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
2010-10-27T15:34:44.640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上期供稿 作者: 吴云红 何晓渝
[导读] 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吴云红
昭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何晓渝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
要】我国体育产业已具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基础,它不仅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开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以它独特的方式带
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
决。本文就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
现状 对策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73-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已步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笔
者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做了具体分析后,探讨了体育产业发展最优化的出路问题。

一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

目前,从我国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体育娱乐、赛事观赏、体育用品、运动训练服务、体育中介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
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投资主体多元化,参与人数日渐增多的一种格局。

在赛事观赏方面,1994年我国建立职业体育制度以来,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职业赛事活跃,商业市场化增浓。同时,通过赛事
的商业化运作,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1999年中国足协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协意,将甲A足球联
赛赛事转播权以
338万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从此开辟了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商业化之先河。随之一系列的市场化的成功运作揭示我国体育事
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体育中介服务也开始起步。随着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的成熟,国外一些知名体育中介公司先后进入了我国体育竞赛市场。
例如,美国的国际管理集体(
IMC)、瑞士的国际体育与娱乐公司(ISL)、意大利IDEA市场推销公司。由此,国内的体育中介代理结构也
开始以兼营的形式从事体育中介服务。

在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属于早期产业,市场结构较稳固,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和体育赛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体育用品业也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体育用品市场发展更快,出口额以
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体育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另外,我国体育彩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其融资功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2000年底,全国体育彩票销售额192亿元,筹集公益金总
额达
60多亿元,体育彩票的发行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
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
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

(2)传统体制制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
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

(3)市场竞争乏力。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
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如税收的减
免,企业对体育赛事的投资可计入生产成本,征用土地可获得减息贷款等。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
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
“冷遇”。

二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出路
1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
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
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2
.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即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但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
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
际市场;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
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那么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则,我们必
须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
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小摊亭等其他经营活动。趁着我国

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实行多种经营,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

(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
济效益。例如借助体育名人联合办学、出口优秀体育人才、借助我国国际体育赛事之机,推动体育相关的旅游、餐饮、小商品、博览等产
业的发展。

(4)推进协会实体化。协会实体化是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足球协会较快、较成功地走完了脱胎换骨的历程。国家每年300万元
的经费只是足协家底儿的
1/20,足协目前每年已能从社会上赚回6000万元。中国篮球协会一年有3000万元入账。国家体育总局20个运动项
目管理中心,有
11个中心一年可赢利1000万元。国家体育总局一年从社会上拿到4亿元,已不亚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3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
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
的综合开发。
4
.狠抓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经济的发展赖以生存的是市场实体,因此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
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
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2]徐富生、李佳蔚、李洪斌.也谈体育产业的优先发展领域[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蔡俊伍、李研.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1997(4):1~7
〔责任编辑:陈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