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酒文化

日本酒文化

课题名称:日本留学、生活与文化 任课老师: 付晓燕 学生: 谢洪斌 学号: 1016012116 日期: 2011年10月28号 系别: 环境工程系 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花看半开,酒饮微熏 ----日本酒文化浅谈 【摘要】 日本人爱喝酒这似乎以成为定论,日本人常说他们的生涯离不开酒,就想机器离不来润滑剂,日本人缺了酒也会反映迟钝,甚至无法运转。 日本的酒文化源于中国,日本本土将其精炼自成分格,关于酒的最早记录实在《三国志。魏书》那里对日本酒并没有特殊翔实的描写但是有了“人性嗜酒”的记录并且指出日本在办丧事的时候会歌舞饮酒的习俗。日本也是一个礼节之邦,和中国一样爱好有朋自远方来共饮一杯,也爱好以酒做礼互相赠予,不过里面讲求很多。嗜酒是日本人的传统,但他们是以喝酒为解压、放松的手段。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所说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在日本被奉为饮席之上品,也即追求一种朦胧雅致,悠远纤柔的审美风尚。

日本人饮酒寻求一种淡丽作风如《菜根谭》“花看半开,酒饮微熏”寻求一种朦胧雅致,悠远纤弱之意境。这也符合日本 民族爱好轻松柔软温和的性情。

“酒者,天之美禄,说起酒中国人最熟习不过了,中国事饮酒大国同时也是最早酿造酒的国家之一。但是对于日原来说,酒也是他们生涯中很主要的一部分。

一 日本酒及酿酒技术的起源 现存关于日本历史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的“倭人”部分——日本人叫《魏志倭人传》的那本书。那里面对上古时代的日本人并没有特别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但却已经有了“人性嗜酒”的记载,并且指出在办丧事时,日本人有聚众“歌舞饮酒”的习俗。但可惜并没有指出他们喝的是五粮液还是二锅头。

根据伟大的考古学家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知道,最晚在绳文时代中期(中国的春秋时代),日本人已开始酿酒了。本州岛中部长野县出土了“有孔锷付土器”,是已知的日本最早的酿酒器具。在同一个地点,发现了 发现了山葡萄的种子,啊原来日本人喝的是葡萄酒(法国人跳出来啊?)。这起码说明,当时的酒饮料还是依靠野果酿酒。

而根据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传说和考古显示,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是——猴子!他们采摘野果,储存,吃不完,于是剩余的果子发酵,变成酒,恰好本森林里的二郎发现,当天晚上家里人发现二郎满嘴胡话,跳着舞闯了进来。我的观点A:和歌以及敦盛舞就是这样出现的„„我的观点B:日本人的酿酒祖师是——日吉丸!OHOHOHOH 伟大的发现„„

至于今天占据日本主导地位的米酒,则无疑产生于稻作文化传日之后。绳文时代晚期(已经到了战国时代)大量江南地区的农民为躲避战乱,逃往海那边的岛屿(当时的航海技术一级棒),于是带来了水稻的耕种技术。从南端的九州到北部的青森,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稻米种植的遗迹。当然,光有米还不行,还得会把米变成酒才行,这其中的转变,我们不妨从古书以及一些传说找答案。

首先是无敌的《古事记》记载,在应神天皇时期,有一个从百济来的造酒专家须须许理,天皇喝了他献上的酒,感到味道好极了,“平生没有尝过”(原文有改动啊„„毕竟是日文啊„„我不懂日文啊 !!!)醉而做歌一首!但是本说法的可信度不高,毕竟《古事记》的残存度是应该受到怀疑的。

下面我们就从民间来找答案,在日本供奉的酒神中,就有大陆的舶来客。其中最著名的首推秦氏。公元四,五世纪时,被称为(注意,只是称为)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聚居于京都一带。他们带来了包括酿酒在内的先进技术,对日本经济发展贡献居功至伟!以至于雄略天皇朝初次设立主管财政的“大藏”机构,第一任长官就选中了——秦酒公!~~~~~~~无言中~~~~~~后来秦氏子孙为纪念祖先功德,在岚山建立了松尾大社,在太秦建立了大酒神社,至今还有香火。所以,秦氏也被认为是日本的酿酒始祖。

日本人终于可以喝自己酿的酒了!!! 二、以喝酒为解压、放松的手段 日本人为什么嗜酒?古人暂且不去理他,现代日本人爱喝酒,尤其是那些“上班族”(即公司职员、办公室职员),一个主要的原因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们希望借此排解工作压力和情感压抑,大概如同幕府时代的武士在战斗的间隙点茶、喝茶一样吧。

日本人爱喝酒,在日本喝酒也很方便,日本大城市的商业街道后面往往就是酒店的所在,那种小酒馆之多,真是远非其他国家城市所能比拟的。每天晚上,东京的职员下班后,许多人在回家途中都要到酒店去,甚至要泡到末班车为止;他们去酒店却并非只因为喝酒可以消除一天工作中的紧张疲乏。一般都认为酒店是可以令人心旷神怡的,可以在自我克制了一天之后放纵一下。

日本文化宽容醉酒者,其实也是纵容醉酒者,因此喝酒是日本人发泄的手段。日本有一句谚语,大意是:醉汉是大爷,连鬼要让三分。竟然大多数人下意识里会忍让醉汉、迁就醉鬼,自然醉鬼就可以借此放纵一下,“发酒疯”了。

日本是一个生活非常压抑、工作节奏非常紧张的社会,如果没有酒简直无法想象,尤其是在公司里,“社员”(日本语,指公司职员)被视为“企业武士”,每天的生活之弦绷得很紧,这些工薪阶层下班后去小酒馆,可以在生理上和精神上同时得到放松,尤其是在性压抑方面的放松。因为日本的“上班族”一上班之后就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公司、办公室的女同事外,很少有接触异性的机会,而且在一般的场合,相对害羞的日本男人没有勇气找女性搭讪,他们只有在特殊的场合才能稍微放开,例如在小酒馆里。日本的小酒店都雇有陪酒女,有的是来打工的女大学生,有的酒店女店主本人兼做这个工作,这种职业让人感觉可以轻浮。当几杯酒下肚之后,那些在办公室里曾经是谦谦君子的公司职员们便纷纷摘下了“面具”,按照日本特有的“形”与侍女尽情挑逗,或素要爱抚。侍女虽然不一定具有艺妓那么高超的技艺,但也足以满足他们各种离奇的要求。比起艺妓来,侍女算是下里巴人,因此不会像艺妓那样由于一方不谙规矩而使游戏成为一厢情愿。

那些未经过浪漫爱情经历的工薪阶层可通过在酒馆演戏弥补精神上的失落感,因为日本的男性一旦在大学时代还没有找到对象的话,基本上就难以找到对象了,因为他们的心态越来越自闭了,这种心态如同所谓“老处女心态”一样,可称之为“老光棍心态”,情感失望、游戏人生!。这种变态的心理需要变态的满足方式,或者说平衡方式,当自己所追求的感情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就会手舞足蹈而失去绅士常态。当他们因醒悟到这一切都是演戏而沮丧不堪时,他们可以再一次进入“戏场”把一切重来一遍。

三、日本饮酒的礼节 如若有朋自远方来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自少不了冰上一壶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拜访长者敬显孝心就要带几瓶千寿、万寿了寓意长寿。公司聚会,商谈生意,菊正宗既不失身份,又彰显自然(。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若想享受天伦之乐,热上一壶朝香,真可谓乐也融融(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

说道这里要简单提一下斟酒的日本女性。在日本喝酒离不来女性,在古代酿酒斟酒的不是男性都是女性。传说,拒绝大米,使淀粉其糖化作用的是美丽的处女,这些酿酒的女性叫做“刀自”(指掌家务的女人)。当然现在的日本不讲究古礼,喝酒差不多和中国一样,关键在于喝的尽兴追求一醉方休。

日本酒初配饮食外,在节日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三月樱花盛开,慢慢樱花如雪,滚滚游人如蚁,在缤纷的樱花下人们畅饮“花见酒”;皓月当空天涯共此时,除了沿袭中国吃月饼外还要配上度数很低的“月见酒”;平安时期菊花作为一种药材引入日本,之后又有了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传统。。。总之像中国一样,逢年过节没有酒就没有节日的气氛。那么在庆节之时日本人民也不忘像中国诗人一样把酒吟诗,曾也有曲水流觞之乐。

古往今来,诗歌美人酒和工作是日本男人生存意义的基本要素,活到老做到老是日本人生存的信念。工作之余用“猪口”斟上一杯清酒,富足的人来一杯上善若水或男山,普通百姓则酌一杯“仙鹤”希望像仙鹤一样云游快活!

四、日本酒文化之醉忘书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已经有咏酒的歌谣,而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推《万叶集》卷3所收的大伴旅人的赞酒歌,其中深深的浸染了老庄人生无常的思想:

“有生必有死,仙界渺难图。百年须臾间,不乐复何如?” 这个家伙最崇拜的也是一个偶像组合,是所谓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竹林七贤(呵呵,铁匠,官员,流氓无产者的组合哦)。为了自己的偶像,这个大哥作诗一首:

“古有七贤人,笑傲竹林中(我倒)。青眼唯向酒,弹琴度春风。” 这还不算,他还身体力行,效法偶像: “世间无价宝,莫若酒为尊。” 不知他喝没有喝出青光眼,但最后这两句却被誉为日本文学中最早也是最高的咏酒绝唱。此后在所谓的“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里,也有化用中国典故,把酒比做甘露的描写。但是和歌,俳句因为其自身题材的短小,崇尚优柔含蓄,象大伴旅人这样的咏酒之作,后世不复出现。直到直接继承中国文化的汉试风行之后,酒作为文学命题才又得以一展其奕奕风采。

汉诗人们不仅熟知中国古代的饮酒典故,而且在创作方式上也竭力效法彼岸先贤诗酒风流的才情气概。

这里我要推崇的是江户时代的诗人祗园南海,这位老哥一生景仰诗仙李白,下面就是一个关于他的典故。

话说祗园南海,一日读书,看到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心驰神往,意欲效仿,于是在他17岁那年的春分之日,与同人聚饮(青少年酗酒?),一夜“赋五言律诗一百首,大为时所称”。但是有人怀疑他事先拟就,于是当年秋分之日,这个未成年者再度以酒卧“诗肠”,一夜再赋五百首,据说“凡二百篇,无一雷同者,众皆磋赏。”(出新井白石《停云集》)且不论一个17岁的少年能有多少人生经历,也不论他的诗被人赞赏只是停留在“无一雷同”一节,我只想讨论他之所以干出这种有豪情热血的事情,和酒长英雄胆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以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咏酒诗作为本文结尾,本诗我觉得极为搞笑,江户时代著名诗人菅茶山的《月下独酌》:

“把酒邀明月,杯中金作波。豪来频吸进,腹葬几嫦娥?” 五、中日酒文化的异同 最重要的一条:日本人喜欢清酒,中国人喜欢烈酒,反映出两种文化特质。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好杯中物,晚饭应酬或消遣皆无酒不欢。但根据那些穿 梭中日两地的酒客分析,中日饮酒文化有极大不同:

第一,酒性:中国人善饮,日本人易醉,显示出中国人城府深,不易露出 底子,而目本人肤浅,不保留。

第二,酒量:中国人饮酒留量,日本人放量,可见中国人含蓄,日本人放纵。 第三,酒兴:中国人酒酣猜拳,日本人拍手载歌载舞,所以卡拉OK便由日本 人发明。

第四,酒醉:中国人入醉,多是被灌醉:日本人醉了,全是自作孽,自已钦到 大醉为止。

第五,干杯:中国人一饮而尽,日本人却举杯浅饮,可见中国人之豪情,日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