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葛沽镇历史名城概念规划
津南新城
高新技术产业园 东嘴岛
滨海新区核心区
高职基地
葛沽镇 消闲岛
小站镇
官港深林公园
天津港
临港产业区
前期研究
区域概况
葛沽镇处于天津市一轴两带三区总体发展规划中 的重要节点。东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 各18公里,西距天津市区25公里,北距天津滨海 国际机场20公里,南距天津大港石化工业基地15 公里。
项目定位
SWOT分析
机会
1.葛沽镇处于高速发展期,发展潜力巨大。 2.各级政府大力倡导、支持文化旅游产业。 3.社会各界对文化旅游业较认可。
项目定位
SWOT分析
在滨海新区工作汇报会上,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表示,将加快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步伐,积极推进葛沽综合配套改 革示范镇建设。通过葛沽镇综合配套改革示范的建设来推动整个滨海新区村、镇、乡的建设,使滨海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工业向 园区集中,居民向城市集中的安排和要求。
较好
较好
较好
柱径 1.5米
1.0米
1.2米1ຫໍສະໝຸດ 8米0.9米 1.0米1.2米
书高 20米
10米
13米
20米
20米 12米
14米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古树名木
备注 民俗中心院内
民俗中心院内
民俗中心院内
中大街56号
葛沽二村胡姓家中 福海园小区内
房管站后居民院内
PART 2 项目定位
项目定位
“八百年葛沽镇、六百年天津卫“——构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集旅游观光、休 闲度假、商业服务、生活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综合街区。
规划范围
海河
南大街(津沽附线)
葛沽镇政府 新河
津沽公路
天津大道
前期研究
区域概况
基地位于葛沽镇北侧。北依海河,南邻津沽公 路,东西两侧分别至现状水系。南大街横贯基 地。基地交通便捷,水系发达,环境优美。
葛沽镇域范围
前期研究
区域概况
水文气候
葛沽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多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 11.7°C,极端最高气温38°C至 40°C,极端最低气温-20.5°C。全 年无霜期189天,结冰期92天.年 平均降水量为558.4毫米,降水较 集中在6月至8月份。
总之,移民文化与葛沽原生文化的混杂和碰撞,南北 交融,雅俗共存,形成了地域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社 会生活的多样化。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漕运文化
葛沽地处海河尾,海河在这里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向东而去。
早在宋朝葛沽镇就得到开发; 元朝开通了海运后成为航海着陆点,小村镇码头; 明朝初期,这里漕船云集,是漕运线上的一个繁华 地带,南粮北调,北盐南运。
护加固 异地复建 异地复建 异地复建 异地复建 石雕、砖雕尚存, 木雕毁损严重。葛 沽镇政府正在对郑 家大院进行积极修 复中。 局较为完整。门楼 面向东方,上刻砖 雕十分精致,至今 仍保存完好。
历史建筑
占地面积(㎡)
7055 740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不可移动文物
建筑面积(㎡) 99
3345 492
备注
序号
名称
年代
内容
01 宝辇花会 1537年
大型妈祖 祭祀活动
所属类别
文字介绍
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备注
民俗
宝辇花会是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下形成的以娱神、娱民为内 容,以民间花会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信仰、商贸等 诸多文化内容的大型妈祖祭祀活动。
02 书画艺术 乾隆年间
葛沽镇的书画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人才辈出,自乾隆时期开 始至清末,一直延续“葛沽书法四大家”的评选活动,并成立葛 沽书画社。
由于漕运的原因。金朝灭辽后,将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并改 燕京为中都,大批的漕粮集到今天津地区,由此再转运至中都。
金王朝于贞佑元年(1213)后又在这里建立“直沽寨”。从此,三 岔口一带便由单纯的漕运枢纽开始发展成为漕运与军事相结合的 畿南重镇,并为天津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时,漕运河海并重,使海河干流的航运功能日益明显,“舟 车攸会,聚落始繁”。
制盐工艺
刮滩土淋卤:挖盐土——挖坑——坑底铺席—— 盐土入坑——用海水浇坑内盐土。
煎盐:成卤放入平底浅锅——用火煎烧,随干随 添——锅满是放入皂夹和麻敕片,结成盐出锅。 到清顺治改煎盐为晒盐
晒盐:挖土沟,沟旁筑晒池——池内引入海水, 经日晒后用耙扒起堆。用泥覆上。以待销售。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书画艺术
前期研究
区域概况
海河简介以及与基地关系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起自天津金钢 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故又称沽河。 葛沽镇地处海河南岸,正是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很早就形成 聚落,凭借海河发达的水系,纵横的河道,葛沽自明朝初年就成为华 北津塘的中转码头、贸易货物集散地,成为著名的华北八大古镇之一。 今天,海河风采依旧,在葛沽镇段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一路向东, 全面融入滨海新区。葛沽镇正在成为海河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3.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按照建设综合性特大城市的定位,坚持 “一轴、一带、三
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即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 的城市发展主轴;“一带”即东部滨海城市发展带;“三城区” 即滨海新区核心区、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
4.加强城市区域节点城镇建设 遵循《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按照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书画艺术
著名画家代表人物有白清轩、肖风巢、纪 慕岚、孔方仲、方金庵等等。最后一位葛 沽天后宫(娘娘庙)僧侣画家法号乘航,俗 家名孙佩岚,卒于1971年,享年87岁。
乘航丹青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需要保护的古建列表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名称
类型
药王庙
硬山
天后宫 长寿寺 玉皇庙 财神庙
葛沽工农业均比较发达,是津南区和滨海新区重 要冶金工业基地和副食 品供应中心中心。
作为华北八大古镇之一,在新一轮的天津总体规 划(2005-2020)年中葛沽被确定为天津市重点 建设的30个中心镇之一,同时又是滨海新区的综 合配套改革实验示范镇;也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 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和民俗旅游区之一。
主要特点 宝辇花会会道,沿街分布茶棚、商 业店铺、民居住宅等,葛沽古镇 区主要道路,建筑多为一层
宝辇花会会道,沿街分布茶棚、文 革时期建筑及当地居民,建筑多 为一层
保护要求
根据宝辇花会活动需求适当将南大街道路红 线宽度拓宽至12米,东大街道路红线宽度拓宽 至10米,两条道路的走向保持不变。保护沿街 界面的传统建筑形式、连续界面和 完整。
“一轴、一带、三城区”的发展布局,加快打造“半小时经济 圈”,并与天津市中心区全面对接。
5.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前期研究
历史沿革
历史变迁
据《天津县志》和《葛沽镇志》记载,葛沽地区成陆后,因其北临 海河东临渤海而盛产鱼虾,约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人定居。
明永乐年间葛沽开始形成现有建制,当时人们在原有水系的基础 上调理疏浚成弯弯曲曲的三条河沟,犹如带状,号称“水流三带” 为葛沽八景之一,后人在水流三带上架住木石桥梁九座,并于三 带河流两岸遍植桃柳,时人又陆续修建庙宇18座,合称“九桥十 八庙”,成为自明朝以来葛沽著名的名胜古迹。
在新一轮的天津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葛沽被确定为天津 市重点建设的30个中心镇之一,同时又是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 革实验示范镇;也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和民俗 旅游区之一。
从明清时起,葛沽随着经济富庶,文化底 蕴深厚,出现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及书 画名人。如明末清初著名的儒士书法家李 振鳌,还有苏慕之等等,清代各时期都有 著名人物,苗氏三兄弟,“四翰林”刘石 矼、康燮庭、张松堂、安如磐;还有肖风 寒,王维珍、郭象山、刘乃堂、刘道原, 任嘉莪、张金藻等。
王维珍墨迹 刘道远墨迹
郑家大院
砖木结构, 横梁式,前
廊后厦
张家大院
苏家五号 院
津东书院 万字会 西大桥
建造年代 1874年
清末民初
保护级别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未核定区级文物保 护单位
未核定区级文物保 护单位
保存状况 文昌阁、佛爷庙毁 于文革;药王庙 1999年原址复建。 进行日常保养,防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需要保护的古建列表
A-药王庙
A-天后宫
A-长寿寺
A-玉皇庙
A-财神庙
B-郑家大院
E-津东书院
F-万字会
C-张家大院
D-苏家五号院
C
A
D
F
B
前期研究
特色文化
需要保护的古街
序号 01
02
名称 南大街
东大街
年代 清末
清末
长度 1417米
591米
控制要求 贴线,连续,传统 商业建筑界面
贴线,连续,传统 商业建筑界面
葛沽历史文化名镇概念规划
.
目录
目录 1.前期研究 2.项目定位 3.规划方案 4.附录
PART 1 前期研究
京津唐核心经济圈
北京
廊坊市
天津
唐山
葛沽镇
前期研究
区域概况
葛沽镇地处当前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潜力的板 块 ——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 并且位于北 京 、天津 、唐山、廊坊、沧州、滨州等多座城市 所围合的几何中心。
前期研究
区域概况
1.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