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总结资料 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实现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低 成本扩的一条捷径。随着我国企业 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越来 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 购。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我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环境条件,研究我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对于推动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顺利发展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开展跨国并购 的战略意义 1.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 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国的资 源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对外 部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有关 权威部门计算,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达35%,铁矿石为36.2%,氧化 铝为47.55%,天然橡胶为68.24%[1];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已从2002年的0.8跳跃到 了目前的1.6,即我国GDP每增长 1%,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增长1.6%,而 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剩余储采比 分别只有14年、32年和70年[2]。可 见,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原 材料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的跨国并购 则能够缓解我国国经济发展急需 的自然资源压力,解决我国自然资源 的短缺问题。如2005年10月,中国 石油天然气集团耗资41.8亿美元收 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此次成 功,意味着中石油将拥有PK公司在 哈萨克斯坦的12个油田的权益,得 到了已证实的和可能的5.5亿桶石油 储量,缓解了国对石油的需求[3]。 2.有利于绕开贸易壁垒,开拓世 界市场。当前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 企业在国的既得利益和市场份额, 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和发展民族经 济,都设置了关税和反倾销、反补贴、 保障措施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 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 - - -- - .总结资料 宾建成 (财经大学,330013)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 企业跨国并购有利于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短缺资源和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品牌和市场。目 前,国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都十分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但由于我国企业规 模小、实力弱及国外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大,企业跨国并购也面临许多障碍。我国企业 跨国并购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并购主体、目标市场、并购行业、并购对象和并购方式等方面做出 正确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措施。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08)07-0040-06 作者简介:宾建成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与国际 经济 40/未来与发展/2008/第7期以限制从国外进口商品。在这方面我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受害国。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个反 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就有一件是针 对中国产品的[4]。2004年有15个国家 或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启动了49起 反倾销调查,其中发达国家是对我国 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力,2004年 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新立案件31 起,所占比例为63.5%。自2001年加 入WTO以来,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 查数一直位居WTO各成员的首位, 而我国本土企业的胜诉率只有 35.5%[5]。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具有比 较优势的家电、纺织和服装等行业仅 仅通过贸易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已经 面临很大的困难,为此必须改变争夺 世界市场的手段,从商品输出转为资 本输出或者所有权优势输出,以绕开 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开展跨国 并购,直接在当地生产和销售是实现 这种转变的有效途径。如TCL并购德 国家电制造企业,就是我国企业避开 欧盟市场对我国电子产品的反倾销 壁垒的典型案例。根据2001年的数 据,德国拥有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 - - -- - .总结资料 厂家施耐德的销售量达41万台,这 个数字超过了欧盟给予我国7家家 电企业配额的总和。TCL通过选择并 购施耐德的方式,迅速进入了欧洲电 子产品市场。 3.有利于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提 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市场换技 术”曾是我国政策制定者的希望,但 二十多年直接引入外资的结果告诉 我们,我国市场是让出去了,但得到 的都是一般技术,甚至是过时的技 术。时至今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 比,我国企业最缺少的仍然是“核心 技术”。在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如果我 国企业不能在核心技术或自主研发 上有快速提升,许多行业在与外资的 竞争中,很可能面临全面崩溃的危 险。如汽车业、手机业、机械业类的电 梯、复印机、数控机床等。而单纯依靠 自己进行研发,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 资金和人力,而且企业所冒的风险也 是极大的。据统计,跨国公司95%的 研发项目无结果,在存活的研发项目 中,有80%以上的技术产品会遭遇市 场失败[6]。因此,从获取核心技术的动 因看,跨国并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 海外并购的方式直接接收外国企业 的技术研发部门,可以快速获取国外 核心技术,取得研发资源及技术上的 协同效应,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 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在世界市 场上的竞争力。如华立集团以通讯界 公认的优惠条件,成功收购了飞利浦 半导体公司CDMA手机分部,从而使 中国手机制造商首次掌握了CDMA 手机芯片的关键技术。而明基对西门 子手机业务的收购,使它完全获得了 西门子在手机领域拥有的1 000多 项专利,覆盖围包括2G、2.5G和 3G,仅核心专利就有几十个。 4.可以取得外国企业的品牌价 值,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力。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 一,也是企业形象之所聚。从理论上 - - -- - .总结资料 讲,厂商制造的是有物理属性的产 品,消费者购买的则是有感情寄托的 品牌,产品会过时落伍和被竞争者模 仿,而品牌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持久 的竞争优势往往来 自于强势品牌[7]。从 我国企业来看,缺乏 的正是有强大影响 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虽然目前我国许多 企业具有世界规模 的生产能力,但是在 品牌的国际化方面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 家,我国企业的对外 扩迄今仍主要以 量的扩为基础,缺 乏品牌基础。要想改 变这种状况,单靠自 己在海外建立企业 品牌并被世界认可 是很难的,因为创立 世界名牌并非一朝 一夕能完成,需要经 过长时期的竞争和 积累才能实现,有的 往往需要上百年时 间。而通过跨国并 购,则可以较快地达 到这一目标。并购不 仅可以在短期让 企业获得东道国品 牌,而且通过宣传并购事件本身也可 以扩大企业形象。这方面联想就是个 很成功的例子。作为我国IT企业的 排头兵,联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就开始进军国际PC市场。然而,这时 候的世界PC市场主要由惠普、DELL 和IBM所掌控,联想品牌影响有限。 2004年底,IBM公司出于发展战略调 整,决定出售其PC业务,联想遂决定 以17.5亿美元的高价一举收购IBM 的PC业务,从而大大提升了公司形 象和品牌知识度,推动了产品在国际 - - -- - .总结资料 市场上的销售。可见,海外品牌并购 是我国企业在特定时间条件下创造 世界品牌的最优选择。 二、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 的环境条件分析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有利条 件 1.良好的国经济环境。经济实 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企业进行 企业发展 41/未来与发展/2008/第7期跨国并购的基本条件。只有一国经济 实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企业才可 能进行跨国并购。按照邓宁的投资发 展周期理论,当一国的人均GDP达到 400~1 500美元时,就会产生海外投 资,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2 000~ 4 000美元时,资本的输出就会加速 [8] 。从我国来看,自1998年以来,我国 经济持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每年的GDP增速一直保持了较高水 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 的经济体。我国资本供给已经渡过了 短缺期,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 1万亿美元,国居民储蓄存款超过 12万亿人民币;虽然目前全国人均 GDP只有1 700美元,但东部沿海省 市人均GDP已经超过4 000美元,因 而我国已初步具备了以并购形式进 行海外投资的经济条件。 2.有利的国际环境。资本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世 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 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顺应世界发展 的潮流,纷纷开放国市场,允许并 鼓励外国投资者向其国进行直接 投资,这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敞开了 大门。同时,我国政府顺应世界潮流, 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 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创造条件、铺平 道路。另外,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复 ,投资需求增大,经济环境变好,这 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3.企业的快速成长。近些年,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