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很好的进行统一,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于课堂,不断探索课堂教
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
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是当今教育
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
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
么教师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
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
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中小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
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
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求知欲,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二、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教育提供良好
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创设民主、
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
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
避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形式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情
感。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具有依附性,也就是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
追随和效仿的对象了。“亲其师”而“重其道”。学生从教师方面所
得到的赞许、认可和关爱中获得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又将促使他产
生自我提高的渴求和欲望;这样的学生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学习行
为符合师长的标准和期望,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学生表现出的
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教师还
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论情境,让学生参与
讨论,既给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
的空间。注意呵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引导他们去
质疑,去探索未知领域。作为学生,他们会从自己的创造中体验成
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发展创
造力。
三、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
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
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些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论。
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
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
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出学习英语的氛围,加
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在日常授课中多注意加强
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影响。
使其听、说、读、写英语形成习惯。这对他们的英语进步是大有益
处的,所以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加强
听说训练,即使一些较难的单词也应尽量用简单英语解释,经过一
段时间的努力,便会发觉学生的领悟能力会有明显提高。反映在课
堂回答比较积极活跃,听力测试通过率较高。用英语教英语实际上
应形成教师的一种习惯,同时也应转化为学生的习惯。但缺点也因
之产生,学生易产生松懈和厌倦心理,他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去捕
捉老师讲的每一点信息,稍有疏忽便可能错过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
的理解,长而久之便想放弃,于是就懒得去仔细听讲了,形成恶性
循环,成绩便很难提高了。
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序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
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
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
射,留下较深的印象。
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
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
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
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
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
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
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这时同
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
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
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
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
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
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
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
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