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丰港港城概念规划

大丰港港城概念规划



港城远期空间形态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小”港城关系
大丰港城建设的必然性 港城—港区发展三阶段
• 港城互动阶段 ——港、城相互促进,一体 化发展。 ——港口关联产业和临港工 业的发展壮大。 • 城市反哺阶段 ——城市进入多元化发展时 期,促进港口进一步发 展。
• 港口哺育阶段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推动, 港口城市兴起或城市转 型。 ——产生港务部门和集散部 门。
港口——将大丰港港口建设成为苏中沿海的重要港口,成为上海港的配
套港, 完成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0万标箱的发展目标, 成为服务苏中、苏北的重要港口。
三 ︑ 功 能 定 位 与 发 展 目 标
用地规模
一期24平方公里, 二期50平方公里,三期90平方公里

• •
港区用地规模
大丰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判断:大丰市存 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前提是沿海开 发,重点是港口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抓住新一轮产 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把大丰市建设成为江 苏省沿海开发的前沿基地、服务基地和创 新基地,为大丰城市发展创造更具活力和 持续竞争力的未来。


• • • •
大丰市区域功能定位
港城发展策略
现代化港口城市 是指经济社会发达,现代化水平很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很高,具 有优良的港口资源和较高的利用水平,港口设施完善配套,外向型 经济和港口服务业发达并成为城市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特征 能量密集性 形态更具开放性 系统有序性 运作高效性 产业高关联性 大丰港城关系的特殊性 “大”港城关系 “小”港城关系
大丰港港城概念规划
一 ︑ 规 划 目 的 与 技 术 路 线
规划目的
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型海港新城的宏伟蓝图
明确港城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明确港区产业发展导向; 明确港区用地功能布局; 协调港口、新城、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塑造独具特色的海港城市景观; 提出开发时序与对策建议;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新城设计模式
• • • 20万人口的港口新城 港区、临港工业区的产 业服务器、配套生活区 滨海旅游服务基地
• 生态城 ——功能布局合理 ——生产、生活组织有序、互不干扰 ——绿化环境优美 ——水、气、声环境良好 ——日照、通风良好 • 活力城 ——发展城市三产服务业,增加城区就 业岗位,避免成为卧城。 ——城市三产:商务金融业、商业零售 业、港口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
• • •
二 ︑ 规 划 背 景 分 析
港区发展条件


优势
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生产成本优势 。


劣势
外向程度和知名度不高,传统工业比重大、农业属初加工,产品附加值 低,服务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薄弱 ,无足量的高素质人才基础设施薄 弱,人口少,城市发展规模受限 。


陆域用地
港区沿岸预留充足的输运和仓储建设 用地,同时保护好滩涂湿地的自然条 件,预留与港口相配套的陆域建设用 地8平方公里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 功能划分
港区 北港(综 合公用) 中港 类型 散杂货为主、部分为集装箱 集装箱为主、部分为散杂货
南港
专业-石油、、液体化工、煤炭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一 ︑ 规 划 目 的 与 技 术 路 线
技术路线
从发展战略到总体布局的研究思路
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产 业 发 展 策 略
港 口 发 展 策 略
港 城 发 展 策 略
交 通 发 展 策 略
生 态 安 全 策 略
空 间 景 观 策 略
战略层面
产 业 用 地 布 局
港 口 用 地 布 局
居 住 用 地 布 局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港口发展策略
• 打破常规,充分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从宏观上、从 大趋势上把握港口的建设和时机,规划 建设适度超前 避免“马太效应”,与区域港口错位协 调发展。特种货物运输和专业码头的建 设是大丰港的重特点,而对集装箱运输 主要是喂给运输。 利用目前体制改革的契机,促进行业整 合 尽快完善大丰港功能建设,综合开发, 积极建设信息和商务系统,发展现代物 流业,体现协同优势
• • • • • • •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大”港城关系
市区与港区发展关联度 市区与港区发展趋势 近期:市区—港区两者的发展关联度不高,呈现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市区仍然延续原城市发展格局和较低的发展速度,经济上仍以发展 传统支柱产业为主,逐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向外向型经济转变。 港区以港口建设为依托,迅速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港口经济体系与 服务体系,其外在表现为快速扩张。
根据港口吞吐量与港区用地的关系 一期4平方公里,二期8平方公里,三期20平方公里

• •
产业用地规模
经济发展预测与产业用地的关系 一期15平方公里,二期30平方公里,三期50平方公里

• •
生活配套用地规模
生活配套用地与产业用地的关系 一期5平方公里,二期12平方公里,三期20平方公里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公 共 设 施 布 局
交 通 体 系
绿 地 系 统
市 政 设 施
操作层面
开发时序建议
二 ︑ 规 划 背 景 分 析
区域概况
大丰港位于黄海之滨,江苏沿海地 区中部,大丰市域东部。是国家 “九五”规划的港口项目和江苏省 跨世纪五大交通战略工程之一。 大丰港水陆交通便捷,沿海高速、 徐大高速、新长铁路、204国道、 通榆运河等多条区域性交通走廊从 周边穿过。 大丰港距上海港250海里、连云港 120海里、韩国釜山港420海里、 日本长崎港430海里。 凭借其优良的建港条件和优越的交 通区位条件, 2003年被国家列为 “十五”期间江苏省唯一对外开发 水运口岸,纳入上海港国际航运体 系。




注意港口规划建设的亲自然性、亲人性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1600 1400 1200 煤炭 原油 钢铁 矿建材料 化肥 粮食 其它 集装箱
• 港口用地布局

• • •
1000 800 600
吞吐能力
2010年 1500万吨 2015年 2100万吨 2020年 3000万吨
400 200 0 2010 2015 2020
江苏省沿海开发的前沿基地之一 带动盐城地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型区域 苏北中部主要的港口物流中心城市 江苏省重要的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基地

大丰市域空间结构
二 ︑ 规 划 背 景 分 析
港区现状概况
• • 一期工程北港区两个万吨级 码头即将建成。 临港工业仓储物流区、临港 工业南区已开始建成,道路 骨架已经形成,部分企业入 驻。 陆路交通主要依托疏港公路、 海堤公路。 规划区内地势平坦,河道水 系较多。 现状除少量农田外,其余用 地基本上为滩涂、鱼塘及弃 置地(荒地)。


年吞吐量约3000万吨,其中15 万TEU, 1580 万吨散杂货及约1200 万吨的油品化 工。

大丰港在江苏沿海港口体系的地位
二 ︑ 规 划 背 景 分 析
大丰港在大丰城市发展中的定位


未来大丰市的东部新城区,大丰市域主要 的产业基地、物流中心、滨海旅游基地 大丰城市发展战略的总目标
产业发展策略
港口产业体系
直接产业 港口产业
关联产业

• • • • • •
产业导向
重化工 新能源 仓储物流 现代制造业 商贸旅游 生态农业
共生产业
依存产业 管 理 金 融 保 险 咨 询
海 运
物 流
装 卸
仓 储
机 械
修 船
石 化
商 业
旅 游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交通发展策略
港口发展目标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港城发展模式


模式 一:一体两翼式
即分别依托北港区和中南港区发展北 部产业区和南部产业区,中部依托疏 港公路建设港口新城,形成“南北工 中居”的布局模式。


模式 二:串列组团式
即依托各港口发展若干混合功能组团, 含港口、仓储物流、工业、居住、公 共服务各项职能,各组团相对独立, 沿海岸线串列布局。

• • • •
机遇
国内外临海产业转移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上升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 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完善

• • •
挑战
激烈的港口竞争 松散的港城关系 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三 ︑ 功 能 定 位 与 发 展 目 标
功能定位
现代化国际标准的生态型海港新城
能够承托城市未来希望的滨海新城 能够支撑城市经济腾飞的产业基地 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港口
四 ︑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新城设计模式
• 出发点:居住分异、公交优先、社区组织、公建体系、生态模式 居住分异 高收入家庭——别墅区 中等收入家庭——花园式住区 低收入家庭、外来劳工——经济适用房、职工宿舍 单身白领、暂住高管——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 城市三产从业者——街区式住宅
内圈——
发展目标
新城——突出湿地生态特色,打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滨海新城,展
现具有独具特色的滨海城市形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建设具有国际水 准的生态型海港新城。


产业——建设以生态农业、临港产业、物流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产
业基地,积极引进大型临海产业项目,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完善大丰整 体产业布局架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