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差,同时,语法知识不扎实、谋篇布局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
本文从高职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这几个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对策
写作是通过思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写作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状况
(一)词汇、短语的运用能力差。
高职学生对于学过的词汇和短语,知道意思却很难将其正确地运用在句子中。
比如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句子“he is success.”这里的“success”是名词,正确的应为“successful”放在系动词“is”后作表语,这是词类误用。
英语
中某些词汇汉语意思一致,但其意义和用法却有很大区别,例如,“receive”和“accept”都有“接受”之意,但搭配不同,一般说“receive a letter”和“accept an invitation”。
(二)语法句法错误,句式变化单一。
高职学生语法知识欠缺,容易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写出错句。
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i’m very like music.”像这样在一个简单句里将be动词和实意动词的原形一起连用或混用“very”与“very much”的情况很多,还有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如人称和数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并列的单句间没有连接词等。
同时,许多高职学生的作文中都是简单句,长度相近,没有并列句和复合句,而且全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单一顺序,缺少变化,不会使用虚拟语气、分词、强调句型、倒装等,读起来乏味、枯燥。
(三)段落、篇章的逻辑性差高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忽视文章的段落发展和篇章结构,想到什么写什么,甚至一篇文章只有一段。
段落中也很少有主题句,偶尔有了主题句,下面的支撑句也不能很
好地说明主题句,内容安排上无主次之分,层次不清。
文章往往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整体内容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令人读完之后不知所云。
(四)英汉文化知识的缺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反映其文化。
高职学生对一些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知之甚少,如直接用汉语拼音写颐和园和紫禁城,有些甚至连拼音都写错,很少有学生知道用the summer palace和the forbidden city
来表示。
而完全用汉语的习惯去理解英语也会出现歧义。
比如: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在北欧神话中,猫对天气会产生影响,而暴风雨之神欧丁(odin)是由狗和狼侍俸的,所以此句中“cats and dogs”意为“倾盆大雨”。
由于没有必需的文化知识,高职学生很难正确使用这些词组。
二、提高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抓好词汇、语法教学。
词汇是建构语言的重要材料,词汇在记忆中储存得越多,对语言交际就越有利。
而语法是将思想准确表达出来的前提,运用语法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扩大词汇量,区别不同词汇的用法入手,同时兼顾语法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1)牢记词性。
英语词汇中常有同源派生词,它们的词义大致相同,但词性各不相同,用法也不同。
例如high(形容词),height(名词),highly(副词)都是“高度”的意思,但应根据语法要求进行选择。
英语中还有一词多性的现象,如water作名词指“水”,作动词指“浇水”。
2)辨别词义。
英语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可能有多个,同时还有一词多义的情况。
选词造句的时候必须注意同义词不同的搭配及用法,还要注意使用某个词语时是用的哪一个意思,如何用才正确。
通常,应尽量选择自己有把握的、简单常用的、词义明确的词,而不要
用生僻的、有歧义的词。
3)分析句型。
句型是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是进行书面表达的关键。
在句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注意英汉句式结构比较,减少汉语式表达的错误。
教师可通过对错误句型的辨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4)一句多译。
在英语中,经常可以使用相同的词汇运用多种句型表述同一意思。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动脑筋,拓展思维。
如举例the game begun. it started raining. 让学生运用以下句型将两个单句合写成一句:as soon as, immediately after, on + n, v-ing, hardly…when,no sooner...than等。
(二)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构思是写作过程的初始阶段,是作者打开思路的阶段,而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面对一个题目之初都会感到束手无策。
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多种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寻找和挖掘题材,使学生回忆起与写作的题目相关的潜意识中的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其写起文章来言之有物,
内容丰富。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动笔之前想清楚文章共需要几段,引言段、扩展段和结论段该如何安排。
每一段主要说明什么(主旨句),用什么材料或细节来说明问题,从何处着手,怎样发展(扩展句),怎样收尾(结尾句)等。
为了在写作时能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最好写一个简单的提纲,帮助梳理思想,搭成文章的骨架。
可以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顺序提纲。
既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按原因结果的顺序,或者按重要程度的顺序,甚至可以倒序。
提纲不一定需要完整的句子表达,简单的词组和短语同样能使思想条理化,写作起来更为容易。
(三)加强英汉文化知识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句法上的明显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英语写作体现的不仅是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
在母语环境下教授英语写作,只关注词汇用法正误或单纯教授英语句法、篇章结构的形式是不行的,还应把英语写作这一文化行为置于跨文化交际背景中。
教师应通过对比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力度,让学生在了解一些语用规则的同时,明白其文化渊源。
只有使学生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自觉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写出的正宗地道的作文。
总之,英语写作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折射着英语教学的力度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际水准。
要写出好的英语作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循序渐进和长期的训练。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施
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毛荣贵.英语写作纵横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华芳.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22卷
[4]程静英.英语写作教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