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I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因素研究
赵慧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 51 04)
摘要: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之一,有其必然的观赏特性和应用价值。文章对植物的视觉因素进行研究,
分析和探讨植物本身的视觉审美特性和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属性的应用,从而发现植物的审美价值,使园林
植物设计通过整体组织、整体关系来获得关感。
关键词:视觉因素;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如今人们已经对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绝大多数的
研究都侧重于植物的植物学性状,如植物的分枝方式、叶 序、花序等。这些研究方式继承了植物分类学和园艺学的
精神,在我国景观设计专业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同
时也是设计者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知识。但如今,将现代
设计中的一些理念、方法运用到园林植物的特性研究中是
一种必然趋势。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环境的主要的途径,人类从外界
环境获取的信息大约有80%来自视觉感受,所以有必要研究
在真实的场景中人对植物的视觉感知方式。因此笔者对景
观植物的视觉特性和设计应用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1植物本身的视觉审美特性
1.1植物的色彩美
植物的花、叶、果、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
色和果色具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在设计中作为
点缀。一般来说,叶色是植物体上主要的、大面积效果
的,但对落叶树来说,在冬季树枝、树干的色彩便成了重
要因素。
大多数植物的叶色为绿色,绿色叶用肉眼又可分为:
(1)深绿色,如常绿阔叶树、针叶树。深绿色稳重但显阴沉,
能与建筑很好的配置,还是白花、白色雕塑或小品的背景
材料。(2)浅绿色,如落叶树、芭蕉。浅绿色能使空间范围
明显增大,使光线不足的地方明亮起来,同时还适合做深
色雕塑、蓝紫色花的背景。(3)灰绿色,如胡颓子、桂香柳、
日本五针松、银桦。灰绿色能使空间范围显得扩大,与色
彩鲜明的建筑物相配合效果好,但给人以寒冷的感觉。(4)蓝
绿色,如绒柏、蓝桉、云杉。蓝绿色能与其他叶色很好配
合,有凉爽和宁静的气氛。(5)黄绿色,如金叶女贞。黄绿 色能与其他颜色很好调和,使色彩感明亮起来,给人愉快
的感觉。
植物除了以绿色为主的颜色外,还有秋色叶(秋季颜色
转变)树种,如马褂木、银杏、鸟桕等,新色叶(新叶萌发呈
现不同颜色)树种,如香椿、槭树类等,常色叶(终年叶色呈 现红色)树种,如红枫、红继木、紫叶小檗等。花色叶(叶色
作者简介:赵慧蓉(198O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景观
设计。
一1 02一 带有斑点或花纹)树种,如金边大叶黄杨、变叶木等。这些
彩叶类树种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提倡,能极好
地丰富植物景观色彩,在应用中一般成丛植、林植、或点
缀配植,依据色彩的对比或调和取得配植效果。
1.2植物的形态美
植物中主要以木本植物的外形变化居多,构成空间和
形成各种场所氛围多用树木。此处所指植物外形是指植物
自然的生长形态,不包含人工修建或加工的形态。
(1)尖塔形、圆锥形:规则式应用多形成庄严、肃穆的
气氛,多用在规则式园林或纪念性区域。如雪松、圆柏、
水杉等。 (2)圆柱形:具有向上的方向感,列植形成夹景,或与
其他形状形状树木配植形成多变的林冠线。如落羽杉、木
麻黄等。 (3)圆球形:规则式种植可形成整齐、规则形态,有较
严肃的气氛,但较尖塔形、圆锥形植物气氛活跃一些,多
在入口、花坛、草地等处布置,如海桐、大叶黄杨。
(4)伞形:分枝点高、枝下可活动,外形舒展,多在草
坪、广场、建筑物前等应用,或选作行道树。如合欢、龙
爪槐等。
(5)垂枝形:如垂柳,能形成轻盈、优雅的氛围,再加
上耐水湿,适合在水边、草地种植。
(6)拱枝形:枝条长而略下垂,如迎春、黄馨、连翘等
枝条柔软的植物品种,可形成拱券式或瀑布式的景观,适
合垂直绿化。
(7)匍匐形:枝干无直立性,匍匐在地面,多用作地被。
如铺地柏、爬行卫矛等。
(8)藤本:茎干无直立性,需借助其他物体支撑或攀援,
如紫藤、金银花、凌霄、地锦等。适合与花架、门廊、栏
杆、山石、墙面等构筑物,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的景观。 (9)钟形(卵形):大多数树木为此类型,外形雄伟、浑
厚、朴实。多形成实空间,可做风景林、行道树、庭荫树 等,位于植物群落最上层。
1.3植物的年龄美与季相美
植物不同于其他景观元素的最大特点是它是有生命的,
因此景观建成之后,植物却仍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赋
予了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迥异的特点。
现在很多景观项目的建设喜欢用大树大苗,认为景观
一
旦建成就必须大致成型,认为建好的景观上长着很小的 树苗是不“美观”的。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植物的生长过 程也是一个被可以欣赏的内容。此外植物在不同的年龄时
期均有不同的形貌。例如幼年的雪松苍翠挺拔,壮龄的雪
松古朴、苍劲,各显不同的景色风貌。
植物除了从小到大体量的生长以外,还有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变化,发芽、开花、展叶、落叶……下一个周
期又开始循环往复,这便是植物的季相景观。季相景观也
是可以作为视觉审美的重要内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样写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 。四季常绿的树木确实在肃杀的冬季带给了人们绿意,
但是落叶树周而复始的变化更能带给人们四季交替的变化
万千和不同景色的新意。尤其是一些特定场所如建筑物北
面、林荫道等,冬天的树木落光了叶子以后能带给人们的
是暖和的阳光。
2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属性应用
2.1植物材质的组合
植物的质感是以视觉属性为依据,代替触觉经验进行
的判断。按照质感、质地可以分为粗糙、光滑、坚硬、柔 软等等。在景观设计中,有效运用植物材质的组合,能提
升植物景观的特点和视觉效果,激发人的想象力。
植物的质感依植物被看到的距离远近(视距)而不同。近 看时的质感是指枝叶的大小、枝叶所占据的空间、树干的
表皮、叶的形态及叶面性质、叶柄长度和硬度所产生的效
果,如香樟树皮的裂纹,泡桐叶的粗糙,柠檬桉树皮的光
滑;乌桕、垂柳的纤细叶等;远看质感细节消失,质感成
了整株树木或树丛的亮度和阴影所产生的效果。
质感细的植物有后退感,可布置于某些景物的背景中,
可显著增大空间范围,因此适合做近距离孤植、丛植、林
植欣赏,如垂柳、马褂木、鸡爪械、南天竹等植物,枝叶
精美而轻盈,呈现出精细的外表、完整光洁的表面,同时
视觉上还能柔化建筑物的粗糙线条。
质感粗糙的植物材料,从远处看去很醒目,不过有缩
小区域面积的倾向,且给人以粗劣、坚硬的感觉,可与外
观细腻的建筑物或小品进行搭配,如枇杷、麻栎、八角金
盘等。 2.2植物材料的人工加工
人们对于植物材料的加工(如修剪、造型等)会对植物产
生较大的影响,能创造出完全不同于自然生长植物的外观,
甚至使其性质或形式类似于建筑材料。人们对于园林植物
的修剪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其中的典范当属欧洲古典园
林中的那些用植物塑造的迷宫、植坛等。
对植物进行修剪不仅改变了植物的形状,还大大改变
了植物的质感。在修剪之前,自身生长比较整齐的植物会
显得比较柔软、自然,颜色较深,而修剪整齐后的效果则
给人坚硬的感觉。
在中国,最典型的加工植物材料的范例主要是盆景制 中国园艺文摘2012年第8期
作,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
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园林中的树木同样有类似于盆景的整形方式,多运用桩景
植物与山石搭配点缀于建筑阴角或花坛之中,塑造出古朴、
典雅的类似盆景的观赏效果。其中日、韩两国的园林造景
多用此方法。
此外,在景观中设置攀爬架,将植物与建筑或构筑物
进行搭配结合也是很常用的手法。一般是将藤本、灌木、
乔木等植物进行引导栽培,改变其生长的方向、从而达到
理想的效果。
2.3植物塑造空间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
容,而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因其丰富的质感颜
色以及时序变化更是塑造空间的重要素材。园林植物空间
是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满足园林
使用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它是将各种具有观赏或实用价
值的园林植物,运用造景艺术手法,恰当地与其它园林要
素配置而形成的。 植物材料能塑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空间,也能构成相
互联系的空间序列,植物就像一扇扇门、一堵堵墙,引导
游人穿越和体验一个个空间。
园林中植物空间的塑造,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
“疏”指空的地方,相当于空间; “密”指密集的地方,就
是植物群落的位置。用常绿乔木群和几株落叶大乔木作为
空间背景,就像绿墙一样,将空间围合起来,大致空间的
架构形成;中景由品种丰富的小乔木和大灌木形成,利用
花色、果色、叶色的变化来丰富植物空间。
植物空间序列,也是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
节奏来表达。首先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流的方向,通过
各种不同大小和主题内容空间的层层递进,相互转换进而
到达下一个空间序列,如此循环交替,彼此连通,互为依
存,带给人们丰富且统一、完整的绿色空间体验。
3结语
拓展人的感官,尊重人的感受体验,发现植物的审美
价值是园林植物以及景观设计研究的目的。通过园林植物 的整体组织、整体关系来让景观获得美的感受,通过对于
园林植物整体关系的组织来体现设计师的技巧,因此专业
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仍将不断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Nancy A.Leszynski.植物景观设计(卓丽环译)[Ⅲ.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2004.
[3]诺曼K・布恩.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曹礼昆译)[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1989.
一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