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1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学 号 780901011

姓 名 胡谊

学 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指导老师 章淑华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25日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2 目录 摘要................................................................ 3 一、叙述态度冷漠化.................................................. 5 二、叙述主题重复性和深入性.......................................... 6 三、叙述视角多样性.................................................. 9 四、叙述语言简洁凝练............................................... 10 五、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 10 参考文献........................................................... 12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3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 —《以现实一种》为例 摘要:余华是先锋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在叙述方面有着自己鲜

明的风格,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余华先锋时期的作品特别是《现实一种》从叙述态度,叙述主题,叙述视角,叙述语言四个方面来探究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 关键词:余华小说,叙述特点,独特性,暴力。

Abstract:Yu hua is one of the pioneer period on behalf of the writer and his

novel narrative in has its own distinct sty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works of yu hua pioneer period, especially the reality a \"from narrative attitude, narrative theme, narrative Angle and narrative language four aspects to explore yu hua novel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Yu hua novel,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uniqueness, violence.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4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罪恶、暴力、死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独特的叙述特点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震撼。

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对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十年后余华又创作长篇小说《兄弟》,又一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兄弟》在迅速成为畅销书的同时,也遭遇了文学界无情的批评,《兄弟》能否成为经典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另一方面,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也独具风格,呈现出叙述态度的冷漠化,叙述主题的重复化和深入化,叙述视角的转变化叙述语言的简洁化等等。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5 一、 叙述态度冷漠化

初读余华,读者会惊叹于他叙述的平静和冷淡。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位中年的主刀医生在技巧,经验,阅历极其丰富的时候实施手术:冷峻,威严的目光下,一柄寒光闪闪的手术刀精准的刺向目标。有人说:“余华对于苦难的反应总是显得和常人不大一样,该关心的地方他漠不关心,该愤慨的地方他无动于衷。好想他压根就不准备对笔下的生命表示一点属于人间的态度,他的任务,像是站在非人间的立场,讲人间的苦难客观冷静的叙述一通。”更有人惊呼:“余华的血管里流动的一定是冰渣子。”

表面上看,余华并不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现实一种》里余华像一个操纵着巫术的巫师让一个三世同堂的七口之家自相残杀:皮皮失手摔死了自己的堂弟,于是暴力一宗宗的疯狂袭来,山峰逼迫皮皮舔舐儿子的鲜血并一脚将皮皮踹死,山岗为报复山峰让狗舔舐山峰涂满肉汤的脚底使之狂笑而死,山峰的妻子则是冒名签订了将山岗的尸体捐给医院的协议使他死无全尸。在如此暴力血腥的场景里余华好像隐藏起来了,字里行间全然不见作者的态度,立场。没有主观情感,冷静地近乎冷漠。

再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现实一种》山岗被肢解的一幕吧: 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6 然后她拿起解剖刀,从山岗颈下的胸骨上凹一刀切进去,然后往下切一直切到腹下。这一刀切的笔直,使得站在一旁的男医生赞叹不已。于是她就说:“我在中学学几何时从不用尺子划线。”那长长的切口像是瓜一样裂开来,里面的脂肪便炫耀出金黄的色彩,脂肪里均匀的分布着小红点。接着她拿起宝剑一样的尸体解剖刀从切口插入皮下,用力地上下游离起来。不一会山岗胸腹的皮肤已经脱离了身体,像是一块布一样盖在上面。

毫不夸张的说,这种不动声色的冰点叙述给读者的视觉冲击相当的有震撼力。实际上,余华近乎冷漠的叙述态度是他习惯的一种写作方式并不代表着余华本人的冷漠和残酷。我们都知道先锋时期的作家都受到那个时期的西方文学的影响,余华也是如此,他所学习的卡夫卡和罗伯-格里耶分是表现主义和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所以符号化的人物以及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叙述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余华的创作。而从个人经历来说,余华从小在医院里长大见惯了血肉模糊的景象,成年后又有一段自认为“最没有风景”的牙医职业让他成为一个“长时间的愤怒和冷漠的作家。”但是天性的善良却使得他噩梦连连,夜不能寐。无论怎么说,这种超然物外的叙述态度给了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叙述主题重复性和深入性 余华叙述态度上的冷漠,与他叙述的主题往往呈现出暴力,死亡,罪恶以及人性的肮脏这些元素息息相关。在他的作品中暴力和死亡这一主题不断地重复并以不同的方式深入下去。然而在暴力叙述中余华小说呈现出叙述内容重复化,叙述主题深入化和叙述背景简单化等叙述特点。

重复叙述是一种重要的叙述方式,合理的运用重复叙述可以深化情节,主题已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而余华显然是运用重复叙述的高手例如文革,《一九八六》里的历史教师在文革中疯狂的自虐,《活着》和《许三多卖血记》里大量的上山下乡,游行,批斗等等,《兄弟》里的李光头父子在文革的性压抑下去厕所从暴力叙述看余华小说的叙述特点—以《现实一种》为例 7 偷窥女人的屁股。再比如苦难,福贵和许三多就是典型的受难群体,只不过一个是不断的失亲另一个是不断的失血。当然还有暴力和死亡,余华对于暴力和死亡的迷恋是其叙述主题上绕不开的话题:从最初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到后来的《鲜血梅花》,《死亡叙述》,《一九八六》,《现实一种》等等。余华好像是迷上了暴力,他每一次的重复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重复,而是伴随着叙述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是一种为了深化的重复。

回到《现实一种》里,起初老太太常常在夜里听到身体里有这种筷子被折断的声音,然后吃早点的时候她感觉到“胃里好像在长出青苔来。”之后,在皮皮摔死堂弟后“老太太才站起来,于是她又听到体内有筷子折断的声音。”以及“手臂上的苦头可能会插进长满青苔的胃”最后在山峰质问老太太谁把孩子摔死的时候,她说:“你来听听,我身体里群是骨头断的声音。”老太太近乎发病般的絮絮叨叨给小说蒙上了一层阴郁更是提醒着读者一场暴力即将暴风骤雨般的袭来。

细读余华的小说文本,我们会发现他的小说即便是是长篇小说总是缺少对时代的大场面宏观描写,他擅长的是通过个体和家庭来折射社会历史,所以在他小说的叙述背景中具有简略化的特点:人物少,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人物性格不复杂,环境描写和历史事件叙述简单。张清华先生在其《文学的减法》中认为余华通过对历史的“简化”即抽去了历史背景和具体时间而接近“永恒的形式”达到“哲学化”的境界。我以为余华深受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文学的影响注重表现内在世界力图突破事物表象所以叙述手法上运用抽象化的符号化来接近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活着》中福贵跨越的大半个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中只是简单的交代了几句。《现实一种》里对于“家庭”这一慨念的简化完全剥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制和家长制文化,而是符号化成一种暴力的实验室,一种关起门来就会产生暴力的地方,在这个实验室里亲人们不断地在彼此身上相互实验着暴力:如果说皮皮摔死堂弟还是偶然失手的话,之后的一切暴力就都是人性极度扭曲下毫无道德伦理的复仇。

那么,余华为何总是这么迷恋于暴力和死亡这个主题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