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现状简介 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工业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2898亿元,农机行业的总资产增加了%,高于机械制造业中其他行业8个百分点。国内热情不减,外资企业也纷纷来华建立生产基地,倚重中国制造,内外两个同时运作。2011年行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企业数都有增长。在资本的助推下,农机行业的规模被快速地放大,新投资效应陆续开始释放,投资对生产的快速拉动已经开始得到呈现。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农业机械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认为,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累计已达亿元,同比增长%。2012年上半年,农业部公布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细则,其中,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农机行业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亿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约594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382万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形成了以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为主、以财政补贴和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格局,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直接购机投入近550亿元,促进了农机工业产销两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4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工业广阔。
一、 农业机械定义及分类 广泛意义的农业机械,其范围较大,种类较多,可以说凡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机械,统称为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概括地可分为动力机械和工作机具两大类。 (一) 农业动力机械 农业动力机械主要有:拖拉机、内燃机、电动机三大类。此外,在西北边远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山区还有风力和水轮机等。 1、 拖拉机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具有多方面作业功能的主要行走动力。它与牵引式或悬挂式农机具配套,可以进行耕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植物保护、收获、农田基本建设、运输等一系列移动作业;也可以利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皮带轮工作装置驱动脱粒、清洗、农副产品加工、排灌等机械进行固定作业;还可同用于园林、山地、沤田等具有特殊用途的机具配套作业。 拖拉机种类很多,主要有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船形拖拉机等。其中船形拖拉机销往南方水田地区较多,其它类型拖拉机和轮式拖拉机在全国各地销售量较大,特别是手扶拖拉机和轮式拖拉机需求量最大。 2、 内燃机 内燃机也是农业生产中具有多方面用途的配套动力源。它可以作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植物保护机械、水陆运输机械的动力,也可以与脱粒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机械等配套进行固定作业。农用内燃机主要有柴油机和汽油机两种,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尤以中小型柴油机为最多。 3、 电动机 电动机在农业生产中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农用动力之一。它主要与排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配套进行固定作业。电动机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小容量(100千瓦以下)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电动机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我国各地的销售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4、 风力机和水轮机 风力机是我国新疆、内蒙古等西北边远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农用和生活用动力的来源之一,多为小型,利用风力发电、提水或完成其它固定作业。 水轮机是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的主要动力,也可作为水泵、水磨、铡草等农业机械的动力。它较广泛应用于中南、西南山区等小水电资源蕴藏量丰富的地区。
(二) 农业工作机具 农业工作机具(简称农机具)一般可按以下四种方法分类: (1)按农业机械作业性质可分为:农田耕作机械、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装卸运输机械以及畜牧、林业等其它机械。 (2)按动力可分为:人力机械、畜力机械、机力机械及风力机械等。 (3)按地开明和耕作制度分为:平原旱作机械、水田机械、山地机械及垄作机械等。 (4)按部颁标准规定分类,在部颁标准NJ89-74《农机具产品编号规则》中将机具分为以下十类:耕耘和整地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田间管理和植物保护机械;收获机械;谷物脱粒、清选和烘干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卸运输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机械和其它机械。
二、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一) 发展速度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机械化水平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从发展速度看,主要体现在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油菜收获等几方面。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机械化种植水稻技术平均每年上涨幅度为6%~7%,其中最明显的要数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技术水平,可以达到10% 的增长速度。而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更是在我国遥遥领先,平均已超过我国总增长点的95% 左右,就连南方低缓丘陵地区的水稻收获机械水平也已经超过了70%。同样在玉米收获方面,机械技术也收获颇丰。由于东北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量基地,所以近年来,其机械水平可达到每年16% 的增长速度。以往南方油菜收获量不是很客观,随着这几年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其技术水平也可持续每年4% 左右上涨,可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二) 装备结构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改革,使得种植业机械设备在区域上分布得到了和理性发展。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国家在耕地面积及补贴力度都加大了砝码,将平原地区一些功能单一的小型机械设备全部转变成大中型、多功能的生产工具。如:拖拉机、收割机、耕地机等设备其二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传统的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依靠人工力量生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拖延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与机械设备的有效融合,创新出了针对丘陵地区的生产工具,如:微耕机、耕整机、割晒机等,完全填补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空白。由此可见,我国农机装备结构正在向两极化的事态发展,有效的完善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缺失,将大中型生产工具作为平原地区最佳的机械助手,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三) 产业环节 尽管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具体到粮棉油作物的生产机械目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和完善。经过对我国主要粮棉油作物播种机械水平的调研发现,除了玉米、水稻这种大型农作物的收获机械水平较高,像棉花、甘蔗、茶叶、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水平都处在极其低下的状态,甚至低于10%的增长。因此从产业环节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全面稳固农业生产建设。
(四) 区域发展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致使西南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等干旱区域的农机化发展与其它区域的发展水平相比差异很大,尤其是播种环节方面机械水平,正在以每年下降的趋势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区域土质属于黄土、沙土特性,水资源极其缺乏,再加上风沙气候的影响,致使土质干旱,农作物生产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受区域不平衡制约较为明显,延缓了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三、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机械地域分配不均衡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之自然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农机区域分配出现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具体体现为虽然我国东部农业用地面积较少,但农机数量、总动力占比较大,相反农业用地面积较多的西部、西北部,农机数量以及总动力方面占比却较小。
(二)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均衡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结构上存在不均衡问题,体现出部分产品过剩、部分产品短缺并存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机使用效率,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老化十分严重,并未及时更换,而且运输的机械较多,作业机械不足,以中小机械为主,大机械不足,低档低效的机具居多,高档高性能的机具较少。目前,产能过剩的农机产品多集中于拖拉机、收割机、运输车辆等领域,然而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果园管理机械、经济作物收割机械等方面的精细化农机产品方面仍较为短缺。
(三) 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程度不均衡 我国土地类型多样化、地域广阔,农作物种类繁多,致使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根据数据显示,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普遍地域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而粮食作物来说,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要低于小麦的机械化水平,以2014 年为例,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为38%,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为56%。此外,在农业机械作业中机耕的机械化水平相比于机播、机收水平要高出很多。
(四) 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应当涵盖生产前、中、后等各个环节,并涉及畜牧业、林业、农产品的加工处理等方面。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服务体系,存在配套农机具缺乏、农机服务单一、服务范围较窄、资金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农机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技术人员少、专业技能薄弱,缺乏良好的培训体系,很难满足对农业机械服务的需求。
四、 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农机装备结构两极分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地形风貌,生产设计师们研发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的机械设备,将装备结构的两极分化制度坚持到底。继续加大农民购机补贴政策,使其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装置。对于平原地区,将大中型、多功能的农机装备作为主要生产工具,降低小型手扶拖拉机及小四轮的保有量,使农业生产达到最高的水平。将微小型农机装备作为丘陵山区的主要生产工具,保持其高速增长的效率,使一些细小、难耕的区域实现机械化生产目标,完全填补以往农业机械水平的空白。
(二) 发展节能型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水平的提高,节能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都在关注的话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生产技术方面也要考虑节能的问题,增强其节能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