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钠血症28例分析
作者:王诚 卓志平 罗代益 作者单位:550000 贵阳 贵州省贵阳市金阳医院;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中枢性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到的高钠血症多数是
由于失水过多导致血清钠相对增高引起,但有部分高钠血症表现为单纯的高钠血症,并无血
容量的不足或失水表现,其血清钠纠正较为困难,尿钠排除量极低。这种由重型颅脑损伤引
发的中枢性高钠血症,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很大的相关性。我院自2006年以来收治
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中枢性高钠血症2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院自,年龄14~58岁,平均30.5岁;其中硬膜下
血肿并脑挫裂伤9例,广泛脑挫裂伤8例,弥漫轴索损伤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5例。
车祸所致颅脑损伤 17例,高处坠落伤 11例,入院时所有患者神志呈昏迷或深昏迷状,GCS
评分均小于8分,其中6~8分12例,4~5分11例,3分5例。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
19例,非手术治疗9例。
1.2 治疗经过
本组患者经过对颅脑原发病变的处理后,在伤后24 h内出现难以纠正的高钠血症5例,
在24~72 h内出现7例,在3~7 d内出现13例,1周后出现3例。高钠血症出现后每天
都行血清钠测定2~3次,并行尿钠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钠均大于145 mmol/L,最高达172
mmol/L,高血清钠期查尿钠浓度均为0(仪器检测不出)。针对高钠血症,予禁钠,补予
低渗或等渗液体治疗,监测血清钠,维持出入量平衡等处理。对于严重高钠者,予鼻饲大量
白开水,并使用利尿药物。患者血清钠在4 d内纠正为正常12例,1周内正常7例,8 d
后恢复正常2例,7例患者在死亡前血清钠均未恢复正常,在伤后1周内死亡。血清钠正常
后患者尿钠检测仍为0,此期间虽禁钠但血清钠降低缓慢,如补入少量钠盐后血清钠又再次
升高,出现高钠血症。本组患者血清钠恢复正常3 d以后才逐渐测出尿钠,多数在2周内测
出,其中1例伤后28 d才测出尿钠。尿钠测出后,每日需补入一定钠盐维持正常,但量较
小,均不超过4.5 g/d。
2 结果
28例患者中生存12例,死亡16例。12例生存患者5例轻残,7例重残。死亡16例
中10例伤后5 d内死亡,4例伤后8 d死亡,2例伤后12 d死亡。
3 讨论
人体颅内水、钠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部视上核、室旁核及其附近结构,正常情况下,
机体对水的调节通过渴感反射。渴感反射通过以下两个机制[1]:①有效血容量的下降,
导致血管紧张素Ⅱ上升,引起口渴,刺激机体摄水,维持内环境的稳定。②血浆晶体渗透压
的改变,刺激第三脑室前壁穹隆下器,产生口渴反射,机体通过饮水来调节晶体渗透压来达
到平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患者由于中枢病变或损伤引发顽固的高钠血症,其发生的
机制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及其周围结构损伤后,位于此部的渗透压感受器或渴中枢功能出现障
碍,导致渗透压感受器阈值上升,渴感反射调节机制丧失,机体排钠减少而出现高钠血症
[2]。可不伴有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也正常,无体液容量减少,患者常处于昏迷状,
预后差,临床上即使补充相当的水分,血清钠浓度仍然很高[2]。高钠血症的危害,主要
在于血清钠浓度过高造成的高渗透状态使细胞内水分被析出,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导致多组
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特别是脑细胞失水,导致神经组织功能紊乱,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甚至因脑组织的不可逆转性损伤而死亡,因而高钠血症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
[1]。高钠血症还被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重要环节之一[3],SIRS是指
感染或非感染等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炎症介质过量释放和炎症细胞过量激
活而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反应或称“瀑布样效应”的一种全身性过度炎性病理生理状态,其终点
是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因此,高钠血症如不及时纠正,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会
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高钠血症治疗,尽早发现仍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对有重度脑损害的患者应该从入院
后就应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变化。早期一旦发现高血清钠,处理措施应包括:①立即停用或
限制含钠液体输入;②补充血容量,包括胶体液、葡萄糖液等防治血液过度浓缩;③留置胃
管,鼻饲温开水,以缓解高血清钠;④积极控制感染,降温;⑤血糖监测,积极控制血糖;
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停用脱水剂、高渗利尿剂,但高颅压者仍需继续应用。部分患者经上
述处理可获较好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温开水鼻饲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
鼻饲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4]:[血清钠测定值(mmol/L )-142]×体质量(kg)×常数(男
性常数为4,女性为3,儿童为5)。当日补给计算量的1/3,平均分成4~6次鼻饲,以后
再根据血清钠值的水平来计算调整,直到血清钠恢复至正常值为止。也有报道以血液透析法
治疗高钠血症[5],认为可以使高钠、高氯、高糖血症以及血肌酐、尿素氮的紊乱在短期
内得到迅速纠正,但由于在血透治疗中要用肝素抗凝,有一定诱发出血的风险。
本组出现中枢性高钠血症的颅脑损伤患者,其临床表现都非常重,颅内脑组织均有广泛
挫裂伤,无一例是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或原发性脑干损伤,显示出中枢性高钠血症多发生于广
泛脑挫裂伤的患者,可能与下丘脑及其周围直接损伤导致渗透压感受器受损相关,而单纯的
硬膜外血肿或原发性脑干损伤,即使病情重,但下丘脑及其周围可能损伤轻微或无损伤,水
钠代谢仍可保持正常。中枢性高钠血症的纠正较外周性困难,主要原因可能是渗透压感受器
阈值上升,机体排钠减少,尿钠排出量极低,体内钠盐难以排出。本组患者出现高钠血症后
尿钠排出量极低,仪器均不能测出,予禁钠利尿,大量补充水分处理后,需4~6 d血清钠
才恢复正常,其中1例8 d血清钠才正常,显示机体钠排出量非常缓慢,利尿药物的使用对
排钠并不起明显作用。
本组出现中枢性高钠血症的患者均属于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28例患者死亡16例,
7例重残,病死率达57.1%,预后不佳。本组患者中最早在伤后8 d开始测出尿钠,5例轻
残生存的患者在伤后8~12 d内逐渐测出尿钠,7例死亡患者死亡当日仍未测出尿钠,最长
1例伤后28 d才测出尿钠,重残生存。显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如持续出现中枢性高
钠血症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患者测出尿钠时间的早晚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尿钠
出现越早,预后相对较好,这可能与下丘脑的损伤程度和恢复状况相关,因而可从血清钠纠
正的难易程度和尿钠测出的时间帮助判断患者预后。
临床上出现的中枢性高钠血症,除了与患者病情相关外,有时还与发现病情较晚补入钠
盐有关,应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于怀疑下丘脑及其周围有损伤的患者,伤后宜尽早和多
次监测电解质,手术患者术中宜急查一次电解质以调整血钠盐量。
【参考文献】
[1]王迪浔.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7-208,212-213.
[2]涂通今.急症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56-157.
[3]周继红,刘欢.危重病高钠血症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的研究进展.广西医学,
2005,27:381-383.
[4]张建军,顾水均,朱阵宇,等.重度颅脑损伤后钠代谢失衡的特点与预后关系.急
诊医学,1998,7:111-112.
[5]刘一兵,朱云发.血液透析法治疗开颅术后高钠血症.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
9: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