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医患风波谈起
读《博弈论的轨迹有感》
法学Q1141班 舒渲 11090081
一、医患是什么关系
要谈医患风波,从法律的角度讲医院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服务性的,现在,
认为医患关系是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的观点甚嚣尘上。而事实上只有私立的医
院是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数的是公立的医院。人们认为医患关系为消费
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医患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利用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看来,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而购买或利用商品和服务的
个人或单位,经营者则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者。
很明显,求医并非是为生活消费,就比如说:某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时候,他就不
是消费者。同理,患者因病而就医并不是日常生活消费。经营者是为营利为目的
而产生的,医疗机构,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其目的都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
为公民的健康服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条)。
从内容来看:医院并非包治百病,而商人却是一分钱一分货,换句话说,医
院承担的是过程义务,而商人承担的是结果义务。即消费者购买的“物”是法定
的,以交付为成立要件,而医院提供的“物”是虚拟的,不能物化的。
从救济的手段来看消费者有法定的消费者权利,如知情权、选择权等,而由
于医院的专业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信息的绝对不对称,这也同样导致了
医院不可能像商人一样对自己的产品承担无过错责任,消费者还有三包服务作保
障,但是患者可以吗?
最后从此观点的逻辑起点出发,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弱者的法律所
2
以适用消费者保护法,事实上保护弱者的法律还有很多,劳动者保护法、反不正
当竞争法等,为什么不适用呢?
二、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医患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非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医院并非为营利性
组织,而作为一个经济人来说仍有医院为营利性的组织,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
组织之间的管制并非强制管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
定了医院的目的都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但是具体实
施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这其实是一种博弈,医院有两种选择,营利或者不营利,管理机构可以有两
种选择,管制或不管制。医院做出选择营利,被管制的收益为1,不被管制的收
益为2;医院选择不营利,被管制的收益为0,不被管制收益仍为0。
表一
营利为目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
被管制 1 0
不被管制 2 0
由上表得出,只要医院是理性法人,就不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医院会以哪
种方式营利呢?自从中国医疗改革进行至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如今最大
的问题就是以药养医。
何谓为“以药养医”?顾名思义,以药价和各种医药检查来为医疗机构营利。
这种现实可以说中国人都知道了,每次到医院,大夫做的并不是望闻问切,
而是问:“你得的什么病?”然后让你到哪个科去检查,检验你是否得了这个病。
更有甚者,直接进了医院就是一通检查,最后分析报告,原来是一个感冒。
3
药品收费贵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普通药店很便宜的药,在医院却贵上好几倍,
本来本人不认为在医院的药品适当加价,因为病人有可能不知道用什么药,这个
地方是可以收费的,但是贵好几倍就有点让人费解了。更让我害怕的是药品商与
医生勾结,合力欺骗消费者。
医生收红包的问题更是屡禁不止,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潜规则,如果不给红
包,患者甚至不能安心的到医院做手术,是在令人痛心。
三、分析
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毫无疑问是掌控者,而因为医生其专业性和高风险性的职
业特征,辅之以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性和弱势性,让医患关系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社
会问题。
而医生的掌控者地位是一切医患关系的逻辑起点,假设医生没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那么医患之间的矛盾就会凸显,而医生掌控者地位中的信息掌控者地位就
是这个矛盾的导火索,可以说,只要医生毅然丢掉这跟导火索,医患关系一定会
日趋和谐,因为患者有求与医生,医生是患者的再生父母,两者的关系想不好都
不行。
正如《博弈论的诡计》中的信息均衡模型。信息不均衡会造成“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均衡在短期内对一方有利,长期却会对社会有害;利用
信息传递可以吸引患者;医患双方会诱导对方暴露私下拥有的真实信息。
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均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专业知识不均衡;二、成
本信息不均衡。
专业知识的不均衡是以药养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并不知道治疗自己得的
是什么疾病,不知道该吃哪种药品疗效最好,更不知道哪种方案是最佳治疗方案。
4
成本信息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病人不知道治疗成本的大概数值,不知道医生
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也不知道药品的进货渠道。
信息的不均衡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即医生选择有钱的病人和医生自身的道德
风险日益彰显。短时间内医生的暴利导致了医疗行业鱼龙混杂,医疗服务江河日
下,患者怨言甚嚣尘上,医患之间诚信危机四伏。
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贯彻《条例》思想,
在有关部门登记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设置中立的医疗鉴定组,将医疗事
故和其他医疗事件撇清,追责医疗事故的责任,对医疗事件(一些医疗界都无法
治疗的事情)的原因,进行澄清。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让患者得到适当的补偿。
(二)消灭以药养医的现状,完善服务收费制度,即差别对待患者,并对药
品价格进行统一处理,消灭医院与药店价格不一致的情况,医生针对病人收取的
费用与治疗效果和服务态度挂钩。对待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服务。对于低收入
人群,医院应该秉持济世救民的态度,适当让利,以治病救人为目的,让其病有
所医;对于中等收入人群,医院可以根据服务收费,让其在医疗过程中享受适当
的服务,让病人基本满意;对于高收入人群,提供优质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和
顶尖的技术,让病人满意。这样既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能为医院的
稳定发展做贡献。
(三)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与监督制度。医生收红包和医生开回扣处
方,说到底是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关于医生收红包的潜规则,个人并不反对,
医生在职业之外收点外快并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便会发现个中猫腻。
表二
5
收红包 不收红包
送红包 治疗效果好 治疗效果好
不送红包 治疗效果不好 治疗效果好
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有25%的概率治疗效果不好,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送红包
的。但是事实是谁也不愿意成为那25%,谁会愿意在治疗结束后手术工具掉在自
己身体里面呢?这是健康的问题,所谓花钱免灾,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人都愿意送
红包。如果单纯的如此是自愿的倒好,大不了没钱不送红包就是了。
但事实上此时医生已经有两种选择:差别待遇或者无差别待遇。如果医生人
一直很好,对所有的患者关怀备至,患者就会趋于不给红包,因为给不给红包治
疗效果到很好;如果医生对患者差别对待,患者就会趋于给红包,因为给红包就
会得到更好的救治。
经过此次博弈医生会趋于对患者差别对待,而在对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发生原
因的调查中,更多的是医生的差别对待,即不送红包就冷言冷语,久而久之,积
怨爆发,就产生了医闹。
因此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正规渠道。但是医生
作为一个理性人绝对不会免俗,存在一点点的利益,就会产生道德危机,因此监
督制度必不可少,即法院应当受理医生差别对待患者的诉讼,在医院内部也应设
置相关部门,管理患者对医生的投诉,还应该建立一套医生评级制度,让患者了
解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四)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普及医疗常识,让患者能够在医疗中有效维权,
如果说前面全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话,这一点就是针对所有的医
患问题的解决方案,医患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代沟,是一种因为文化水平的不
6
同而产生的代沟,就好像患者到医院治会要求医院将自己的疾病完全治好,而不
会考虑当前的医疗水平,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完全治疗。因此医生有效的与患者
沟通,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难,给患者提供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让患者了解
每种治疗方案的利弊,让患者准确了解自己疾病的状况,让患者在能治疗自己疾
病的限度内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医患问题。
五、结语
如果说我的方法完全是针对医生的话,我承认,因为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是处
于绝对强势的地位,如果在此基础上一味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在长远的发
展中失败,对医生、对患者、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如果医生能够明确自己所处的
囚徒困境,与患者合作,共享医疗信息,解除患者顾虑,发扬优良传统,相信医
患关系一定会跨越代沟,通向和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