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以孙夫人为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的是男人之间的智谋、权术争斗世界,是一部斗智斗勇的、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

小说以蜀汉阵营为主线,主要描写曹魏、刘蜀、孙吴三国的历史,同时也涉及到东汉末年和西晋初年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国家。

而所有的这些相关历史与社会,都是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

由于男性的存在必然以女性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小说也描写了121个女性,其中出场的有56位。

这在《三国演义》近1800名出场人物中虽然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但在这部主要描写战争与男性世界的小说中也算足难能可贵了。

女性在中国封建王朝一直备受男权主义的压迫与歧视,而在《三国演义》中,貂禅、徐庶的母亲、刘备的糜夫人孙夫人、曹文叔之妻、江油城守将马邈之妻等等,却是一批中国古代女性的光辉形象。

小说中,孙夫人着墨最多,故本文将详细分析刘备之妻孙夫人的形象。

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的第三位夫人。

书中称其“美而贤”,自幼喜好武艺;“极其刚勇”,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与人击剑为乐,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

因为她作为“乱世枭雄”刘备的妻子,并有胜过男儿之志,因此自然而然被人们称为“枭姬”。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演义》中,孙夫人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唯“孙夫人死节”一段仅见于后者,然而这并不影响对于这一艺术形象的整体理解。

以毛本为据,孙夫人的事迹主要见于第54、55回,第6l、66、73、80、83回亦偶有片言叙及,而第84回则径写其投江之殉。

在中国男权制社会当中,孙夫人和其他女性一样,生命权利、自主权利遭遇强固的限制、肆意的践踏,然而和其他女子不同的是:孙夫人以其顽强的抗争显示着自己的迥异,她
傲视群雄,毫不妥协地追求夫妻之爱、母女之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彰显了女性的自我,表达了女性生命的存在,显示着她们作为个体人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光彩。

小说中对于孙夫人的侧面描写主要有四处,四处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着孙夫人精神的强大与自主、自觉。

第一,通过他人之口勾勒孙夫人形象。

“吴侯有一妹,极甚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也”。

连统军都督周瑜都如此赞赏孙夫人,可见其英雄风采。

孙权的属下吕范也说:“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

”由此我们得知:孙夫人不仅有过人的本领,更有过人的志向。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给予她驰骋沙场的机会,没有给她建功立业的舞台。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她,她在有限的天地当中展现着自我的魅力。

第二,新婚之夜、洞房之中的布置安排。

“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旁,吓得玄德魂不附体”,此正印证了周、吕之言不虚。

一个不受时俗束缚、我行我素、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

更值得玩味的是她的言辞举止:‘相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尽命去之,令侍婢解剑扶持。

”面对新婚的丈夫——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的首脑,孙夫人轻松自若。

一句玩笑话,透着她的自得、自傲;解去兵器的行为,显现着她的从容大度。

她就是这洞房、这一家的主人,她可以带给人惊惧,也可以带给人快慰,她是完全自我的、自由的女人。

女人的名字不是弱者,在人格、精神的层面,女性有着与男子一样的尊严与追求,甚至有时,她们会超越男子.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孙夫人便是明证。

孙夫人最重情,而她所处的环境又最忽视情,于是她愤怒、抗争.她以超人的胆识披荆斩棘,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第三,逃往荆州途中孙夫人的所言所行。

孙夫人与刘备的婚姻源于兄长的政治阴谋,然而这桩偶然的婚姻也并非背离她的理想。

这位“志胜男儿”的女子曾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

”刘备既被一向自傲的曹操视为英雄,天下人共论之,又生得“仪表非俗”。

孙夫人嫁之,还算满意。

于是她满心欢喜,与刘备共度优游岁月。

然而刘备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他必须离开,而孙权又是绝不可能放过他的。

孙夫人所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处境,在丈夫与兄长的矛盾当中,何去何
从,考验的正是她的意志。

此时孙夫人的“刚勇”便凸现出来。

她不愿水远受兄长的束缚,她要追求正常女人的正常的婚姻生活。

她先设计瞒过兄长,辞别母亲,与刘备离开京城;待孙权洒醒,派兵迫捉之时,又是她独拒四将,帮助刘备安然脱险。

她呵斥徐盛、丁奉:“你二人欲造反耶?”“周瑜贼匹夫欲造反耶?我东吴不曾亏负你!玄德乃大汉皇叔,是我丈夫,是汝主人之妹丈,千百年之至亲,非是反国之臣。

我已对母亲、哥哥说知同荆州去,并不是私奔至此。

今你两个于山僻去处,引着军马拦截道路,意欲掠掳俺夫妻财物耶?”“周瑜杀得你,我岂杀不得周瑜?”当二人随陈武、潘璋再次追来时,她义正色叱四人曰:“都是你这伙匹夫,同谋我兄妹不隆!今日归去,须不是与人私奔,玷辱先祖。

我母亲慈旨,全我夫妇同去荆州,谁敢阻挡?便是我哥哥来,也须将大礼而行。

你四人倚仗兵威,欲待杀害我耶?”此时的孙夫人,英气逼人,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在危急关头,她没有丝毫的慌乱与怯惧,更不是哀哀以求;她从容镇定,一开口就以重罪加对方,以威势压倒对方,再以理直气壮之言辞申斥对方,斩钉截铁,不容人有丝毫的辩驳,真仿佛一连串迫击炮打得对方抬不起头来,四将只有诺诺连声而退去。

这全然不是一个事事从人的小女子,分明一个声势逼人的女中豪杰。

没有高度的自信,没有真正的自觉,没有对理想的强烈渴盼与追求,是万难做到的。

而她的理想,就是对幸福婚姻生活的追求,就是对爱情的追求。

正是这一份对刘备的真情,让她冲破重重阻挠,背兄离母,追随刘备。

第四,离荆州渡江与赵云、张飞的斗争。

爱情同然重要,亲情更不可缺失。

孙夫人离开柴桑,也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她的母亲,这是她不愿意接受的事实,然而这又是极难改变的事实。

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与斗争中,她的处境是极其尴尬的。

她思念她的母亲,然而刘备集团没有谁能同意她回去,他们更多考虑的不是她的情感,而是他们的军事利益。

本就不愿她嫁于刘备的孙权,则是希望再次利用这个妹妹,以获得更大的军事利益。

于是便有了以吴国太病危为由骗妹归吴的一幕。

原本就挂念母亲的孙夫人,“见吴国太病危,洒泪恸问”,顾不得思虑太多,便听信周善之言,不辞军师,不告玄德,带着五岁阿斗,人在船中。

待到赵云等人追来,重演了当年拒吴将的一番壮举,终于见到母亲。

有人也许疑惑,当年孙夫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碍才离开柴桑的,现在为什么又要拼死返同呢?她没有想到也许她再没有机会回到荆州,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丈夫了吗?是她不珍
惜这份感情了吗?这也正是笔者所要强凋的,这正说明了孙夫人是一个重情的人,当年她离开柴桑是为了情,现在她又离开荆州还是为了情;当年她追求的是大妻之爱,如今她追求的是母女真情。

这两种情在她心中同样重要,缺一而不可,为了情,她甘冒生命危险,甚至牺牲生命。

她对张飞说得明白:“我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大事。

若你不放我同去,情愿投江而死!”这是一个把真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子,这是一个深刻体察自我并尊重自我的女子。

任何人不能左右她,任何威胁不能吓倒她,自我的意志才是她行动的惟一根据。

之后,两国之间干戈四起,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人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

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庙”。

因此,孙夫人在古代也是“三从四德”的标准女性。

综观孙夫人的所作所为,不由人不赞佩。

“身为女子,志胜男儿”,其傲视群雄,不让须眉的风神气韵,足以使千百年后的女子叹服,其自主、自强、勇于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追求。

然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允许她活在自我当中的,她的自由始终受到限制,她的真情无以尽情地挥洒。

她再也没有回到她丈夫的身边,尽管她还渴望着这一天。

孙夫人的形象和《三国演义》中其他女性形象最大的不同,也是与古人笔下要歌颂的其他女性形象的不同:在于她以自由意志支配行动,从一个单纯的女人角度出发,摒离了一些所谓的国家大事,然而所经历的事情却使得她不比那些尽于天下事的女人晦色丝毫,反而更加明艳夺人。

任何能跳离时代寻找自我、寻求自由、勇于抗争的人都是英雄,孙夫人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