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入】【展示教学内容】【给出教学目标】护理学理论是在护理及实践中产生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系统的、整体的描述。
第一节护理学相关理论一、一般系统论系统作为一种思想,早在古代就已萌芽。
系统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32—1934年,他先后发表了《理论生物学》和《现代发展理论》,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概念,可视为系统论的萌芽。
1937年,贝塔朗菲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1954年,以贝塔朗菲为首的科学家们创办了“一般系统论学会”。
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全面总结了他自己40年来研究一般系统论的成果,为系统科学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纲领,被公认为是一般系统论的经典性著作。
在贝塔朗菲的创导下,20世纪60年代后,系统论得到广泛发展(一)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这个定义有双重意义:1、系统由(要素)子系统组成,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2、每个要素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系统的功能则具有各要素不具备的整体功能。
(二)系统的分类(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系统科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
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人体系统等;人造系统如计算机软件系统、机械系统等。
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如医疗系统、教育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如生命系统、医院系统等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由环境流入系统的过程例如人体消化系统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大脑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等。
通过对所获得的物质、信息和能量进行加工、吸收,整个系统可因此而发生改变。
输出:是指经系统改变后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散发进入环境的过程。
例如,人体排泄出的粪便、尿液和汗液、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发的热量以及发出的各种信息等都是系统输出的成分。
反馈: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又进入系统并影响系统的功能称系统的反馈。
输入系统部分输出反馈(3)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系统科分为次系统和超系统。
次系统如医院即子系统,卫生部即是超系统。
(4)按系统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分类系统可分为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如生物系统、生态系统等静态系统如一个建筑群特点:静态系统也是相对保持静态的,绝对静止不变的系统是不存在的(三)系统的基本属性(1)整体性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中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功能(2)相关性(3)动态性(4)层次性(四)一般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用系统的观点看人人是一个开放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护理是一个复杂结构的系统护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护理是一个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系统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一)理论内容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之父”之称。
1943年他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如空气、食物、排泄等(2)安全需要如行动不便者以拐杖扶行,视力欠佳者配戴眼镜以矫正视力等。
心理安全指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的发生。
如人们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下生活,希望工作中有好的人际关系,祈求万事如意等。
生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安全的需要便愈发强烈。
(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层次论中人类需要的一般规律1.人的需要从低到高有一定层次性,但不是绝对固定的。
2.需要的满足过程是逐级上升的。
满足只是相对的,层次越高,越难满足。
3.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同一时期内,个体可存在多种需要,但只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优势需要是在不断变动的。
4.各层次需要互相依赖,彼此重叠。
低层次需要不会因为高一级需要出现而消失。
5.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6.高级需要的满足要求更多的前提条件和外部条件,也具有更大的价值。
7.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满足的程度和层次越高,越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1.识别服务对象未满足的需要……这些未满足的需要就是需要护士提供帮助和解决的护理问题。
2.能更好地领悟和理解患者的言行。
3.预测患者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4.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患者的基本资料。
5.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入】【展示教学内容】【给出教学目标】第一节护理学相关理论三、压力与适应理论(一)压力、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概念1.压力的定义Selye 认为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Lazarus认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出现的一种结果。
实际上,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可构成压力素。
2.压力源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
能够使人体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有以下六类:(1)生理性压力源如饥饿、疲劳、疼痛等。
(2)心理性压力源如心理挫折、不祥的预感、焦虑等。
(3)社会性压力源如孤独、人际关系紧张等。
(4)物理性压力源如温度过冷、过热等。
(5)化学性压力源如空气、水污染等。
(6)文化性压力源人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适反应。
(二)塞利的压力与适应理论汉斯·塞利(Hans Selye)是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被称为压力理论之父,其理论代表作有《压力》,又译为《应激》。
1.压力是人体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即身体对作用于他的压力源所进行的调整。
2.压力的反应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局部适应综合征(LAS)3.压力反应的过程一般适应综合症分三期:警觉期、抵抗期及衰竭期。
(1)警觉期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引起大量儿茶酚胺及各种神经激素的分泌,使人体各个系统都发生一定的变化。
(2)抵抗期结局:适应成功恢复内环境稳定适应不良机体会出现持续的损害而进入第三期。
(3)衰竭期人会产生疾病,甚至衰竭死亡。
4.压力与疾病的关系适应不良就能引起疾病。
适应不良包含两种情形:防卫不足与防卫过度。
防卫不足可引起严重感染或溃疡等。
防卫过度可致过敏、关节炎、哮喘等。
(三)压力的防卫对抗压力源有以下三道防线:1.第一线防卫—目前的身心防卫2.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1)正确对待问题(2)正确对待情感(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援(4)减少生理诱因3.第三线防卫——寻求专业帮助(四)适应概念与层次1.适应的概念适应(adaptation)是指压力源作用机体后,机体为保持内环境平衡而做出改变适应生存的一个过程。
2.适应的层次(1)生理层次如初次跑步,肌肉酸痛,心率增快,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会慢慢消失。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正是此适应的表现。
(2)心理层次指人们经受心理压力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情况和处理问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3)社会文化层次社会适应是指调节个人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法规、习俗及道德观念的要求。
“入乡随俗”即是一种社会文化适应。
(4)技术层次是指人们对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新的压力源的适应。
科学技术产生了新的压力源如水、空气、噪声污染等。
(五)压力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1.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2.帮助护士识别患者压力,进而缓解和解除压力医院常见的压力源:(1)环境的陌生(2)疾病的威胁(3)与外界隔离(4)信息的缺乏(5)丧失自尊3.帮助护士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四、成长与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神经科医生,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创建了性心理学说(theor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包括三个理论要点: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是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1)本我(id):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ego):自我遵循唯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3)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ideal principle)3.人格发展理论分为五个阶段:(1)口欲期(oralstage):l岁以前,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
(2)肛门期(analstage):l岁到3岁,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
(3)性蕾期(phalliestage):3岁至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器。
(4)潜伏期(1atencystage):6岁至青春期把性和攻击的冲动埋在潜意识中,而将精力集中在智力和身体活动上。
(5)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开始后,原欲又重新回到生殖器。
4.弗洛伊德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1)口欲期喂养可为婴儿带来快乐、舒适和安全感。
因此喂养应及时、方法得当。
(2)肛门期对大便的控制和最终排泄可为孩子带来快感和一种控制感。
因此在对孩子大小便训练时,应留给他愉快的经历,并适当鼓励,以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3)性蕾期孩子对异性父母的认识有助于日后建立起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与良好的两性关系,因此应鼓励他对性别的认同。
(4)潜伏期鼓励孩子追求知识,认真学习与积极锻炼。
(5)生殖期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和自己做决定。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艾瑞克森(Erik Erison)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将人格发展分为八期,即口感期、肛—肌期、生殖运动期、潜在期、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JeanPiaget)是瑞士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说(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皮亚杰将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觉运动期(sensorimotor period):0~2岁。
皮亚杰又进一步将此期分为六个小段,即运用反射期、初级循环反应期、二级循环反应期、二级图式协调期、三级循环反应期以及思维开始期。
2.前运算思维期(preoperational period):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期(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7~11岁。
4.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period):12岁以后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新课导入】【展示教学内容】【给出教学目标】第二节护理学理论一、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多萝西亚·奥瑞姆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