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信息化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医疗信息化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科技公司素材类文档)目录1 方案摘要 (1)2 领域现状 (6)2.1 领域现状描述 (6)2.1.1 我国卫生体系概况 (6)2.1.2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7)2.1.3 其他城市在卫生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8)2.1.4 武汉市医疗卫生现状 (11)2.2 领域发展趋势 (17)2.3 领域覆盖范围 (18)3 需求分析 (20)3.1 领域相关的信息化基础分析 (20)3.2 业务需求分析 (22)3.2.1 支撑的核心业务 (22)3.2.2 用户的组织结构 (23)3.2.3 关键的业务流程 (33)3.3 智慧点及实现的可行性 (40)3.3.1 领域的智慧点 (40)3.3.2 智慧点实现的可行性 (43)4 采用的技术标准 (48)4.1 国家及国际标准规范 (48)4.2 卫生部相关标准与规范 (49)4.3 国际相关标准与规范 (50)5 领域建设方案 (51)5.1 建设目标 (51)5.1.1 总体建设目标 (51)5.1.2 阶段建设目标 (51)5.2 建设内容——“1135”规划 (52)5.3 总体框架 (54)5.3.1 系统总体逻辑架构 (54)5.3.2 系统总体软件架构 (59)5.4 基础设施平台设计 (60)5.4.1 感知层设计 (60)5.4.2 网络通信层设计 (61)5.5 应用支撑云平台设计 (66)5.5.1 智慧云数据中心 (66)5.5.2 智慧云服务平台 (67)5.5.3 应用支撑服务 (70)5.5.4 与其他领域云平台的关系 (77)5.6 应用服务平台设计 (77)5.6.1 医疗服务应用 (78)5.6.2 公共卫生应用 (88)5.6.3 医疗保障应用 (96)5.6.4 用药监管应用 (99)5.6.5 综合管理应用 (101)6 示范项目技术方案 (113)6.1 示范项目选择依据 (113)6.1.1 医改政策与背景 (114)6.1.2 卫生信息化建设与不足 (115)6.1.3 武汉市医疗实施情况 (118)6.2 建设目标及内容 (119)6.2.1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120)6.2.2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121)6.3 总体架构设计 (122)6.3.1 系统总体功能 (122)6.3.2 系统逻辑架构 (124)6.3.3 系统软件架构 (126)6.3.4 系统硬件架构 (127)6.3.5 系统安全架构 (128)6.3.6 标准规范建设 (143)6.4 技术方案 (154)6.4.1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154)6.4.2 计算中心 (159)6.4.3 卫生部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系统 (161)6.4.4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165)6.4.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 (170)6.4.6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 (173)6.4.7 现代血站信息管理系统 (176)6.4.8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179)6.4.9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 (186)6.4.10 双向转诊系统 (188)6.4.11 辅助诊疗系统 (193)6.4.12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 (196)6.4.13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 (202)6.5 项目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205)7 与现有信息系统的关系 (207)7.1 现有网络设备的利用 (207)7.2 现有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 (207)7.3 现有应用系统的提升 (208)8 产业带动分析 (209)9 领域运行方案 (211)9.1 建设实施路线及预期效果 (211)9.1.1 实施路线 (211)9.1.2 预期效果 (217)9.2 领域融资方案 (218)9.3 领域实施方案 (219)9.3.1 项目组织管理 (219)9.3.2 计划管理方案 (222)9.3.3 安装调试方案 (226)9.3.4 系统培训方案 (228)9.3.5 安全保障方案 (231)9.3.6 文明施工方案 (238)9.3.7 成本控制计划 (239)9.3.8 质量保证方案 (241)9.3.9 实施风险控制 (243)9.4 项目运维方案 (258)9.4.1 运维服务目标、范围与期限 (258)9.4.2 运维服务内容 (259)9.4.3 运维服务方式 (269)9.4.4 运维服务流程 (271)10 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276)10.1 示范项目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276)10.2 领域建设项目估算 (281)11 风险分析及规避措施 (286)11.1 风险分析 (286)11.2 规避措施 (287)1方案摘要(1)领域应用体系规划概述智慧医疗卫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卫生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武汉市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卫生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

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2)领域的建设目标第一阶段:进一步巩固武汉医疗服务信息化领域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民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协同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医疗服务核心的同时,同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疾病控制为公卫服务切入点,力争到2015年,形成智慧云计算产业基地,实现武汉全市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含电子病历)数据的互联互通,卫生部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公卫服务的全民惠及,从而切实改善和缓解武汉市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问题。

加快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以重大项目支撑医疗行业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第二阶段: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信息化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深化完善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智慧与决策的反应能力。

力争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武汉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居民就诊“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

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区级“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架构,从而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医疗卫生管理水平。

(3)领域的建设内容1)建设智慧医疗卫生专网系统;2)建设智慧医疗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三个体系”;3)建设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包括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平台;以疾病控制为切入点,以慢病防治为重点打造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以应急指挥/决策分析/共享协同为基础,以卫生管理为核心打造卫生管理服务平台;4)建设基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用药监管/综合管理的智慧医疗卫生信息业务应用系统;(4)示范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按照武汉市“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工程”的建设要求,为实现“便民、完善和快速”三个居民迫切希望解决或改变的建设目标——缓解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便民问题,构建更加完善的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为重点的公卫管理机制,提高突发医疗与公卫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选择武汉市信息化基础较好的16家二级以上医院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智慧医疗卫生试点区域,主要开展以下示范项目的建设:1)建立以医疗服务为重点,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与各区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以及市级计算中心;2)建立方便居民的集挂号、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申请与报告查询、网上及电话预约挂号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卫生部居民健康卡医疗“一卡通服务”;3)建设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疾控、急救、妇幼医疗保健、血液管理等公卫机构及资源的精确空间分析管理与综合性展示;4)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网站,同时对省厅建设完成后的预约挂号系统进行集成;5)拓展急救服务,建设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院前急救全景管理,配合专家远程会诊,从而形成院内外医疗信息共享,资源互通;6)拓展疾控工作,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同时在全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中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融合与联动,共同构建武汉市居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堤;7)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建设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从而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医疗和临床药物应用水平,促进医患沟通,缓解医患之间纠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8)拓展医疗服务,构建双向转诊、辅助诊疗和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从而增强居民就医保健幸福感、缓解居民就医难,费用高等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工作效率,切实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5)示范项目的智慧点1)对于医疗机构的智慧内容:“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优化”;2)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内容:“快速应急指挥响应”;3)对于公众的智慧内容:“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服务”;4)对于卫生局的智慧内容:“科学的决策、系统的分析、优化的管理”。

(6)领域经费估算智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总经费预算约为80.9亿元,其中示范项目总经费预算约为8.0亿元,根据本示范工程的特点,建议采用BLT模式、BOT模式和国家发行债券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融资运营。

2领域现状2.1领域现状描述2.1.1我国卫生体系概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看病难、就医贵”成为众矢之的时候,医疗改革无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