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告习报探实电法勘理学院名学院称地球物与工程业专名称勘查技术生学姓名号学生学导指教师实习地点习成绩实2015.10.28 -- 2015.10.29目录目录 (2)第1章联合剖面法 (1)1.1 实习目的、要求 (1)1.2 基本概念 (1)1.3 实习原理 (1)1.4 实习设备 (2)1.5 实习步骤 (3)1.6 实习成果解释 (4)1.7 实习体会 (6)?装置).................................................. 和7 章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第22.1 实习目的 (7)2.2 高密度电阻率的基本概念 (7)2.3 实习原理 (8)2.4 实习设备 (8)2.5 实习步骤 (9)2.6 实习成果解释 (10)3.7 实习体会 (12)第3章大功率激发极化法 (13)3.1 实习目的 (13)3.2 激发极化法的基本概念 (13)3.3 实习原理 (13)3.4 实习设备 (14)3.5 实习步骤 (16)3.6 实习成果解释 (18)3.7 实习体会 (20)第1章联合剖面法1.1 实习目的、要求通过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学习,使尚未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对地质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电法勘探有个初步了解,同时也为学生在其后的工作中应用电法勘探打下基础。

学习和掌握电法仪器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电阻率联剖法的工作布置和观测方法;了解电阻率联剖法在矿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阻率联合剖面的数据采集和图件的绘制。

掌握联合剖面法的测量方法和资料解释。

本次实习是在水槽中用不同的装置在良导板上做联剖法观测,装置的大小根据实习条件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各种剖面法异常规律之间的对比,选择相同的良导板模型,其顶部埋深2-3厘米为宜;模型中心正上方定为坐标原点;电极入水深度约2-3厘米较合适。

1.2 基本概念联合剖面法是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由于它实际上是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此外,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等优点。

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地形影响大的缺点。

1.3 实习原理联合剖面装置由两个对称的三极装置联合组成,故称联合剖面装置。

其中电源负极接到置于无穷远处,正极可分别接至A极或B极。

采用对称四极测深法:在水槽中的良导体上做对称四极测深法观测。

分别将MN 中心定在模型上方和模型边缘两侧的3个测深点上,A、B供电电极同时向外移动,逐渐加大极距,具体的点距和极距的选择见参数设置部分联合剖面法的装置线路连接简图如图4-1所示:1联合剖面法仪器连接示意图图1-1实习设备1.4电池箱一个,无穷远电极一根,36v 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结合我国国情研制该仪器参照国外先进电法仪器的基础,电极电池连接线若干。

铁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城市物探、的新一代直流电法仪器,确定水库坝基和防洪大堤隐患位置等水道桥梁勘探等方面,亦用于寻找地下水、文工程地质勘探中,还能用于地热勘探。

CMOS全部采用接收于一体,轻便灵活;集发射、仪器主要特点及功能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配以独特的待机工作方式,整机体积小耗电低、功能多;若操分钟内无任何操作则仪器自动关闭电源;完善的抗干扰技术,采用多作员在10(拥有超强抗共模干扰与差模干级滤波及信号增强技术集成电法干扰抑制器功能扰能力),测量精度高自动进行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接收部分有瞬可将整条测线上各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发射部分有过压过流及开路保护能力;全汉字触摸面板配以汉字测量参数在显示大屏幕上绘成曲线测量结果直观明了,2菜单提示,操作极为方便整个面板只有16个键;简易计算器可完成野外现场装置系数等常规计算;可任意设定工作周期,并有9种野外常用工作方法选择及其极距常数装置常数的输入与计算功能;极距常数表──对所有装置,可预先存储最多100组不同极距常数,从而避免相同极距常数反复输入可能带来的输入错误,仅输入一个编号,就能调出相应组极距常数使用或重新设置;接地电阻检查──可随时检查各电极,接地情况方便、实用,超大容量数据存储──电阻率与激电方式时可存储最多2250个测点;电阻率与自电方式时为3500个测点的数据,所有仪器设置参数及测量数据均有掉电保护能力;关机或更换仪器电池均不会使数据丢失配备的接口,能与其它微机联机工作诊断程序,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所在位置及主要损坏器件、全密封结构具有防水防尘寿命长等优点。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1-2 图1.5 实习步骤1、按实习要求,工作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仪器电源检查、线路连接、模型布设及放大器调零),按图1-1布设联合剖面法电极;2、根据所采用的工作布置选定极距,结合测点电位计算装置系数同时还应记下模型参数和装置参数。

在水槽中放置低阻球体球体,顶面埋深1~4cm,测线通过球心在水面的投影。

联合剖面法极距按AO=6cm,MN=4cm,点距2cm,C置于无穷远处;3?;I,计算视电阻率(公式3、逐点移动电极,观测和V?ran??2?ramK U??K?)并作记录(注意:测量一个点时要A、B极交换供电,记录测点?mn I s坐标,R0为A 极供电,R1为B极供电);?剖面图,并及时检查可疑点;、将观测结果绘制4s5、观测质量检查,测量过程中每隔3-5点,改变供电电流25%以上,进行重复观测,并计算相对误差。

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实习结束关闭仪器电源,注意实验室卫生。

1.6 实习成果解释1、实习数据采集,如表1-1所示。

表1-1 联合剖面法数据4、成果解释2 数据成图如下:BA??和1-3联合剖面曲线图ssBBAA????无明显交点,即与,(B,(A)由此可知,图中ρ表示ρ)表示ssss 5AB??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如图无法判断正交点还是反交点,因此对上述的和ss1-4:AB??图1-4多项式拟合后和曲线ssABAB????,为直立低阻体。

这种交点常常<由图可知,左边的,右边>ssss出现在良导体上方。

由于断裂带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电阻率较低,能产生明显的低阻正交点。

因此交点往往指示低阻体和断裂带的存在。

1.7 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联合剖面法常用仪器的简单原理,并且学会了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实习数据采集方法等,加深了对课堂上知识的理解,对地质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电法勘探有了初步了解,其后的工作中应用电法勘探打下了基础。

掌握了电法仪器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了电阻率联剖法的工作布置和观测方法;了解了电阻率联剖法在矿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采集了电阻率联合剖面的数据并绘制了图件的。

掌握了联合剖面法的测量方法和资料解释。

6第2章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和装置)?2.1 实习目的在实际地质勘察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本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实习分为一拖一装置和一拖二装置,需要掌握两种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需要掌握高密度电法的不同测量装置???)的成图以及简单的解释;学会高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方法以及测(和,线的连接方式;掌握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学会数据的接收及转换;学会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2.2 高密度电阻率的基本概念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

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时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根)置于剖面上。

实现剖面中不同电极距、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

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

高密度电法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故障和干扰,并且提高了效率;能够选用多种电极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地电断面的信息;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避免了手工误操作。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

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7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2.3 实习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

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

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基于这种原理,采用一次阵列布极方式,利用程控多路转换器和微机电位仪组合方式,实行不同装置类型和不同极距的断面或立体视电阻率测量,兼顾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法,达到断面或立体勘查到目的。

通常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的是三电位电极系,所谓的三电位电极系是将温纳四极、偶极及微分装置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后构成的一种测量系统。

该系统在测量时利用电极转换装置将每相邻的4根电极进行一次排列组合,从而可以在一个测点获得3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通常将这三种排列称为α排列、β排列、γ排。

对应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分别为:?KK?=2πa其装置系数。

排列:=?UMN/I ??s?KK?=6πa。

其中排列=?UMN/I ??s KK?=3πa其中。

s=排列ρUMN/I ???2.4 实习设备高密度一拖一: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WDJD-3多路电极转换器一台,大线2捆,100m测绳,电池箱一个;测量电极60根;接地电极一根;万用表一个;AB、MN极连接导线若干;转换线1根;电源连接导线若干等等。

高密度一拖二: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一台,WDJD-3多路电极转换器两台,大线4捆,100m测绳,电池箱一个;测量电极120根;接地电极一根;万用表8一个;AB、MN极连接导线若干;转换线2根(其中一根很长,由于第二个转换器距离较远);电源连接导线等。

图2-1 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多路电极转换器2-2 WDJD-3图2.5 实习步骤1、检查实验仪器。

2、开始布测线,选择测线长度为60m。

并连接好电极,共有60根电极,每根电极之间为1m间距,全部打入地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