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
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
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
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
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
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
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
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
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
3.1Km2。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
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我县的
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
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
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
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
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
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
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
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
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
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
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
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
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1233.76平方公里(含海
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
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
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
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1.5KM2。四是分布散。村庄布
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02
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由于村规模过小、数
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
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
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
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减;三是规划难搞;四是设施难配。随着
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的规模已是农
村工作的必然趋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个数由738
个减少到现有的359个,村平均人口为1761人。其中1500人以
下的村146个,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个,3000人—4000
人的村有25个,4000人以上的村2个。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公里
32个,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宾舍村,为4135人;最少
的是马鞍镇平水村,为216人(将撤村建居);全县村平均区域
面积从1.5km2增至3.1km2,最大的村是平水镇梅园村,区域面
积为13.6km2。全县共有村干部2324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
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除柯桥街道因城中村改造
及今后撤村建居工作的需要暂不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外,这
次调整共涉及18个镇(街道)和587个村,分别占全县镇(街道)
总数的94.7%和村总数的79.5%,其中:二并一的有91个村,三
并一的有75个村,四并一的有32个村,五并一的有8个村,六
并一的有2个村。二、主要做法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由于县
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由于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的有
力监督和指导,由于各镇(街道)、各专业组、指导组的精心组
织,周密实施,确保了行政村规模调整依法、有序、平稳地进行。
主要得益于一是牢牢遵循并坚持了五个原则。即:有利于农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就近就便和整撤整并的原则;依法办事和
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规划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统一部署和
镇、街道实施的原

则。二是科学合理地提出了行政村的设置规模。即:平
原以2000—3000人左右为宜,山区以1000—2000人左右为宜。
中心村、县城周边村和经济强村的规模可适当扩大。调整后,各
镇、街道行政村数减少比例均达到50%左右。三是积极稳妥地处
理了村规模调整中的三个难题。即:尊重民意,依法实施问题;
集体资产处置和财务管理问题;村干部分流和新村班子组建问题。
从而保证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平稳顺利的进行。在开展行政村规模
调整的具体过程中,全县较好地把握了“县级指导、镇街为主,
积极引导,依法办事”四个环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加强组
织领导,健全工作班子县委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徐纪平同
志和县长冯建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
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5个片督查组和5个
职能工作组,按照县派督查组分片督查、部门派指导组分片指导、
镇(街道)派工作组帮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全县75个部门派出
了115名县级机关干部分赴18个镇(街道),帮助、指导各镇(街
道)依法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
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并深入到村帮助指导工作,向村干部和群
众讲明道理,分析利弊,取得了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提供了组
织保障。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为提高全县上下对行
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认识,通过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印发有关文
件和宣传资料、召开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镇(街道)主要
负责人会议、村两委会班子会议、老干部座谈会议、党员及村民
代表会议等方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大力宣传
外地及本县开展村规模调整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目
前我县行政村分布散、规模小等现状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和行政村
规模调整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提高了
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制订切实可
行的调整方案和实施调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依法规范
操作,明确具体要求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使群众理解和满意,为此,县委、县人
大、县政府特别强调,在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
尊重民意,规范手续。该到的法律程序必须到位,该报的材料必
须齐全完备,不能因图当时方便而给今后工作带来后遗症。特别
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形成调整决议及村民代表在决
议上签字这些必备程序,徐纪平书记和李会鹏主任、冯建荣县长
在有关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求各镇(街道)必须重视做好这一工
作,避免出现反复而影响基层稳定。对镇和街道如何上报材料,
上报哪些材料,材料内容有些什么具体要求等,由县委办、县府
办、县民政局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予以明确和规范。考虑
到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县委还明确由
县民政局牵头,组成由组织部、政研室、建设局等有关人员参与
的会审小组,对各镇(街道)上报的调整方案实行联合会审,达
成一致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对镇(街道)报送的方案,
县民政局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送县政府审批。既把好
了方案审核关,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