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啮齿类动物 SPF级: BALB/c裸小鼠,NOD-Scid小鼠,Wistar大鼠,BALB/c小鼠,昆明小鼠,C57BL/6J小鼠。
清洁级:129小鼠,DBA2小鼠,F344小鼠,NIH小鼠,Tg2576小鼠,TX/DL小鼠,Lewis大鼠,SD大鼠
普通级: Hartely豚鼠
BALB/c小鼠 C57BL/6小鼠 BALB/c-nu裸小鼠
SD大鼠 金黄仓鼠 豚 鼠 Email预订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一、小鼠 〖名 称〗:BALB/c小鼠 〖简 介〗:1913年,贝格(Bagg)从美国商人欧希尔(Ohio)处购得的白化小鼠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麦克·多威尔(MacDowell)在1923年开始作近交系培育,至1932年达26代,命名为BALB/c品系。安德尔文特(Andervont)等人使BALB/c广为传播和应用。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第180代。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②易患慢性肺炎。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④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⑥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主要用途: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名 称〗:C57BL 〖简 介〗:1921年立特(Little)用艾比·拉特洛坡(Abby 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C57BL1937年从C57BL分离出C57BL/6和C57BL/10两个亚系。1985年从Olac引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毛色:黑色。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②12%有眼睛缺损;雌仔鼠16.8%,雄仔鼠3%为小眼或无眼。用可的松可诱发腭裂,其发生率达20%。③对放射物质耐受力中等;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④对结核杆菌敏感。对鼠痘病毒有一定抵抗力。⑤干扰素产量较高。⑥嗜酒精性高,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低。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⑦常被认作"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 主要用途:是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品系。
〖名 称〗:BALB/c -nu裸小鼠 〖简 介〗:1973年丹麦的C.W.Friis在BALB/cA近交系小鼠中发现自发性突变的无毛小鼠,该突变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免疫T细胞缺失,而培育成了BALB/cA-nu。 主要特性: ①无毛、裸体、无胸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逐渐变薄、头颈部皮肤出现皱折、生长发育 迟缓。②由于无胸腺而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该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导致 缺乏成熟的T淋巴细胞,因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但6~8周龄裸小鼠的NK细胞活性高于 一般小鼠。③B淋巴细胞正常,但其免疫功能欠佳。表现在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以lgM 为主,仅含少量的IgG。④抵抗力差,容易患病毒性肝炎和肺炎。因此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中。⑤为了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的繁殖方式,可以获得1/2纯合型仔鼠。⑥常用裸小鼠品系:BALB/c-nu、NIH-nu、NC-nu Swiss-nu、03H-nu,C57BL-nu等。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免疫学、毒理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名 称〗:SCID小鼠 〖简 介〗: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ency,SCID)的英文意思是严重联合免疫缺 陷,SCID小鼠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在1983年由美国的波斯玛M.J(BosmaM.J)首先 从C·B-17近交系小鼠中发现,是位于第16号的染色体,又称为scid的单个隐性基因发生突变所致,SCID小鼠是C·B-17/lcrJ的同源近交系。1988年从美国Jackson实验室引进我国。 主要特性:①SCID小鼠外观与普通小鼠无异,体重发育正常。唯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仅为正 常小鼠重量的I/3以下。②胸腺、脾脏、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大大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 能缺陷;但巨噬细胞和NK细胞功能末受影响。③骨髓结构正常,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④容易死于感染性疾病,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中。⑤两性均可生育,每胎产仔3~5只,寿命达1年以上。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异种免疫功能重建,单克隆抗体制备,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研究,病毒学和肿瘤学研究等。
4、ICR小鼠
ICR小鼠 Hauschka用Swiss小鼠群以多产为目标,进行选育,以后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ch)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 品种特征:毛色白化。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 我国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引进的ICR,各群体之间在遗传特性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在应用时应注意。ICR/JCL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良好的血液学实验用动物。已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肿瘤、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 血液生理生化参数
血液生理参数(56日龄,雄性) 参数 平均数 标准差 红细胞计数(RBC) 9.65 1E6/μL 0.659 1E6/μL 红细胞体积(MCV) 48.15 fL 1.997 f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12.4 %CV 0.303 %CV 红细胞压积(HCT) 46.46 % 3.343 % 血红蛋白含量(MCH) 15.14 pg 0.42 pg 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4.45 g/L 7.43 g/L 白细胞计数(WBC) 8.9 1E3/μl 2.178 1E3/μl 淋巴细胞(LY)百分比 73.38 % 11.936 % 血小板计数(PLT) 571.45 1E3/μl 154.695 1E3/μl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1.98 fL 0.582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 18.12 % 1.158 % 血液生理参数(56日龄,雌性) 参数 平均数 标准差 红细胞计数(RBC) 9.07 1E6/μL 0.642 1E6/μL 红细胞体积(MCV) 49.04 fL 1.717 f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12.604 %CV 0.219 %CV 红细胞压积(HCT) 44.48 % 3.446 % 血红蛋白含量(MCH) 15.46 pg 0.508 pg 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5.68 g/L 8.764 g/L 白细胞计数(WBC) 6.86 1E3/μl 1.34 1E3/μl 淋巴细胞(LY)百分比 91.23 % 4.434 % 血小板计数(PLT) 599.32 1E3/μl 79.336 1E3/μl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1.76 fL 0.225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 17.68 % 1.169 %
血液生化参数(56日龄,雄性) 参数 平均数 标准差 Ca 2.41 mmol/L 0.09 mmol/L ALT 41.95 U/L 42.62 U/L ALP 76.35 U/L 24.55 U/L LDH 510.23 UI 143.31 UI CRE 44.38 mmol/L 7.21 mmol/L BUN 8.53 mmol/L 1.86 mmol/L TP 54.69 g/L 4.01 g/L ALB 33.74 g/L 3.44 g/L TG 2.03 mmol/L 0.39 mmol/L 葡萄糖 4.02 mmol/L 1.04 mmol/L 血液生化参数(56日龄,雌性) 参数 平均数 标准差 Ca 2.56 mmol/L 0.26 mmol/L ALT 47.16 U/L 42.16 U/L ALP 102.8 U/L 29.58 U/L LDH 635.9 UI 424.39 UI CRE 83.1 mmol/L 12.04 mmol/L BUN 6.63 mmol/L 1.43 mmol/L TP 55.99 g/L 5.77 g/L ALB 34.41 g/L 3.27 g/L TG 2.48 mmol/L 0.6 mmol/L 葡萄糖 3.7 mmol/L 0.9 mmol/L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动物-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品种品系 昆明小鼠
2009-03-02 09:52
1、来源 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由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解放后中央防疫处迁回北京天坛,更名为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1950年小鼠随之引到北京天坛(检定所现址),当时保种9对。1953年10月移至北京东郊,1954年扩种,相继引到其他单位,现已遍布全国各地。 2、主要特性 KM小鼠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我国学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经50多年的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