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011年第10卷第16

2011.10.16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高寒

摘要】

绩效评价是有效衡量、

改善高校绩效的管理工具之一,

建立全面完整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是高校预算发挥目标控制

功能的关健。

本文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原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校预算;

绩效评价;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高寒(1975~),

女,

吉林长岭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处会计师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高校绩效评价,

其功能从最初

的高校效益和责任性评价延伸至绩效拨款与绩效预算,

高校

绩效评价开始作为预算分配的参考。

直到20

世纪90

年代,

高校绩效信息才广泛与其预算管理相联系,

对高校预算绩效

评价的研究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绩效

目标,

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

进行反馈。

预算和绩效目标之间由一组绩效指标建立联系,

它有助于控制支出总量,

实现支出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并在

技术支持下有效地使用预算资源,

最终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

现预算目标。

如果想要拥有确实有效的绩效目标,

首先就要

有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以企业预算绩效指标的原则为依据和借鉴,

根据年度绩

效目标制定一系列针对预算支出活动最终结果的绩效测评

指标,

高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科学性原

则、

整体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是指绩效测评指标具有精确的内涵

和外延,

能够科学、

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情况。

高校

绩效指标体系要求所选择的指标不遗漏、

不重复。

指标种类

中既包含财务绩效、

资产绩效等财务指标,

也要包括教学绩

效、

科研绩效、

社会绩效等非财务指标。

二)

整体性原则。

是指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实际是一个

指标群。

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又相互

联系,

这样才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

三)

可比性原则。

是指绩效指标应该在统一的核算范

围内建立并量化。

绩效测评指标设计既体现共性又兼顾特

性,

以满足不同时期、

不同类型的预算绩效进行测算、

整体评

价以及同相关信息的对比分析,

这有利于高校同时进行横向

与纵向比较。

四)

全面性原则。

是指绩效测评指标完整、

系统地反映

公共事业单位支出的绩效情况,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

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

直接效益和间

接效益。

三、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根据层次分析的思想,

指标体系应该能够较为清晰的反映出高校绩效评价的目标层次以及关键指标定位的预算绩

效评价导向。

考虑到高校之间的类型差异以及高校预算绩

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表现为“

出人才、

出成果、

出效益”

多目标的评价系统,

所以要建立一个能够既可用于校际之间

横向比较,

又可用于学校自身进行历史性纵向比较的指标体

系。

首先将高校预算的总目标划分为财务绩效、

教学绩效、

科研绩效、

资产绩效、

社会绩效五大层次。

其中,

包含了各类

高校都应涵盖的教学、

科研及社会这三个最基本的绩效层

次,

以及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内涵专门设置的财务绩

效层次、

资产绩效层次;

其次在这些层次中选取了5

类共计

18

个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

一)

财务绩效类指标。

资产负债率=

年末负债总额/

年末

资产总额,

这一指标用以反映高校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活

动的能力和对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也是衡量高校

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支出预算完成率=

本年支出总额/

预算

支出总额,

这一指标可衡量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程度,

反映高校

预算控制和节约资金的效果。

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

本年自

筹经费收入-

上年自筹经费收入)/

上年自筹经费收入,

这一指

标用于衡量高校自筹经费收入的增长速度,

可从动态的角度反

映学校自筹经费能力的增长水平和筹资的能力。

二)

教学绩效类指标。

师生比=

学生人数/

教师人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的教师资源利用效率。

该指标过高教

学质量难以保障,

过低则效率低下。

生均事业费=

事业支

出/

学生人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经费支出成

本。

在忽略学生培养质量差异的情况下,

生均培养经费越

少,

反映学校办学成本低,

办学效益好。

教学支出增长率=

本年教学支出-

上年教学支出)/

上年教教学支出,

这一指

标是衡量高校对教学的投入和增长速度,

从动态角度反映学

校在教学活动方面的状况。

教学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

教学支出总额/

事业支出总额,

这一指标可以体现学校对教

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

率,

指标值越大越好。

三)

科研绩效类指标。

师均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总额/

教师人数。

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科研的投入规模,

也体现了

学校的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更体现出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

良性循环。

科研活动增长率=(

本年科研收入总额-

上年科

研收入总额)/

上年科研收入总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

·501·

2011年第10卷第16期

2011.10

.16Industrial&ScienceTribune团队薪酬计划的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探讨

□任华亮

摘要】

绩效指标体系是实行团队薪酬计划的基础,

它的构建应该在坚持一定的原则下进行。

本文在对国内外团队薪酬计划

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应该坚持公平性、

关联性和适应性原则,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

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团队薪酬;

绩效指标;

构建原则

基金项目】

本文为甘肃政法学院青年项目(

编号:GZF2010xknlw16)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任华亮(1982~),

男,

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理论

近年来,

由于企业组织管理环境的变化,

一些企业组织

开始演变为基于团队的组织结构,

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产品的

设计、

生产和销售,

并以团队整体绩效为依据实行团队薪酬

计划。

团队薪酬计划是指组织根据团队的工作业绩或成果

来确定对团队的整体奖励,

然后团队成员再按照一定的规则

和标准分享报酬的薪酬体系。

企业组织实行团队薪酬计划

不仅能够提高团队绩效而且能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促进团

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

信息共享。Nalbantian

等与Lazear

等认为,

在团队合作的运作模式下,

团队成员的绩效表现并

不容易衡量和评估,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之间所拥有的信息是

不对称的,

容易引发偷懒而搭便车的诱因,

造成生产力的损

失。

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实行团队薪酬计划尤其是实行不加以区别的平均取向的团队薪酬计划,

必然会在团队

内部产生不公平感,

进而会对团队整体绩效造成负面效应。

因此,

企业组织在实行团队薪酬计划的同时,

需要在一定原

则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企业管理情景的团队绩效指标体系,

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激励团队的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团

队薪酬计划的研究多集中于团队薪酬计划效应领域,

而对构

建团队薪酬计划的绩效指标构建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主

要探讨构建团队绩效指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以期对以后的

研究者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一、

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很多学者对团队薪酬计划对

绩效产出和激励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代表有:

科研事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筹措科研经费的能

力,

是对衡量科研规模指标的补充。

师均科研成果获奖数=

本年科研成果获奖数教师人数,

这一指标是衡量高校科研成

果水平的重要指标,

考虑到科研成果奖项是有级别差异的,

对不同级别的奖项可设定不同的级别系数,

以便体现不同级

别科研成果奖的差异。

科研成果转化率=

已成功运用的科

研成果数/

科研成果总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作为重要科研基

地的高校科研水平及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也可反映高校

投入的资金中最终转化为为科研成果的水平,

是体现科研投

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

四)

资产绩效类指标。

固定资产增长率=(

本年固定资

产总额-

上年固定资产总额)/

上年固定资产总额,

这一指标

可以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

也可以反映高校硬件条

件的改善情况。

生均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

学生人数;

生均

图书册数=

图书册数/

学生人数;

生均固定资产=

年末固定

资产资产总额/

学生人数;

这几个指标都属于反映高校所拥

有的资源配置水平的指标,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学校现有的办

学条件和挖掘潜力的可能性。

五)

社会绩效类指标。

校友捐赠率=

本年捐赠人数/

册校友人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毕业生对母校的回报程

度,

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捐赠收入率=

本年捐赠收入

数/

收入总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社会对学校认可和关注。

学生就业率=

当年就业学生人数/

当年毕业生人数。

这一指标

反映了高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知的程度。

高校应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提高财

政资金使用效率,

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

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

依据指标实际值和效益分

析框架,

将高校各职能部门预算经费与工作任务、

业绩、

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挂钩,

按项目绩效评估和部门预算执行

情况考核。

由财务部门把关,

审计部门监督,

逐年对部门执

行预算情况进行评比,

分出等级,

对绩优的部门、

追加下一学

年度的预算经费,

而对绩差的部门将减少下一学年度的下拨

经费,

真正起到“

奖优罚劣”

和“

依产定投”

的目的,

确保资金

使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明秀,

孙海波.

高等学校预算绩效评价及对策与措施研

究[J].

科技与管理,2005

2.

张晓岚,

吴勋.

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

现状与

启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

3.

陆媛.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4.

陆萍,

吴婧,

张甫香.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探析[J].

会通讯,2010

·6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