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书馆建筑实力调研报告与基地分析 实例调研 调研时间:11月13日------11月16日 调研地点: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调研内容: 1、 图书馆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 2、 图书馆建筑功能与流线布置 3、 图书馆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4、 图书馆建筑的尺度 5、 图书馆建筑造型 一. 南京图书馆 基本概况: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前身可追溯至1907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和1933年国民政府时期筹建的中央图书馆,1954年正式定名为南京图书馆,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江苏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南京图书馆总体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系,现有馆藏867万册,藏书总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1]。历史文献是馆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古籍中善本又达14万册,其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282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馆舍面积2.37万平方米,藏书643.6万册(1990)。其中图书500多万册(中文占84%,外文占16%),报刊3万多种,还藏有地图、图片、金石拓片、缩微胶卷、幻灯、录像片、唱片等。该馆藏有古籍善本1万部10万册,有唐代人写本、辽代写经、宋本方志、元刻散曲总集等稀见古籍和大量明刻资料及明清抄本。南图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楼旧藏。 平面布置: 2
首层平面:主要是多功能厅,餐厅,展览厅,培训教室,学术报告厅,物业管理部,贵宾休息室,后勤保障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参考咨询部,六朝遗迹展示区,南图亚信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编部。 一层平面:该层设有导读台、存包处、综合服务区、中文报纸阅览室、少儿书刊借阅室、视障人书刊借阅室。导读台解答读者疑问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引导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存包处设有44组自助存包柜,为读者免费提供1056个存包位。中文报纸阅览室面积750平方米,提供馆藏近500种中文现报纸阅览、以及中外文过期报纸、网络版报纸的查阅服务。读者免证入室阅览。少儿书刊借阅室面积360平方米,提供馆藏2万余册各类少儿图书、期刊、报纸的借阅和网上冲浪、多媒体欣赏等服务,并举办各类型少儿活动。视障人书刊借阅室提供馆藏2.6万余册(盘)盲文书刊、有声读物的借阅、复制以及视障人专用电脑上网、盲文打字、助视仪和馆藏资料影片放映等服务,不定期开展各类残障读者活动。综合服务区位于一楼大厅南侧,分为总服务台、电脑目录检索两个区域,总面积400平方米。总服务台提供办证、咨询、还书等服务,并配备了最新的叫号设备,方便读者办证。电脑目录检索区配有计算机24台供读者检索南图馆藏书目。 二层平面:该层为书刊借阅服务区,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外文图书借阅区域。提供馆藏近5年近40万册中文图书(包括附书光盘)、以及约3万余册原版外文书的借阅服务。 三层平面:该层以书刊阅览服务为主,设有中文图书阅览、中外文期刊阅览、中文过刊借阅、中外文工具书查阅和文献检索区域。提供馆藏近3年18万余册中文图书、近6000余种中文现刊阅览服务;1.6万余册中文工具书、5000余册外文工具书、50余种检索工具书、近60余个数据库、近3年1300余种外文期刊和5种外文现报纸的查阅服务;近6年4万余册中文合订本期刊阅览外借服务。同时提供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等专题服务。 四层平面:该层为专题文献服务区,设有港澳台文献、艺术图像资料、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十多个专题阅览区。提供馆藏10万余册专题类书刊,4万余册港澳台书刊报、德语和国际交换资料,6万册民国文献与地方文献新印本,部分民国文献原本,以及4万余册艺术图像书刊资料的在馆阅览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五层平面: 该层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欣赏室、古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225台,可提供Internet访问以及60个中外文数据库、电子书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的查阅服务。多媒体欣赏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欣赏设备,可提供资料片播放、音乐欣赏服务,并可适用于小型会议的召开(暂未开放)。古籍阅览室:提供5万册新印本、1万盒缩微胶卷与部分电子版、原本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新印本可提供复印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课题咨询以及跟踪服务。 六七层平面:六七层为典藏文献服务区,为读者提供典藏中外文过刊及典藏3
中外文图书咨询、查阅及复印服务。每层均设有环境安静优雅的阅览室,读者可在该室阅览典藏文献。 八层平面:是办公区,有党委书记室,馆长室,副馆长室,副书记室,馆长助理室,业务管理室,党委办公室,馆长办公室,人事组织部,工会,研究部,《新世纪图书馆》编辑部,财务室,接待室,会议室。 总平面:左图 分析重点: 主入口分析 南图三面是交通要道,处在一个相对并不是很安静的路段。 西边是南京外语学校和南京第九中学;东边是总统府。学校和旅游景点的人流量很大,这也为南图的设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难度。 在主入口的选择上,设计者把主入口设在了南面,面临市民广场。我觉得这样既避开了车流量也相对安静很多。很多在市民广场散步的市民可以直接进入馆内。在其他三面设置了停车位,方便停车;也可以与主干道隔开相对距离,减少一定的噪音。 内部功能流线分析: 从主入口进入,感觉就是亮堂和空旷。首先是个倾斜的玻璃幕墙直到顶层。与各层楼层形成一个中庭,从各层都可以俯瞰一层。人站在入口处,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知识的浩瀚。 各层平面功能布置几乎呈左右布置,功能分区明确。 4
各层流线明确,从自动扶梯上楼后,流线简洁,通向具体功能区。读者目标明确,易于到达目的地。
从各层可以清晰地看出功能分区与流线。
空间与尺度: 5 南图空间尺度很大,彰显南图的气势宏伟,不愧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在细部设计上,也比较人性化,在很多地方设置特色座椅,供读者读书休息。 室外空间没有很多景观,除却停车位就是交通主干道。在馆内其实感觉不到外面的喧嚣,很安静。 造型: 南图在造型上,极富有个性,每个立面都很完美,形体以一个近似长方体引申,进行变换创新,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壮观。 二. 南京大学图书馆——杜厦图书馆 基本概况: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地处校区心脏地带,位于校园礼仪大道北端,正对校区主入口,依山傍水,是仙林国际化校区的标志性工程,与周围的公共教学楼、基础实验 楼、国际学院、行政楼、综合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共同构成校园核心景观区。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图书馆占地近1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1223.8 平方米。 6
总平面: 图书馆处于南大的中轴线上,西侧是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史馆,北侧是档案馆和网络中心,东侧是一大片湖水。 主入口设在南侧,面临主干道的中轴线上,主要人流方向是西侧与东侧,以西侧为主。南大的主要功能都以西侧为主,所以主入口设在南侧并没有迎合主要人流的方向,而是迎向了主干道。西侧,北侧设置了次入口,而东侧并没有设置出入口。 平面功能布置: 一层平面:采访部,采访加工区,编目部,典藏加工区,期刊采编中心,中心机房。贵宾厅,报告厅,会议室,书吧,密集书库,样本书库,监控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部。 二层平面: 过刊阅览区,报刊阅览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部,读者服务台,工具书阅览区,信息共享大厅。 三层平面:中文图书阅览区 四层平面:港台及民国文献阅览区,民国文献库,外文图书阅览区,古籍阅览区,古籍特藏部,古籍特藏书库,古籍修复中心。 五层平面:馆长室,副馆长室,培训教室,会计室,秘书室,办公室,会议室,管理中心办公室,江苏省图工委秘书室,光盘视听室,影音鉴赏室,多媒体中心,数字化加工中心,名人赠书阅览区,艺术文献阅览区,“南大人”文库。 7
流线布置: 各层平面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配置楼梯供读者使用,可以使读者快速方便到达目的地。 三个区域通过走廊相连接,并用玻璃相隔开,中间是个内庭院,可以从西侧入口进入内庭院。庭院内放置有座椅,供读者休息停留。我个人很喜欢这样人性化的设计。有很多楼层会有一些小出口,可以供读者阅读休息,只可惜这样的场所却没有开放。 室内外空间: 南大图书馆外立面的南立面、北立面和西立面类似,除却南立面有主台阶进入到图书馆,其他设计类似。 左侧是玻璃墙面与开窗墙面的结合。其中开窗的方式有四种,有大有小,窗框是橙色,给灰色调为主的
图书馆增加了趣味。 东立面就是墙体,开很多窗。也从而呼应了其他立面。 室内布置多种多样。 自习区。学习氛围很浓厚。
内景布置很豪华。三层中部中空,可以俯瞰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