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人大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解与适用引用0365页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本节是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其中第一百四十三条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的角度作了正面规定。

从本条开始的本节其他条文,则分别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条首先规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问题,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总则》第二章第一节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作了规定。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且一律平等。

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却因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第一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

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类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第三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尽管在民事权利能力方面同其他民事主体一律平等,但由于其不具备自己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法律上规定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将其自身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规定为无效。

这样规定,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中“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一律确认为无效,立法过程中曾有过争论。

有的意见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并非全部无效,比如接受他人捐赠等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认为是有效的。

有的提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即使纯获利益也应无效,否则会导致概念不清晰,但可考虑通过日常行为有效的规定涵盖此类行为。

经反复研究,最终《民法总则》采纳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

主要考虑是:第一,这样规定符合自《民法通则》以来的立法传统。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民法总则》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沿袭了《民法通则》的规定。

第二,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定为无效,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三分法的逻辑相契合,概念和体系上更加清晰。

第三,纯获利益的行为在实践中类型多样,并非一望便知、简单识别,《民法总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此种行为无效,并不妨碍其代理人代理实施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给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一种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