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言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1) 推广普通话。 为了更好的推广普通话,需要对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进行全面的调查、
了解各地区方言的特点,求出各地区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从而帮助各方言区
的人们更迅速更准确的学会普通话。
(2) 探求汉语的演变轨迹。 现代汉语的各个方言都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但各地区的发
展情况不一致,我们可以从发展慢、变化小的方言里找到若干古汉语的痕迹,进而求
出汉语发展演变的轨迹。
(3) 探究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一个民族的方言材料还可以印证这个民族的发展史。比如
现在四川方言里有很多两湖、两广的方言成分,这显然与历史上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
川有关”
(4) 促进语言学相关课程的教学。 汉语是有较严重方言分歧现象的语言,无论教学古代
汉语或是现代汉语,都会牵涉到方言问题。比如在现代汉语的语音部分要接触到古今
声调对应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问题,弄清楚各个方言的特点对提高汉语质量
大有裨益。
2、汉语方言分区的依据和原则
1.分区的原则:方言分区是不同语言的划分,有别于地理上、行政上的分区。不同方言可以同在一个地
理区域内,同一方言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行政管辖范围可以变更,方言区属却不可能在短期
内随之更改。
方言的分区要有不同的层次,根据亲、疏的程度把不同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方言区—方言片—方言
小片—方言点。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方言,在分区中始终要从实际出发,判明亲疏关系,该分即分,可合
便合。有的地方方言处在不同方言的过渡地带,特别是几种不同方言犬牙交错的地区,方言现象复杂,一时
不易确定归属的,认为它是过渡地带的方言。
2.分区的依据: 语言特征是方言分区最主要的依据。其次还要考虑社会历史背景。此外,方言地区人
民通话的情况对于确定方言的归属也有参考作用。
区分汉语方言时,必须对方言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一种方言有别于其他方言,首
先从语言差别中表现出来,而在这个方言内部,与之同属一个方言区(片、小片)的,必然又都明显地存在
着一致性。在选取语言特征来作为划分方言的依据时,要通过反复比较,使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语言特
征入选。就语音方面来看,下面这些特征是方言工作者常常考虑的问题:古双唇塞音在三等合口韵前的读
法,古全浊塞音b、d、g的演变等。古知彻澄母的读法,古照穿床审禅各母的读法,古泥来母的分混,古舌根
音声母是否腭化,古塞音韵尾的演变,古鼻音韵尾的演变,古调类的分合,古入声的演变,f-和xu-的分混,鼻音
声母是否失去鼻音成分,浊塞擦音及浊擦音的有无,介音的分合,复元音与单元音的转化,元音的长短等。
除了声、韵、调三方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方言某些整体性的特征。例如音节结构上的特征,什
么样的声母能和什么样的韵母拼合,各地方言很不一样。除了考虑语音方面的依据外,也要同时考虑词汇、
语法方面的因素。例如闽方言常用词中的 “鼎”(铁锅)、 “冥”(夜晚)等,在别的方言中没有,而在
闽、粤、台、浙各省的闽方言中却都普遍存在,可以用来配合语音方面的典型特征,作为确认闽方言的重要
依据。
.总之,分区的依据和原则就是参照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把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方言点连成一块方
言片,再把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方言片连成一个更大的方言区。
3、汉语方言语音的主要差异
汉语七大方言的语音系统各具特色。联系历史发展来看,官话方言的音系比较简单,反映了汉
语语音从繁向简的发展趋势;南方各大方言音系比较复杂,更多地保存了古代语音的因素。就声、
韵、调三部分来说,官话方言的韵母和声调要比闽、粤、吴、客家诸方言简单得多,唯有声母方面,
南、北方言各有繁简,官话方言并不从简。
1.声母方面
。北方方言声母分类较细,南方方言声母分类较粗。官话方言中的北京、西安、济南等地声母
都在20个以上,而南方六大方言中,除了吴方言以外,闽、粤、客家、湘、赣等方言,声母一般
都不到20个,只有湘方言中的老湘语才有20个以上的声母。古声母在各个方言区的发展演变各有
不同,如从古全浊声母的保留与演变上看,清、浊声母对立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中,除吴方
言和湘方言中的老湘语外,其余大都已经消失,官话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
古浊声母字都合并到清声母字中去了。
2.韵母方面
比较汉语各方言的韵母,可以看出官话方言的韵母比南方各方言的韵母简单得多。官话方言区
各地一般都只有30多个韵母,如北京、济南、西安都是38个韵母,只有江淮官话韵母超过40个。
官话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中,吴方言、湘方言的韵母数目比较少:长沙38个,上海 43个,苏州 49
个,其余客家、赣、粤、闽等方言区各地方言韵母都在50个以上;韵母特别多的,如闽方言潮汕
话有76个,泉州话有72个。各方言韵母繁简如此悬殊,主要体现在韵母中韵尾的保留和消失上。
此外,在韵腹方面,各方言拥有的主要元音虽然差别不很大,但当两个以上的元音组成复合韵母时,
各方言各具特色。韵头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古代汉语语音中所谓两呼、四等发展到现代汉民族共
同语,成了开、合、齐、撮四呼。以四呼来衡量各地方言,也可看出方言韵母的不同特色。
3.声调方面
现代汉语方言的声调,总的说南方多,北方少。官话方言一般以 4个声调为多,少数5个声
调,西北有的地方少至3个,长江以南只有属于官话系统的西南官话仍保持 4个声调,其余各方
言的声调都在5个以上。声调数目的多少是反映方言语音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除山西方言,
声调中有没有保留古音中的入声调类,又是南方各大方言和官话方言的重大差别。
4、汉语方言词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即狭义的方言词汇;.另一方面指
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即广义的方言词汇。
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简要说明方言词汇的差异:
一、构词差异 构词是从词源上来分析词汇,汉语方言构词方式可以主要从借词和造词两方面来说。
借词:不同民族长期相互交往,势必在语言上相互借用、相互吸收以取长补短。
造词:西宁方言中“手抓”为偏正结构,核心语素是动词,但在此处表示的却是名词性的事物,指一
种食物,即手抓羊肉。
二、词义差异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里不一定完全相同,甚至相反,如普通话中的“馒头”,上海方言中
指的是包子,青海方言叫“馍馍”,而“馒头”却是祭祀时用的。“清汤”一词在西宁方言中指“煮过面条
的水”,赣方言专指馄饨,在重庆方言中却是“与红汤相对的火锅底料”。
三、语素价值差异 由于各个地方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一种词素价值的差异,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里组词的能力和使用频率是不同的,在甲方言里是很冷僻的语素(或
词),在乙方言里可能是个很活泼、很常用的语素(或词),如:北方方言对“落”是使用远不如南方频繁,
如北方方言中“下雨”“下课”“下车”在上海方言中为“落雨”“落课”“落车”。
四、语素顺序差异 两个词的语素相同,数量也相同,只是排列顺序不同,也能形成方言词汇差异。如:
北方方言的公鸡,重庆和厦门方言称“鸡公”。
5现代汉语方言语法的分析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 从构词法、构形法入手
构词法即语素构成词的情况。
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又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
复合式的词至少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词根与词根的关系主要有五种类型:1.联合型
例如:尺寸、窗户
2.偏正型 气功 冰箱
3.补充型 提高 说服
4.动宾型 司机 管家
5.主谓型 地震 日食
附加式的词由词根加词缀构成。1.前缀+词根 老虎 老乡
2.词根+后缀 刀子 石头
方言中例如西宁话就是儿多子少。
重叠式的词就是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例如:姐姐 哥哥
构型法,普通话中不明显,但是方言中很多。构词法中的附加和重叠式也属于构型。附加式例如西
宁话中的“们”,水们,烟们,本本们,桌桌们。重叠式如西宁话中的包包,桌桌,凳凳等。
二、 从词组的构成入手
例如,饭吃了没
三.从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入手
a.语序 SOV句 SVO句
b.量词使用 一棵树 一坡树
一个鸡蛋 一枚鸡蛋
四、从句子结构方式入手
a 比较句 小王的个子比小李哈不到。
b 被动句 风哈吹到地上了。
c 把字句 他我哈气死了。
d 特有句式
五、从实词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入手
例如:指示代词 近指“这”和远指“那”的特殊用法
六、从个别虚词中存在的语法现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