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特色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申请书

高职特色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申请书

附件2: 申报 编号 立项 编号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 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类 别: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部门: 填 表 日 期: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制 二○一三年 申 请 者 的 承 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保证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同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使用本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 月 日 一、数据表

—1— 课题名称 高职特色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 负责人 性别 年龄 研究专长 专业课程体系 听力教学法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讲师 最后学历 本科

所在部门 旅游分院 电子信箱-qq @sina.com

联系电话 手机 部门电话

主 要 参 加 者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工 作 部门 女 1970.6 副教授 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本科 旅游分院 男 1960.12 副教授 日语教学法 研究生 旅游分院 女 1978.9 讲师 日本文化、礼仪 本科 旅游分院 女 1981.4 讲师 日语听力教学法 研究生 旅游分院 女 1984.10 助教 商务日语旅游日语 研究生 旅游分院 女 1984.5 助教 日本经济、文化 博士 旅游分院 男 1968.6 讲师 日文办公软件 本科 旅游分院 仇艳艳 女 1985.8 导游 旅游日语 本科 旅游分院

预计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作者 成果 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时间 《浅谈如何提高日语听说能力》 王欲晓 论文 才智 2010.12

《高职特色日语视听说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王欲晓 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 2011.08

《旅游院校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姜敬爱 论文 中国朝鲜族教育 2009.09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姜敬爱 论文 教坛心语 2009.12

《日语教学法-直接法和翻译法的比较研究》 彭泽 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07

《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探》课题 彭泽 研究报告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7.04-2008.11

《外语教学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 姜敬爱 研究报告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7.04-2008.11

《旅游院校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姜敬爱 论文 吉林省教育厅 2008.09-2009.10

三、经费预算 预算: 部门拟提供经费: 其他单位拟提供经费: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然而受传统日语的影响,日语专业的诸多不明确性决定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技能性和实用性,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改变以往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寻求适合职业院校的日语教学体系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在教学中逐步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因此,在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特别是教学中有模仿国外高职教育或国内本科教育的痕迹。日语听力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的日语听力教学都在延续局限于单一的课本录音教学模式,而忽视了“视”和“说”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近年来将《日语听力》课程逐步改为《日语视听说》的院校越来越多。很多研究者都逐步意识到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语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都在逐步探索在以往“听”的基础上逐步融入“视”和“说”等内容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选题意义: 1.逐步使《日语视听说》教学内容趋于合理化 在听的基础上,通过视(录像或各类多媒体资料)听(磁带或各类多媒体资料)以及说(跟读,模仿,即兴对话)等综合练习,构成一个听说训练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对视、听、说进行立体综合的练习,达到学会用日语思维,能够在一定场景下自然地用日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2.摆脱传统教法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体验全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感受“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的外语学习氛围,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 3.逐步使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逐步变得清晰、合理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使日语专业中《日语精读》、《日语会话》及《日语视听说》三大课程体系得到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高职特色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资源开发为重点,通过将日语语言的听、说、读三项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实现,创新课程模式,优化学习环境,丰富学习资源,为日语语言课程教学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具体目标如下: 1. 讲义、课件制作。编写和修改讲义,制作并完善教学课件 2. 视频、音频资料搜集 3.完成有利于教学的视频、音频及文字资料的编写 4.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将以在校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以应用日语专业教学改革 —3— 为起点,构建高职特色的日语教学新模式。 2.课题研究内容: 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一批典型、应用型案例,并上升为经验、理论,指导实践。 ②创新优化教学设计:以创新、有效、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优质高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③确立有利于日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利用学习情境、学习资源,为日语学习氛围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④设计有效的日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感受过程、培养习惯、陶冶情感,师生通过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达到共同发展。 ⑤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状态,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的外语学习氛围。 三、特色与创新点 1.定位准确性:本课题立足于现阶段本校“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的要求,密切 联系教学实际,致力于建设和研究高职特色的全新的日语视听说教学法。 2.内容实用性:本课题以实用性为指导,对现有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研究, 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建立或是逐步建立实用型高职日语教学新模式。 3.内容实施可行性:多年来日语教学一直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 和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新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充满期待,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会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最终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4.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学模式得到创新: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是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融入大量的日文原版的“视频”、“音频”资料,使学生近距离地体验日本,通过学生主导,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法的研究,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5.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学手段现代化: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在现有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开发网络资源,充分体现日语教学特色,通过不断地扩充日语学习内容,使学生逐步形成“国际化视野”。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分析现行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利与弊,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打破以“听”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以视、听、说一体化学习方式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交互式日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发以影视资料为主的日语学习资源,为课题实施创造条件。 二、研究方法: 1.教学资源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研究该课题的内涵,目标,意义,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从而形成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2.互动体验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总结、研究,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与学生互动中研究,理论实践有效结合,师生互相促进,以达到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4— 3.任务主导研究法:通过教师提出项目和任务,学生收集信息、决策及成果发表,教师评价及重新布置任务,达到良性循环的日语学习氛围。 4.案例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具体实施阶段,将教学方法改革用于实践教学当中, 学生具体应用,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课题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及不足之处, 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总结理论依据。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目标要明确,广泛地搜集日语教学改革相关资料并将之有效地整理、分析、总结,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有利于课程体系建设及学生日语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将这些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理论体系。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团队成员座谈(2011年7、8月) ①明确课题建设目的和意义 ②确定课题建设目标和方向 ③统一课题建设思路、内容及步骤 2、讨论分析阶段:原有课程体系分析(2011年9、10月) ①原有课程体系利与弊分析 ②确立新的《日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及框架 ③教学方法改革手段 3、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4月) ①课题研究中所需音频、视频及文字资料搜集 ②课题研究中视频、音频及文字资料合理性论证 ③实践教学应用 4、总结阶段(2011年5、6月) ①按研究计划整理资料及研究结果 ②团队成员对课题研究中出现问题分析和总结 ③撰写结题报告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