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

第一代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

后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

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

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

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

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

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分道扬镳成为以KATE MILLET,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以JULIET MITCHELL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以贝蒂·佛里丹等人为代表的"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的在物质上的地位。

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却是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

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

美国的凯特。

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 1970年)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

她们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

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受到以后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后话。

不过,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尤其是激进和自由女权主义对"性解放"的诉求,对一批女权主义作家产生很大影响。

弗吉利亚。

伍尔芙和莱莘等人的作品虽然有后现代的痕迹,可是基本上是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

我想,国内那批"女作家",模仿的也是这几位。

再加上个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

3、后现代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60-80年代,她的产生大概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爱滋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当了老板,男人们惊呼:母鸡打鸣了!女人也开始怀疑:还会不会生蛋?于是,后现代的女权应运而生。

如果说第二代的"现代女权主义"重实践,则第三代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范围的哲学思考,社会主义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浓厚。

先来说"性",这是时下国内那些"后现代"女人们模仿得最起劲的。

后现代女权对现代女权的反动在于,她们否定了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将女人和男人对立起来的说法,再不提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而提倡男女的"阴阳合一",她们否定"妇女""身体""父权"这样一些概念。

美国的JUDITH BUTLER 在"性别的烦恼"等书中说,性别是社会的而非天生的,身体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身体"而是由文化和权力决定的。

这使我想起卫惠"上海宝贝"里那一中一洋的两个男人,以及卫本人和他们的关系。

法国的MONIQUE WITTIG更奇特,她说,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人的身体也是社会造成的,她主张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社会。

这种彻底的从社会地位到生理地位都平等的论调,完全打破了"男性的语言"。

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主张"以往的女权主义者是用男性的语言说话,现在我们要用女性的语言说话。

"ANNIE LECLERC 在她的书中写到,这种女性的话语就是"我女性的肚子,*和乳房的快乐,它既不是灵魂和德行的快乐,也不是感觉的快乐,而是一种令人沉醉,男性难以想象的肉体快乐。

"啊,我突然明白,以前在网上见过一些用中文写"诗"的"女诗人",她们那些"肚子,*,乳房"的"诗歌"原来是抄袭这位安妮小姐的!后现代女权在"性"方面不再追求第二代女权主义要求的性夥伴数量,而更讲究质量,也就是说,与其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男人滥交,不如和同一个性夥伴快乐的从一而终。

这不啻是对60-70年代性滥交,离婚单亲吸毒爱滋的反思,可惜,中土现在还在步那60-70年代的后尘,大概还要过10-20年才能"醒"过来。

现在,西方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中土"房中术"的著作(注意,不是小说,是近似"学术"的作品),这种书在我们自己那里大概还在"黄色禁书"一栏里挣扎,在别人这里,可是当作好东西在学习呢。

这就是"反思"的重要性么。

由于有更多的女人参加到政治商业媒体学术行业,并进入领导阶层,"母鸡打鸣"的结果,使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将女权主义这个东西引进哲学思考领域。

比较积极的有"生态女权主义"和"过程女权主义"。

前者代表人物是美国的CHARLENE SPRETNAK,她的一系列"绿色"著作,在西方有着广泛影响。

她认为,"现代化"并没有实现它所许诺的更好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世界和平与安定。

现代化的主要表征是物质主义,工业主义,分离主义,父权制度等等,它们将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对人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她主张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是:生态智慧,基层民主,个人与社会的责任,非暴力,尊重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和女权主义,还真有些社会主义的理想呢!SPRETNAK 毫不掩饰地说,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是挑战西方文化中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的作法,挑战那些在灭绝生态的活动中压迫人(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挑战西方父权主义的分离分化对立人类和穷揭资源的豪强霸道行为。

有趣的是,SPRETNAK 将以阴阳整合与互动为特征的道教精神写在她的著作中,认为那是优秀的文化财富。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分支是"过程主义",她鼓励女性以其本能的"热情,温柔,回应,可变"作为想象和思考的动力,而拒绝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刻板的男性思维方式。

她们认为"只有当妇女在一个对女性和男性同样尊重的社会中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时,人们才将实现所必须的各种变革,才有正义,享受,秩序和创造。

"这种社会我们以前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见到过又消失了?或者是从来就没有过在女权主义三大主要派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长达百年的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

(Coole,184)我想,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男权主义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权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

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上述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

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大多活跃于学术圈内,但她们也参与女权主义的政治运动。

如果要追寻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后现代主义大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每一位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她们对他的思想是全盘接受,还是批判地接受。

福柯是一位怀疑主义哲学大师,是怀疑主义哲学传统在20世纪的重要继承人。

他主张检验知识变化的实践,而不是用标准的认识论方法去证明独一无二的理性或科学。

他对现存一切秩序体制的确定性的稳固性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为了否定关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适用的必然性的观念。

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现存制度的人为性质,揭示出我们还拥有多少自由的空间,还能对现存的一切作哪些改变。

”(转引自Martin,11)此外,受到后现代女权主义高度重视和大量引证的还有后现代主义大师和重要思想家拉康(Lacan )和德里达(Derrida)。

一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主要观点做一概括,似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grand theories)。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倾向来自后现代主义,高度概括地说,这一理论思潮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

后现代女权主义致力于批判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试图建立社区理论,即,将道德和政治观念建立在小范围的特殊社区的经验之上,否定因果关系与宏观社会概念。

有一种说法认为,“女人缺乏把握规模宏大的法则和原理的能力。

”(Bacchi,14)对此,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则和原理做重新的审视。

从启蒙思想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那些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

可是在后现代女权主义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其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

例如在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上,认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后者是女人的天地,这就是典型的父权制政治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