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近4O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全球的8.5%,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 

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 

国面临着能源的急剧耗减和环境的加剧污染。因此,提高能 

源效率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从区域范围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每年能源消费总量是 

10.24万吨标准煤,分别是中部、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 

1.62倍和2.71倍。而且,中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费结构差异明 显的现状,也正在阻碍中国经济、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 

展。因此,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能源效率,己成为中国 ■文/韩璐余华银宋马林 

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文献综述 

世界能源委员会(World Energy Counci1,WEC)给出 

了能源效率的传统定义,即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 

投入,也就是说,在给定投入能源条件下实现最大经济产出 

的能力,或者是给定经济产出水平下实现投入能源最小化的 

能力。这种传统的能源效率定义是采用单要素方式,只把能 

源要素与产出进行比较,却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随着能源 效率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对传统的单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质 

疑,进而提出了能源效率的另一个定义,即全要素能源效 

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人与资源、环境、 

经济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重点,而工业结构调 

整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也是 

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内容。。 。工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 

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 

质的重要标志。因此,立足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产业结 

构变动趋势,以及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将是我国今 

后一段时期的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国家“十一五”规划提 

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 

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 

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 

强”。 可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已 

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用新型工业化战略指导工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自主创 

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人力资 

源优势充分发挥方向调整。我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时片面强 

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服 

务业太少、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造成严重的比例失 

调、结构失衡、工业化畸形发展和工农业的畸形发展以及工 

农业消费品的严重短缺。 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根据工业 

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信息时代经济技术发展新情况,结合我 

国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强调推进工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提升工业的高度化和附加值,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正确 

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 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形成以高新 

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 

展的产业结构格局,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化 

的水平。口 

参考文献: 

[1]黄民礼.新型工业化思想的历史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3(11). [2]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EB/OL]ht tp://www.ahpc.gov.cn 

[3】周毅.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周少华.湖南新型工业化面 临的几个主要问题【J】.湖湘论 

坛,2008(4). 

[5]李斌、陈军.中国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 

2007(8). 

[6]李君茹.发展绿色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丈社会科学版),2008(8). 

[7]刘文仲.实施循环经济的思考【J1.天津科技,2004(1). 

[8]陈佳贵.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4. 

[9]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mi sc/2006—03/16/content一4309517—4.htm.2006-03—16. 

[1 0】简新华,向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优越性[J].管 

理世界,2003(7).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虫垦国堕鱼 _I{害

 率,它指在人力、资本投入既定时,生产一定的国内生产总 

值所需投入的最少能源消费占实际能源消费的百分比。也有 

学者进一步指出,在全要素能源效率中,需要考虑到各种要 素投入的相互作用。 

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 

者将研究领域转向能源效率。Fr ̄dOric Varone等人分析了加 

拿大、丹麦、美国、瑞典和瑞士从1973年到1996年有关能源 效率政策的制定过程,总结出在设计新的能效政策时政府应 

予以考虑的因素。Howard Gel1er等人回顾了OECD主要国家 自1973年以来的能源强度趋势,考虑了E/GDP的减少多少源 

于能源效率的改善,多少源自结构性的变化,评价了日本、 美国、西欧国家采取的能源效率政策的有效性,用以说明良 

好的政策可带来巨大的节能效果。Zhang等人运用DEA Window 

Analysi S探讨了23个发展中国家在1980—2005年的能源效 

率,研究发现,不同的国家间能源效率差距很大,他们还通 

过Tobit回归证明,人均收入和能源效率间存在“正u型”关 

系。针对中国政府2004年制定的一项在2006-2010年间将能 

源强度降4 ̄20%的计划,Phi1ip Andrews—Speed考察了中国 

3O年来制定的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评价了这项计划的可行 

性,并建议在制定相关能源效率政策、减少技术短缺、改善 

社会态度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实现计划。 

在国内,许多学者也展开了对能源效率的研究。冯蕾使 

用DEA方法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发现效率提高的 

3年间,能源技术效率平均也提高了4.32%,但各省份之间 

的差异没有明显缩小的迹象。蔡晓春等构建的超效率DEA能 

效评价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差异显 

著,在节能方面,各省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杨杰等通过 

对2000—2007年的中国能源利用状况分析以及各省能源效率 

的测算,得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区域差异 

较大的结论。李世祥等的研究表明,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 

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区域之间差 异较大、节能减排尚具相当潜力。史丹研究发现,中国能源 

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 

地区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魏 

楚等利用1995—2004年省际数据,基于DEA方法进行了实证分 

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多省份能源效率具有“先上升,再下 

降”的特征,而且在1999年之后,省际间的能源效率差距逐 

渐扩大。 李世祥等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 

向作用,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作用。齐志新等应用 

拉氏因素分解法,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 因素。郑畅基于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发现,能源价格 

变动会引起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的变化,并最终影响能源效 

率。武春友等的研究认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 比重对区域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 

1.当前中国能源消费状况 

洛仑兹曲线最早由德国洛仑兹博士(Dr.M.0.Lorenz) 

提出,可以比较直观地分析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10)》提供的2009年中国各省份的GDP 

数据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中2009年的能源消 

费数据,本文绘制了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洛仑兹曲线, 

见图1。在能源消费洛仑兹曲线中,以各省份GDP在全国GDP 

中的累计比重为横坐标,以各省区的能源消费在全国能源消 

费中的累计比重为纵坐标,对角线为绝对公平线。如果能源 

消费洛仑兹曲线在绝对公平线的下方凸向横轴,则表示经济 

效率高的省区获得了更多的能源配置,从能源效率角度来看 

是合理的,但是大部分能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更多其他地区 的能源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如果能源洛仑兹曲线在绝对 

公平线上方凹向横轴,则表明经济效率低的省区消费了更多 

的能源,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形成能源效率不均衡、能源配 

置不合理的局面。 

图1中国能源消费洛仑兹曲线 

洛仑兹曲线 

l00% 嚣80% 

60% 40% 20% O% , 

. . . . . . . 。 0% 10%20%30%40%50%6o9b 70%80%90%100% GDP曩计比重 E 固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N6DP累计比重在40%以前,能源 

消费洛仑兹曲线处于绝对公平线的上方并且向上凸,意味着 大多数能源被经济效率低的地区所消费,能源效率不合理, 

能源配置不均匀。洛仑兹曲线和绝对公平线之间的面积就是 

由于低效率地区消耗多数能源所造成的能源浪费。GDP累计 

比重在40%-75%之间时,洛伦兹曲线贴近绝对公平线,此时 

能源效率相对合理。GDP比重超过80%后,能源消费洛伦兹曲 

线位于绝对公平线下方并且向下凸,说明经济效益大的地区 

消费了比较多的能源,可能造成有些地区的能源供应不充 

足,影响经济发展。可见,过大的能源效率差距、不合理的 

能源配置必将严重影响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阻碍中 

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前进。研究分析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 

的能源效率以及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于扭转目前能源效率 

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的局面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2.数据包络分析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