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
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
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
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
教学札记:
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
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
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
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
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
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
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
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
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
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
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
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训练检测
(一)夯实基础(辨别与分析)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体制
( )
2、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 )
3、享有高度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
4、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二)能力提升(选择) 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7、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 )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 ④民族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 )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所有国家机构
C、乡政府、镇政府、自治州和自治区政府
D、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9、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和批准了449个地方性法规,这表明
( )
A、民族自治地方有立法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有变通执行权
C、民族自治地方有经济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有文化管理自治权
10、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答案:1—10
五、课后巩固(材料分析,政史必做)
11、材料一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
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在民族区
域自治地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最重要的是团结
和组织各族人民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材料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经济
总量、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有了较大增长。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
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
(2)请简要回答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经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