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国乡镇企业所谓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的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方关于社会责任会计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近年来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就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这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一)声誉管理策略是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在动机。
声誉好的公司的股票更容易吸引投资者进行购买,从而使得公司能获得更高的股票溢价、更低的融资成本;同时,好的声誉也能为企业在消费者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此外,好的声誉也能促进企业与政府部门良好关系的建立,这些最终都会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企业的声誉管理策略中,社会责任信息报告被认为是一个能建立和维护好声誉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为构建企业的良好声誉,企业会进行慈善捐款等社会责任活动,而且为了让投资者、消费者等了解企业的这些活动,企业就拥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当企业存在外部冲突时,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能起到缓解或解决的作用。
因此,企业的声誉管理策略是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在动机。
(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其生存和发展都与社会紧密相关。
利益相关者,就是企业持续生存所需依赖的所有组织或个人。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获取和保护,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与其利益相关的信息。
例如,企业周边的居民以及环境管理部门希望了解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支出,以判断企业是过早、过多地用资金密集型的技术代替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将提高就业的门槛,影响城市化的速度。
2.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按照市场就业的原则将适龄劳动力纳入城镇就业管理服务范围。
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农民进城就业机会和提高其收入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
积极组建职业培训基地或培训集团,鼓励合法的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作用,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职业介绍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按市场变化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对于处在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政府应尝试改变过去直接由官方培训机构向市民提供免费培训的传统做法,把免费培训变为向失地农民发放一定价值的培训券,让他们自由决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尝试,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将收到的培训券在有关管理部门变现,这种作法能够充分发挥培训机构和失地农民双方的积极性和竞争性,有利于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
3.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失地农民外出务工。
针对渭南市失地农民的就业愿望,大力搜集用工信息,并送信息上门,加强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把用工信息直接送到失地农民手中。
对失地农民就业实行政策倾斜,在求职登记、费用减免、同等条件下录用、选择输出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为他们外出务工提供方便。
4.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地农民。
在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诸如:第一,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失地农民,免收3年营业税;第二,失地农民创业时所必须缴纳的各类中间机构服务费,以最低标准收取;第三,创建贷款担保基金,对创业资金不足的失地农民,提供小额贷款。
同时,对被征地农民中女满40岁、男满50岁以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可参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就业援助政策,给予援助,纳入公益性岗位、社区岗位的服务范围。
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可申请小额贷款自主创业。
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地农民,对于能够吸纳失地农民的单位,可以给予税收政策的优惠。
5.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法律援助。
失地农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歧视和限制,从而处于被动地位,给他们就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要求在消费法律这一公共的制度产品时不应受经济状况的影响。
因此,在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进程中,要更多地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以便让他们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尊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本文系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课题“渭南市失地农民利益补偿及保障机制研究”(批准号:EIA050213)](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吴清理论探讨11计会中国乡镇企业否在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有所作为。
而迫于社会公众的压力,同时也为消除潜在的外部冲突或缓解现存的外部冲突,维持良好的社区关系,企业也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由于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相对广告、新闻等沟通渠道来说,在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成本更低,因此在财务报告中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就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
可以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的手段,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推动了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三)法律的约束促使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强制性披露。
尽管有部分企业意识到了履行社会责任和相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依然有不少企业不惜牺牲员工、社会公众甚至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来谋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于是,为了约束企业的这些行为,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政府在规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先后采用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要求企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例如,法国政府在2001年颁布《诺威尔经济管制条例》,要求所有在第一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从2002年开始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必须披露劳工、健康与安全、环境、社会、人权、社区参与问题等信息。
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提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社会责任中的职工薪酬、补充养老金等的计量和披露也进行了规范。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一)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对资源的利用、能源的节约、对污染的控制、对环境的恢复,对废旧原料的回收等;(二)员工保护方面,包括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及其他福利等;(三)公平交易方面,包括雇佣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等)、或者支持他们的经营、兼顾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的活动等;(四)社区关系方面,包括捐赠现金或产品、为社区提供服务或鼓励员工参与社区活动等;(五)产品或消费者方面,包括产品质量提高等。
虽然从理论上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包括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企业披露的内容具有很大差异。
沈洪涛和金婷婷的研究发现,1999年至2003年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中,有关社区的信息披露几乎是历年最多的,在2001年前,环境方面的信息披露占了第二位,但2001年之后,公平交易方面的内容大大增加,员工和产品方面的信息始终较少。
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员工和产品方面的社会责任关注不够。
随着2008年开始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对于员工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有望得到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会相应增加。
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也会促进企业对相关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信息的披露。
当然,除了利益相关者意识的提高,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法律法规,从而使企业能更加注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保证社会责任信息的充分披露。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包括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
自愿性披露是企业主动或自愿进行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声誉管理策略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都会促使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的自愿性披露。
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造纸企业对于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就要比金融企业要大,即使是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所不同,因此采用自愿性披露的形式更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的披露。
此外,信息的披露是有成本的,政府对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管理也需要成本,因此,相对强制性披露形式,自愿性披露形式即可以满足企业的多样性需求,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和政府的成本。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都是以企业的自愿性披露为主。
然而,由于自愿性披露主要是以企业的意愿为主,因此披露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而且披露的质量也未必能得到保证。
现有的实证研究就发现社会对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大(陈玉清等,2005),也就是说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使用者的作用不大,原因很可能就是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较低。
而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一就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当所披露的信息质量比较低,或者与决策不相关,那么这些信息就难以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甚至有可能会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
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自愿性披露是不合适的。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多样性问题,本文认为可以对企业具有共性的社会责任信息采用强制性披露形式,例如员工方面的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和管理。
而对于其他一些不具有共性的社会责任信息,强制性披露就不太合适,而且信息披露和信息管制的成本也会限制这一形式的使用。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社会责任信息,依然应采用企业自愿性披露的形式,为确保信息得以披露,政府部门应采用各种方式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
为了规范企业的自愿性披露行为,政府还应出台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引,对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围、具体内容和披露方式进行引导。
深圳证券交易所最近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