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法概述

专利法概述


为何发明人取得独占权之前,必须将 自己申请专利的技术公诸于世?
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专利。让社会各 界都知道专利内容,不能侵犯。
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不公开的话, 多少人还会为了同一项发明在黑暗中苦 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
1.概念
专利法是用以调整由发明创造活
三)改革开放后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发展80年代现象: 1.1980年1月,我国成立了国家专利局。 2.1980年6月3日,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 织。
3.1985年3月19日加入“保护工业产权的巴 黎公约”。
4.198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现代《专利法》。 5.1985年1月19日通过《专利法实施细则》。 标志我国专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引起的各种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专利法的特征
与其他法律制度比,专利法的特征:
1)以国家授权为基础。
2)以发明创造的独占性实施为保 护内容。法律主要通过授权和保护权 利实现进行调整。
3)以发明创造的公开为保护条件。 促进科技进步。
3.调整对象
1)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所有权而 产生的社会关系。(确权)
1.1950年8月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 例》,发明权归国家所有,全国各单位都可无偿使 用。
2.1954年批准公布《有关生产发明、技术改进 和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暂行条例》,建立专利权与发 明证书并存的双轨制。发明人享有精神鼓励.
3.单一发明证书制。1963年11月3日国务院发 布《发明奖励条例》,规定对在国内或国际上处于 领先水平的发明创造发给奖励证书。废止前两个暂 行条例。此单一发明证书制度,重精神奖励,轻物 质保障,影响技术开发积极性,阻碍创新。
2.第二次修改(2000年8月25日) 取消了不同经济性质主体对专利权“持有”
和“所有”的区分,改为同等国民待遇;引 进了对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的契约化原 则,即“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 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 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 约定的,从其约定。” 明确了对职务发明人奖励和报酬; 增加了即发侵权的救济措施; 明确专利纠纷司法最终裁决权。
二)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促进技术信息的传播
请同学们自学。
第2章 专利法概论
主要内容: 1.专利的概念; 2.专利的起源; 3.专利制度的作用。
一、专利、专利法和专利权
一)专利的由来、含义与特征
1.由来:我国引进专利制度就采用专 利一词,英文patent译文,最早的译意 是“公开”,后演变为发明人专利。
2.含义:在我国专利法学理论中,专 利一词三种含义:一指专利权,二指专 利,即发明创造,三指专利申请文件。 一般情况下是指专利权。
3.特征
专利是发明创造。
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垄断"和"公开"。
1)所谓垄断,是指专利权人享有的权 利具有垄断性,即法律授予发明人享 有独占使用的权利。
2)所谓公开,是指发明的内容必须公 开,此为发明人取得独占权的前提, 即将自己申请专利的技术公诸于世。
为什么法律授予发明人享有独占使用的权 利,即垄断的权利?
1899年,光绪皇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 章程》。发明新法超出原有的各种产品或用 新方法兴办大工程,可批准专利。
1912年,工商部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 章程》。
1944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我国历 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但该法并未在大 陆地区广泛应用。
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专利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先后颁布了3个制度:
三、我国专利发展历史
一)旧中国的专利制度
“专利”一词的中文源自春秋时左丘 明著的《国语·周语》“:匹夫专利,犹 谓之盗;而王行之,其归鲜矣”。真正 具有现代“专利”含义的是太平天国时 洪仁玕著的《资政新篇》:“倘若能造 如外邦火轮车,一日能行八千里者,准 其专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1882年,光绪皇帝批准上海机器织布局 的垄断权:“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 不准另行设局”;
四)世界各国重视专利保护和推广
1790年,美国颁布了专利法; 法国是1791年; 俄国是1812年; 德国是1877年; 日本是1885年。 迄今为止,全世界实行专利制度的国
家和地区已有170多个。
五)国际专利保护公约诞生
1.背景:19世纪末,国际贸易日益扩
大,产生了专利的国际保护组织。
2)地域性。一项发明获得了专利 权是否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法律保护呢? 不是的!专利权和著作权在这一点上 是有区别的。地域性是由专利法的国 内法性质决定的。发明若在他国得到 保护,须依该国专利法办理有关专利 申请,并在该国范围内获得保护。
3)时间性。一项发明获得了专 利权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不是的! 专利权在法定的期限内有效,一旦期 限届满或因故提前中止,任何人都可 无偿利用。
四)专利法的三次修订
1. 1992年第一次修改
1992年9月内容:增加了进口权规定; 对方法专利的保护延伸到依该方法直接 获得的产品;(乌拉圭知识产权谈判,我 国未加入WTO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对药 品、农药、食品、饮料、调味品等化学 物质领域的技术发明,无论是品种还是 方法都授予专利权;增设本国优先权等。
5.国际公约。我国已加入《专利合作条约》 (简称PCT)、《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 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 称TRIPS)、《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 上述国际公约除我国政府声明予以保留的条 款以外,均为我国专利法的渊源。
五、专利制度的作用
一)实现了权利人利益的最大程度 的保护
药品到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制许可”(多哈会 议); 7)明确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应包括权利人维权成本, 并增加了法定赔偿的规定等。
知识产权制度是人类鼓励发明创造, 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法律制度。我国 现代专利制度,从1985年4月1日新中国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 1992年、2000年、2008年三次修改 ,分 别经历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体制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不同时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实施,走过30年辉 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第二个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协议(简称TRIPS)
TRIPS作为世贸组织马拉喀什协 议的一部分,从1995年1月1日起生效。 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中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 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
有人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两只翅膀: 一只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另一只就是 专利制度。专利制度在西方的兴起加速 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使新技术的 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如蒸汽机 从发明到生产整整用了100年,而蒸汽 机车用了34年,柴油机用了19年,涡轮 喷气发动机只用了10年。调查表明:没 有专利制度,将有21%的发明搞不出来, 25%的发明创造技术不会向公众公开。
13世纪、14世纪、15世纪,英国、意大 利等都曾以国王特令方式授予一些工人垄断 使用新技术,奖励技术创新。正代表现代专 利制度的萌芽。
二)第一部专利法
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世界上第 一部专利法《发明人法规》,很多重要 的工业发明,如提水机、碾米机、排水 机、运河开凿机等被授予10年特许证。 据记载,此时诞生的伟大发明家伽利略, 在威尼斯获得了扬水灌溉机的20年专利 权。这部专利法虽具现代专利法的某些 特点和因素,但带有浓厚的封建特权色 彩,保障效能低。
2)调整因如何授予专利权而产生 的社会关系。(授权)
3)调整因使用专利权而产生的社 会关系。(用权)
4)调整因许可使用而产生的社会 关系。(限权)
三)专利权
1.概念
专利权是专利法的核心内容,它是 由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专利法授 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 明创造在法定期间内所享有的一种独 占权或专有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他人不得利用该专利技术。
3.2008年第三次修改(2009年10月1日施行)
1)立法宗旨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提高发明和实用新型标准,“绝对新颖性”; 3)提高外观设计专利的质量,规定对平面印刷品
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不授予专利权; 4)取消向外国申请专利须先申请中国专利的规定。 5)据《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遗传资源获取 或利用违法,不授予专利权”; 6)“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可给予制造并出口专利
主要是为了保护发明人利益,从法律上鼓 励发明创造。林肯曾说:“在没有专利法之 前,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使用 别人的发明。这样,发明人从自己的发明中 就得不到什么特别的利益了。专利制度改变 了这种状况,保证发明人在一定时期内自己 的发明独立使用,因此,给发明和创造、实 用新物品的天才火焰添加了利益的柴薪。”
三)英国《垄断法案》为现代专利法开端
1624年英国《垄断法案》称现代专利法之 始。基本原则和规定被多国借鉴。
18世纪初安娜女王制定《实用新型设计 法》。1851年通过专利法修正案,成立专利 局,负责专利申请授予事务;降低申请费; 专利权范围扩展到英伦三岛;从申请日开始 保护;将申请印制公布。1883年专利法引进 对抗程序,允许专利申请递交后2月内提出 异议;法律确认对外国发明的强制许可;权 利要求书详细描述垄断权范围。使英国成19 世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2.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专利权既有主体又有客体,主 体是权利人,客体是权力所及物 或对象。
专利权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
专利权包含了哪些权利?
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各章认 真细致加以研究。
3.专利权的法律特征(4)
1)专有性。也称垄断性。它 是指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国家 只授予一项专利权。专利权人取 得了对专利技术的专有权。未经 专利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侵犯。
1837年,奥匈帝国邀请一些国家在维 也纳举办国际发明展,颁法,给外国参 展的发明、商标、外观设计以临时保护, 并商召开专利改革国际会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