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答: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了 125件乐器,包括编钟65个,编磬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篪2件,笙6件。
编磬是与编钟密切配合的旋律乐器,分为上下两层悬挂。
每磬各发一音,这套编磬可与编钟在同一调
兄弟民族和外来的各种乐舞。
它们分别是:①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
②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
③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
④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⑤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
⑥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什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⑦文康伎,又名礼毕。
⑵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个乐部。
康国位于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为古西域国名,今维吾尔族聚居之处。
至此,隋代“九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宣告完成。
唐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年,
,
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段曲词,②唱赚: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
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联缀,后有尾声形式叫缠令。
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C-D……尾声。
前有引子,后由两个不同的曲牌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叫缠达。
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A’-B’-A’’-B’’….。
无论缠令还是缠达,都只能联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
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用音乐相当丰富,其表现难度很大。
③诸宫调: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
5
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
凡由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末(男主角,叫后“生”)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有宾白和科,偶尔唱楔子。
宾白是语言部分,俩人相说曰宾,一人白说曰白。
科是“科泛”或“科范”的简称,属动作表演部分。
元杂剧中唱念做打已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表演体系,并为后世戏曲表演体系奠定
了基础。
元杂剧是以唱曲为主的一种戏曲,所用音乐称北曲。
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有出于大曲、诸宫调、词调和其他旧曲者,也有当时的创作。
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有着非常严格的逻辑关系。
元杂剧的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健豪放。
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6.马思聪的贡献、创作特征?
答:马思聪一生写了相当数量的小提琴曲,还写了歌剧、舞剧、交响音乐,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大合唱以及一些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曲等。
在这些作品中,以小提琴曲的影响最突出,成就最大。
他是我国新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的有突出成绩的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
的作品以旋律的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和中国式的韵味而引人注目。
特征:①马思聪的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音乐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
他常用完整的民歌作为乐曲的音乐主题;也常用民歌曲调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发展的依据或动机;在音乐发展方面,自由变奏是其最常用的手
答:①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较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
②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国人救亡图存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
在一些广为流传、深受欢迎的乐歌中,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题材据首要地位。
民国建立后,爱国题材的乐歌,从词到曲,都有较新的气质出现。
这
类乐歌不仅内容反映了人们对革命的向往、对共和国的歌颂和振兴中华的民主思想,在旋律方面也予以振奋感。
这一时期的歌曲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了学生生活和思想感情。
③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曲调来源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填词,此外也有少量自创曲调。
意义:⑴在乐歌活动的影响
答:当时的音乐思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国粹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青主,他认为:“应该于国乐西乐之间择定一个,要国乐便不要西乐,要西乐便不要国乐。
”他还认为:中国音乐是“一种向自然界的声音乞灵的音乐”,而“这样向自然界的音声乞灵的音乐,我们是不敢表情的。
”青主的这番话语成为后来学术界对他评价有争议的焦
点之一。
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郑觐文,他对西洋音乐的引进“忧之有年”,对“徒习外风,以移易国兴”感到痛苦和惋惜。
为此他倡导成立了大同乐会,以“发明雅乐之真理,提倡雅乐为宗旨”,要“复兴雅乐,保存国粹”。
②全盘西化:主要代表人物欧漫郎,他主张中国需要的“不是所谓‘国乐’,而是世界普遍优美的音乐”,“中国
还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编写练习曲之先河,使得高等院校的二胡教学建立在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上。
总之,刘天华的二胡作品既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成分,又大胆吸收了西洋作曲技术,从而为二胡音乐开辟了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
9.王光祈比较音乐学的贡献?
●10.齐尔品对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答:1934年,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委托萧友梅在国立音专举办“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比赛。
这一活动对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使得中国音乐家的创作得以走向世界。
1935年,他在北京和日本东京创立了一所音乐出版社,
表现”。
这些主张同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歌剧初创期的音乐思想比较接近。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
他尽力“避免那些多余的东西”,精炼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片段,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露;他的序曲不在是脱离歌剧整体构思的孤立的东西,而是预示剧情的有
机部分;剧中的合唱,舞蹈都随剧情需要而存在,不能任意加添。
格鲁克还在记谱是废弃了数字低音,而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的近代写法。
格鲁克歌剧采用的题材虽然依旧是神话传说,却使之面目一新。
取材于希腊悲剧的《阿尔契斯特》中的主人公,在严峻的命运面前的崇高自我牺牲精神,符合启蒙主义要求艺术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主
游的附丽,不免有追求浮华和装饰性风格的倾向;但也正是经过大量的这种创作实验,他摸索并娴熟驾驭了交响曲行式的结构手法。
八十年代他与莫扎特的亲密交往,使他思想和艺术上都受到莫扎特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晚期的创作标志了古典交响曲形式的成熟。
在海顿笔下被典型化了的这种器乐表现形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音乐艺术揭
示更为现实而深刻的内容开辟了广阔天地。
古典乐派的典型交响曲,除采用曼海姆乐派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外,还明确了各乐章的性质和曲式: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歌唱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性的三部曲式;第四乐章,舞曲性的回旋曲式。
在海顿的奏鸣曲式中,主副部的对比还不强烈,但他的
已
优秀的六部杰作为: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正歌剧《伊多梅纽斯》和《魔笛》。
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抨击了贵族阶层的荒淫无耻,赞美了下层民众的聪明智慧,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魔笛》融合了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德奥歌唱剧的音乐风格,并多处暗喻共济会精神,体现了莫扎特歌剧的最高成就。
2.莫扎
特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
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
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
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
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
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
答:肖邦一生专事钢琴音乐创作。
①体裁:从传统的奏鸣曲,协奏曲,到波兰的特性舞曲玛祖卡、波罗乃兹;从大型的叙事曲、谐谑曲,到小品性的前奏曲、练习曲;还有大量的夜曲、圆舞曲、幻想曲等,各种题材无不涉猎。
②代表作:《c小调练习曲》,《升c小调前奏》,《b小调谐谑曲》,《g小调叙事曲》《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玛祖
卡、幻想曲等。
③风格特征:他的前期创作中充满着一个无忧无虑的青年的幸福、爱情、希望和幻想;随着流亡生活的磨练、艺术视野的扩展及思想上的成熟,肖邦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带上了民族危难的情感烙印,人们从他的音乐中听到了更多的痛苦、郁闷、孤寂、愤怒以至反抗的激情,从中领会到一个民族的不可屈服的意志和信念。
④肖
优
、
实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
普契尼不避讳题材的渺小,偏好于塑造性格软弱的主人公,以“打动世人”、“使世人流泪”为自己创作的目的。
十九世纪末叶的意大利,发达与文明和生活的贫困,灵魂的堕落、金钱的肮脏同时存在;普通意大利人这时不再关心人类、民族的命运,惧怕严酷尖锐的斗争,把那些宏伟深刻的哲理命题视为虚伪做作。
普
契尼的创作正是适应这种世纪末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的。
他生平体验过穷学生、穷艺术家生活的窘困,同时在生活漩涡中争斗的失败者。
当时在音响巨大、色彩浓重的交响乐队统治的音乐世界中,普契尼的音乐以其情真意切的动人风格取胜。
他依然注重人声的力量,运用传统意大利式优美流畅的旋律,同时又十分注意音乐抒发与剧情展开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