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地貌是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吸引功能的地貌总称。构成
风景的骨架是地貌(地表形态),但只有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才
可以称为风景地貌。而风景地貌学是研究名山大川及各类风景地
貌的地质条件、地貌成因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作为地貌学的分
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有:组成岩石圈的矿物和岩石;内、外力
作用;地球演化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质构造,各种风
景地貌的地质条件、地貌成因。风景地貌侧重于风景地貌是如何
形成的,是一门运用地貌学理论和方法解释、分析风景地貌的学
科。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地壳及其表面部
分。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
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
化和形成的作用。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
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地质
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
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
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作为改造地表起伏、促使风景
地貌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地质作用两个组成部分——内、
的对立统一就成为了风景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
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有构造运
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
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
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
地表附近。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
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
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
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
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
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
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
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各种造岩矿物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
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它们具有显著
不同的结构、构造和性质。
一、岩浆岩
岩浆岩它是因地壳变动,熔融的岩浆由地壳内部上升后冷却
而成。岩浆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占地壳总质量的89%。
岩浆岩根据岩浆冷却条件的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喷出岩和火山
岩三种。
1.深成岩
深成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在很大的覆盖压力下缓慢冷却而成的
岩石,其特性是:构造致密,容重大,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
抗冻性好、耐磨性和耐久性好。例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
闪长岩、檄揽岩等。
2.喷出岩
喷出岩是熔融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压力降低、迅速冷却的条件
下形成的岩石,如建筑上使用的玄武岩、安山岩等。当喷出岩形
成较厚的岩层时,其结构致密特性近似深成岩,若形成的岩层较
薄时,则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结构,近于火山岩。
3.火山岩
火山岩又称火山碎屑岩。火山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
经急速冷却后落下而形成的碎屑岩石,如火山灰、浮石等。火山
岩都是轻质多孔结构的材料,其中火山灰被大量用作水泥的混合
材,而浮石可用作轻质骨料,以配制轻骨料混凝土用作墙体材料。
二、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沉积岩是由原来的母岩风化后,经过风吹搬
迁、流水冲移而沉积和再造岩等作用,在离地表不太深处形成的
岩石。沉积岩为层状构造,其各层的成分、结构、颜色、层厚等
均不相同,与岩浆岩相比,其特性是:结构致密性较差,容重较
小,孔隙率及吸水率均较大,强度较低,耐久性也较差。
1.机械沉积岩
风化后的岩石碎屑在流水、风、冰川等作用下,经搬迁、沉积、
固结(多为自然胶结物固结)而成。如常用的砂岩、砾岩、火山凝
灰岩、粘土岩等。此外,还有砂、卵石等(未经固结)。
2.化学沉积岩
由岩石风化后溶于水而形成的溶液、胶体经搬迁沉淀而成。如常
用的石膏、菱镁矿、某些石灰岩等。
3.生物沉积岩
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残骸沉积而成。常用约有石灰岩、硅藻土
等。
沉积岩虽仅占地壳总质量的5%,但在地球上分布极广,约占地
壳表面积的75%,加之藏于地表不太深处,故易于开采。沉积
岩用途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灰岩。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
的主要原料,更是配制普通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石灰岩也是
修筑堤坝和铺筑道路的原材料。
三、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原生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等
变化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其中沉积岩变质后,性能变好,结构
变得致密,坚实耐久,如石灰岩(沉积岩)变质为大理石;而岩浆
岩经变质后,性质反而变差,如花岗岩(深成岩)变质成的片麻岩,
易产生分层剥落,使耐久性变差。
外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方式和程序
1.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
变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
2.剥蚀作用: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蚀。如河岸
岩石被流水冲刷,导致河岸后退; 山顶被剥蚀而变矮。
3.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1)机械搬运---以机械方式破坏的产物(泥、砂、砾等)被
流水、冰川、风搬运。
(2)化学搬运---以化学方式破坏的产物是通过真溶液或胶体
溶液进行搬运。如石灰岩溶于水之后,以Ca++,HCO3-离子形
式搬运;长石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二氧化硅在水中呈胶体质点
被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吸取介质中的化学元素来营养自己,建
造其骨骼,死亡后在一定的地方堆积下来,也起着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如流水搬
运物在河流转弯处、湖口或河口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物
因风力减弱或受阻拦而堆积。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受重力支配。
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
配。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
淀;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
体中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3)生物沉积---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如钙质骨骼生物
堆积,成为石灰岩;植物被埋后转变成煤。
(4)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物作用与化学作用可以共同起作
用而引起物质的沉积。如铁细菌吸收水中的铁而沉淀出铁矿。石
灰岩(碳酸盐灰泥,原以为化学沉积,实有生物作用参与,也可
能就是生物作用)。
沉积作用的产物即沉积物,分别称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
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
5. 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
固结成岩作用。
(1)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压力使孔隙变少、水份挤出、变
硬。
(2)胶结作用---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有水溶液,它在
成岩过程中会发生化学沉淀,这些物质使碎屑胶结变硬。这种化
学沉淀物称为胶结物,如SiO2,Fe 2O3.nH2O,CaCO3等。
粘土及细粉砂等细碎屑物也可起胶结作用,它们称为杂基,
杂基是机械沉积的细粒部分。
胶结物和杂基统称为填隙物。
(3)重结晶作用:非晶质或结晶微细的沉积物因环境的改变
而重新结晶或晶粒长大、加粗 ,从而使矿物紧密嵌合。主要发
生于化学沉积物或生物化学沉积物中。
(4)新矿物的生长: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溶解或发生化学变
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重新组合或结合成新矿物,从而使沉积物
变硬。
一是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价值就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
是没有尽头的,科学研究是近现代才提出来的,历史上一般没有
研究的功能。但也是进行研究,但研究水平具有早期时代的特征。
如宋代的博学家沈括到雁荡山后,就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自己
提出问题,为什么雁荡山会进行这样?之后他到相同地方进行对
比分析。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成因,这比欧洲后来提出的流水侵蚀
地貌学说早了近600年的时间。正式的研究功能欧美国家比我们
要早一些。
二是爱国教育的功能。有了科学研究才具有科普教育的价值,历
史上名山大川都是爱国教育基地。
三是美学价值的功能。过去选名山主要体现在美学方面,中国人
对自然的美学的发现是比较早的,把大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朝代,寻美以用于创作山水诗画。这也为现在
的名山大川的价值奠定的基础。历史的名山大川也是不可解释自
然现象的一种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