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草剂的混用技巧

除草剂的混用技巧

第四章除草剂的混用技巧§00 混用目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混用是指两种以上不同除草剂混配在一起施用。

混用不仅是科学使用的研究课题,而且是深度开发的潜力所在。

早在除草剂发展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除草剂混用的作用。

混用并非胡拼乱凑或盲目搀和,而是有一定目的的,其目的可概括为“三提三效”,即提高药剂效能、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具体说来有九大作用,不过并非所有混用都兼具全部的作用。

一、扩谱(扩大杀草范围)。

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凡草皆除的“万能”除草剂,每种除草剂都只能防除一些类、一些种或某些生长发育阶段的杂草,即有一定的杀草谱(杀草范围)。

混用可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扩大杀草范围,兼而除之,一药多治,例如骠马只能除禾草,使它隆只能除阔草,它们混用则可以将两类杂草“一网打尽”。

二、增效(增强除草效果)。

杀草丹与西草净、敌稗与二甲四氯、甲磺隆与苄嘧磺隆、莠去津与异丙甲草胺混用,均已被证明可显著地提高防效。

据试验,莠去津与都尔混用无论是对禾草和阔草的株防效,还是总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超过两药单用。

有些除草剂混三、降害(降低药剂毒害)。

除草剂混用后的用量一般均低于其单用时的剂量,因而可减轻对当季、旁邻、后茬作物的药害。

例如嗪草酮水溶性大,易被大豆幼苗吸收而产生药害,当与氟乐灵混用后,不但药效增强,而且安全性提高。

又如莠去津残效长,对小麦和大豆等后茬作物相当敏感,若与乙草胺混用,在玉米田应用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对下茬作物无药害。

四、延期(延长施药时期)。

禾草丹的最佳施药时期为水稻插秧后4—10天、稗草 1.5叶期前,西草净的最佳施药时期为插秧后5—10天,两者混用,施药时期可延长为插秧后6—15天。

五、节本(节省除草成本)。

有些除草剂混用具有增效作用,这可降低某一种或各种除草剂的用量。

另外由于防治对象的扩大,施药次数会相应减少,从而可降低产品价格和防除成本。

如苄嘧磺隆单用需有效成分20—30克/公顷,与甲磺隆混用后,用量降到 6.15—8.61克,外加甲磺隆 1.35—1.89克,两者合计7.5—10.5克,由于用量减少,混剂的成本比苄嘧磺隆单剂降低50%以上。

六、克抗(克服杂草抗性)。

杀草机制各异的除草剂混用后,作用位点增多,可延缓或克服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或增强,延长除草剂品种的使用年限。

七、减次(减少施药次数)。

几种除草剂混用后,一次施下去,减少施药次数,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八、强适(强化适应性能)。

有些除草剂混用后可增强对环境条件和使用技术的适应性。

有些除草剂混用后能提高杀草速度,缩短杀草时间。

九、挖潜(挖掘品种潜力)。

研制开发混剂,可充分挖掘除草剂潜力,让老品种“起死回生”,延长新品种和老品种的使用期限(有些新品种上市之初即以混剂面市)。

§00 混用原则——瞎混乱用,后患无穷除草剂混用须遵循一定原则,否则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

一、成分稳定。

混用后各有效成分应不发生化学反应,否则会造成减效甚至失效。

二、性状保持。

混用后乳化性、分散性、润湿性、悬浮性等物理性状应不消失、不衰减,最好还能有所加强。

三、毒害不增。

混用后毒性、残毒、药害等不能增大。

四、效用匹配。

除草剂混用,至少应有加成作用,最好有增效作用,切忌相互之间拮抗。

例如敌草隆与氟乐灵混用,杂草被氟乐灵抑制,减少了敌草隆的吸收,除草效果下降,因此两者不能混用。

又如百草枯与草甘膦混用,由于前者药效快,草甘膦无法被杂草吸收,造成药剂浪费,故不能混用。

除草剂混用应注意使用时期、使用方式等的匹配。

五、成本合理。

混用须考虑成本上的合理性。

§00 混用范围——广交朋友,相得益彰除草剂主要与除草剂混用,也可与其他农药或其它物质混用。

一、除草剂与除草剂混用:如乙草胺+莠去津。

二、除草剂与其它农药混用:①除草剂+杀虫剂,如丁草胺+辛硫磷,6%丁·辛粉剂于1995年获准登记;②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乙草胺+多效唑,23%多·乙乳油于1994年获准登记。

三、除草剂与其它物质混用:①除草剂+农药助剂,如野燕枯+Agrol 60;②除草剂+肥料,我国已登记了3%苄·丁·西尿素颗粒剂等含肥料的除草剂;③除草剂+杀虫剂+肥料,早前有的地方亩用25%敌草隆35克、18%杀虫双250毫升、尿素4千克拌匀后于水稻栽后撒施。

§00 混用类型——花色品种,丰富多样下面介绍除草剂与除草剂混用的四种分类方法。

一、按配伍除草剂的性能特点分类1.甲乙型:具有甲类杀草谱的除草剂与具有乙类杀草谱混用。

如骠马+巨星、盖草能+高特克可兼除禾草和阔草两类杂草,农得时+优克稗、农得时+乙草胺可兼除莎草、阔草、三类杂草,克无踪+立克除,“好上加好”,“更快更好”。

2.触内型:触杀型除草剂和内吸型的混用。

如敌稗+二甲四氯、百草枯+丁草胺。

3.前后型:苗前处理剂与苗后处理剂混用。

如农达+禾耐斯、克无踪+乙草胺用于免耕油菜除草,克无踪+扑草净用于免耕小麦除草,具有一前一后、一杀一封双重功效。

4.快慢型:见效快的除草剂与见效慢的混用,如克无踪+丁草胺。

5.长短型:持效长的除草剂与持效短的混用,减轻对后茬作物的不良影响。

如莠去津+乙草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

6.贵贱型:价格高的除草剂与价格低的混用,如使它隆+二甲四氯、百草敌+二甲四氯(除小麦田杂草防效达94%以上,与单用百草敌相当,但成本下降22.5%)。

7.强弱型:某项性状强的除草剂与性状弱的混用。

如赛克津水溶性强,与水溶性弱的氟乐灵混用后,对大豆的安全性提高。

又如酰胺类除草剂混用后,它们对水稻的安全性提高。

再如甲磺隆与苄嘧磺隆混用可大大提高苄嘧磺隆的除草活性。

二、按配伍除草剂的所属类型分类1.类间型:不同类型(指按化学结构分出的类型)除草剂的品种之间混用。

如异丙甲草胺(酰胺类)+莠去津(三氮苯类)。

2.类内型:同一类型除草剂之内的不同品种混用。

这种情况不多见,已登记的混剂组合较少,如:①甲磺隆+氯磺隆:杀草谱比氯磺隆单用宽,杀草速度快,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氯磺隆残效期长和甲磺隆使小麦落黄的缺点,能提高对当茬小麦和下茬水稻的安全性。

②苄嘧磺隆+甲磺隆:少量甲磺隆可显著提高苄嘧磺隆的效果。

③苄嘧磺隆+甲磺隆(+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

④吡嘧磺隆+甲磺隆(+乙草胺/丁草胺)。

⑤乙草胺+丁草胺(+苄嘧磺隆)。

⑥莠去津+扑草净/草净津:可降低莠去津用量,减轻对后茬的影响,且在干旱条件下药效稳定。

⑦百草枯+敌草快,“好上加好,更快更好”。

⑧甜菜安+甜菜宁。

三、按配伍除草剂的剂量变化分类1.原量型:混用后各种除草剂的用量均同于单用,如草除灵+喹禾灵、骠马+使它隆。

2.减量型:混用后部分或全部除草剂的用量低于单用,如广灭灵+赛克津(前者的用量同单用,后者为单用的1/2)、乙草胺+莠去津(两者均低于单用)。

混用组合中各种除草剂的用量及其比例须经严格试验研究方才确定。

四、按配伍除草剂的成分个数分类1、二元型:两种除草剂混用,如莎稗磷+乙氧磺隆。

2、三元型:三种除草剂混用,如丁草胺+嗪草酮+乙草胺。

3、多元型:三种以上除草剂混用,这种情况目前生产上很少见,也还没有一种混剂获准登记。

§00 混用形式——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将除草剂混用的形式分为三种,现分述于后。

一、现混(田间现混,及时使用)。

即通常所说的现混现用或现用现混,这种方式在生产中运用得相当普遍,也比较灵活,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混用品种和剂量。

应随混随用,配好的药不宜久存,以免减效。

二、桶混(工厂桶混,按章使用)。

有些除草剂之间现混现用不方便,但又确实应该成为除草伴侣,厂家便将其制成桶混制剂(罐混制剂),分别包装,集束出售,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子母袋、子母瓶”。

1998年我国首批桶混制剂50%乙草胺乳油+宝收75%干悬浮剂、38%莠去津水悬乳剂+宝成75%干悬浮剂获准登记。

三、预混(工厂预混,直接使用)。

系由工厂预先将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加工成定型产品,用户按照使用说明书直接投入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混剂与使用单剂并无二样。

在各组分配比要求严格,现混现用难于准确掌握,或吨位较大,或经常采用混用的情况下,都以事先加工成混剂为宜。

若混用能提高化学稳定性或增加溶解度,应尽量制成混剂。

§00 混剂现状——品种齐全,应用广泛除草剂混剂有两类,桶混剂数量较少,预混剂已近1000个。

混剂中含有几种有效成分,人们就称之为“几元混剂”,如乙·莠为二元混剂,吡·甲·乙为三元混剂。

表一、桶混剂。

国产桶混剂实现零的突破是在1998年,这年,河北宣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宝桶混剂(50%乙草胺乳油+75%噻吩磺隆干悬浮剂)、阿宝桶混剂(38%莠去津水悬浮剂+25%砜嘧磺隆干悬浮剂)两个品种“闪亮”登场,获得了农业部登记,登记证号分别为LS98476和LS98491,登记作物分别为玉米、大豆和玉米。

此后,该公司又登记了阿乐桶混剂(40%乙·莠悬乳剂+农民乐74.7%水溶性粒剂),登记证号为LS99337,登记作物为夏玉米、苹果园、柑橘园。

进口桶混剂目前仅登记了1个,即津玉桶混剂(玉农乐4%悬浮剂+38%莠去津悬浮剂),登记证号为LS99019,登记厂家为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登记作物为玉米(东北及华北地区)。

二、预混剂。

即通常所说的混剂,是指为达到混用目的而由工厂制备的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有效成分的定型制剂,又叫混合制剂、混配制剂、复合制剂、复配制剂、混合剂、混配剂、复合剂、复配剂、合剂。

含有两种除草剂有效成分的混剂称为二元混剂,如35%苄·禾敌可湿性粉剂;含有三种的称为三元混剂,如10%吡嘧·甲磺·乙可湿性粉剂;含有三种以上的称为多元混剂,目前国内尚无产品获准登记。

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国产除草剂混剂是 5.3%丁·西颗粒剂(1987年),进口混剂是威罗生50%乳油(1984年)。

短短十多年里,除草剂混剂获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1990年我国登记公告的国产和进口混剂不足60个,1997年超过160个,2000年约600个,2003年近900个。

国产除草剂混剂的研制开发方兴未艾,异常活跃,据统计1992年登记公告的国产混剂为19个,占制剂总数的24.1%;1997年混剂增至150个,所占比例达36.1%;到2003年混剂已近900个。

§00 混用配方——组合多多,配比严格除草剂混用必须按配方进行,不能瞎混乱用,如苄嘧磺隆和丁草胺现混现用的配方为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60%丁草胺乳油80—100毫升,预混剂20%苄·丁粉剂的配方为苄嘧磺隆0.5%+丁草胺19.5%。

掌握混用配方应从下列两个方面入手:一、混用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除草剂有效成分配伍而形成的整体叫做混用组合,如苄嘧磺隆+丁草胺是一个混用组合,苄嘧磺隆+乙草胺是另一个混用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