神灵等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氏族中,天皇氏族最有
权势,通过皇室形成氏族国家,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统一。皇室的祖先
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把日本民族的一带感作为中心,发展出了“万
世一系”的概念。
③农耕礼仪
除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日本的原始神道还和农村的
农耕礼仪紧密连接在一起。没有了诸神的保护,就没有稻谷丰收的期
待。祷告农业的丰收,感谢丰收的祭祀,都是神道重要的祭祀内容的
一部分。
3、历史发展:
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前:以现世为中心的乐天主义的日本人,都拥有承
认现世的所有的思想。即:日本的原始神道,就是承认现实的价值。
这样的日本自古以来的信仰,和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深的关系。
它是自然产生的,没有特定的教祖,没有经典。诸神的数量很多,统
称为“八百万神明”。
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神道的概念变成体系化。
奈良时代:开始了日本固有的神的信仰和佛教信仰时间的“神佛调
和”。
明治时代:“神佛调和”废止,颁布“神佛判然令”。神道开始制度
化,国民都必须信仰。明治政府把各地的神社神道重编在皇室神道的
下面,作为国家宗教的“国家神道”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国家和神道完全分离。
4、总结
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中心的神道思想,深深扎根在
日本人的心中。可以说是因为这个观念,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精神文
化。

三、佛教发展历史
起源:公元前5世纪左右,释迦摩尼在印度恒河中流区域创立了佛教。
释迦摩尼圆寂后百年左右,进入了小乘佛教的时代。1世纪左右,大
乘佛法兴起。6世纪半,传入日本。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致力于佛教的交流。日本最初的佛教文化,是
在中国的北魏和六朝的文化影响下展开的,法隆寺就是遗留下来的代
表遗物。
奈良时代:佛教和国家权力相结合。国家佛教把镇护国家作为目的。
在圣武天皇的命令下,建造了国分寺和东大寺大佛。佛教是通过国分
寺、国分尼寺向地方传播。但僧侣的活动一般只限于寺院中,不能到
民间去传教。
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佛教一般是祈祷平安和祈雨等现世利益的宗
教。通过学习中国,最澄创建了天台宗,空海创建了真言宗,新的日
本佛教开始发展
(共通点:最澄和空海都反对宗教归属国家,在守护国家的同时重视
个人的现世利益出发,和世俗的权力紧密结合。)
平安时代:神佛调和。
平安时代中期以后:贵族政治动摇,战乱不断,社会不安,净土教开
始兴起。
镰仓时代:净土宗、净土真宗、时宗、临济宗、曹洞宗、日莲宗(镰
仓六宗)
江户时代:由于幕府大力镇压基督教,老百姓被规定必须作为檀徒(即
施主,在寺院里有墓地,并向该寺院援助的人家)归属某一寺院,从
而得到非天主教徒的证明,即寺请制度。基本上的人都和佛教有关系。
但是,神道作为日常的信仰继续存留。神道和佛教是共存的。
明治时代:明治元年(1868年),发生了“神佛分离”的打压佛教
的运动,该事件造成日本佛教的衰退。
现在(2006年):日本国内活动着的佛教的宗派13个,包括:华严
宗、法相宗、律宗、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净土真宗、时宗、通
融念佛宗、日莲宗、临济宗、曹洞宗、黄檗(bò)宗。
总结:佛教,从日本人的基本思考方式,到美术、文学等传统文化,
对所有的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基督教发展历史
室町时代:圣方济各·沙勿略(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士。他是是
耶稣会创始人之一,首先将天主教传播到亚洲的马六甲和日本。天主
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是“传教士的主保”。)
一夫一妻、禁止堕胎等基督教伦理和新的教育思想,使基督教在短暂
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信徒。1580年,就有12万的信徒了。
安土桃山时代:丰臣秀吉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颁布了《伴天连追放
令》。(课本37页)
江户时代:禁教令颁布。江户初期75万人以上的基督信徒,很多都
改了信仰。一部分的信徒不忍受到迫害,殉教的也有。
明治时代:禁教令解除。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人类平等的精神,影响
了当时的青少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主义的时代,基督教的各个派系进入日本,
基督信徒急速增加。据文化厅编撰的《宗教年鉴》记载,2003年的
基督教各个派系的信徒总数约为191万人。

五、实用的宗教观
总而言之,日本人的思考方式的特征,就是肯定现存的环境和现
有的条件。实际上看到的世界就是绝对的,否定脱离现实世界承认绝
对的神的存在的立场。
日本人的宗教,是把神道作为根本的同时,积极吸收融合佛教,
接受基督教。以现世为中心的“多神教”的思考方式,扎根在日本人
的信仰里。可以说实用的宗教观、自由的信仰,形成了日本人的精神
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