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Ξ任天颖1 郑大恒2(1.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绍兴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摘 要: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关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并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弱点,有待解决.文章主要从药材来源,中药的炮制,化学成分,制剂工艺,质量标准,药理和毒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中药发展现状;中药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7)10-0063-05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市场的日趋国际化,使我国中药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充分了解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并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才能使现代化的中药产业成为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

1 实行中药资源普查和宏观调控,规范药材来源,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中药材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类11146种,药用动物类1581种,药用矿物类80种,总储藏量也非常可观〔1〕.然而近年来,我国中药材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贵重药材、道地药材越来越少,大量伪劣药材充斥市场.药材生产中存在种质不清、退化、种植加工粗放、药材内在质量差异过大等问题,使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如国际市场的人参有90%来自韩国,高丽参的价格是我国人参价格的10倍左右〔2〕.因此,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制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是

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实现中药材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保证提供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我们要从源头抓起,科学选择生产基地,合理规划药材种植,积极实施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对药材的生产从种植、环境、栽培方法、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储存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生产出质量均一的优质药材〔3〕.生产企业对中药材进行质量监控,除了常规检查外,

应逐步过渡到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对炮制后的中药材实施质量监控,除了应用形、色、气、味等感观方法外,应使用现代测试方法从净度、水分、灰分、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浸出物、生物测定等几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在加强中药资源的研究、保护的同时,我们可采取定点生产、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4〕.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中药企业已拥有了自己的药材基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我们应不断地

进行药用动植物养殖、栽培和引种研究,将无性繁殖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等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材的生产中.如安徽阜阳白云山中药厂板蓝根栽培基地,广州香雪制药厂石牌藿香的引种等就是极好的先例.我们在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的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品种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5〕,开展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保留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

性.在引种之前,筛选出最有用的遗传资源,以便在消耗同等数量物资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产品.〔6,7,8〕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保证了中药材质量和来源,而且保护了天然的药材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国家应适当加强对于中药材资源开发的宏观指导,建立资源普查工作系统,建立基本中药

第27卷第10期2007年12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SHAOXINGUNIVERSITY Vol.27No.10Dec.2007

Ξ收稿日期:2007-09-19

作者简介:1.任天颖(1985-),女,汉,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04级学生.

2.郑大恒(1976-),女,汉,吉林省四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微生物学、中药学.材目录,合理利用、开发资源.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配合政府在布局、种植、药材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一些实际的工作.在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开发中药的同时,注意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炮制理论研究,提升炮制工艺,统一标准,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中药的炮制加工是中医药宝库的精华和魅力部分,经过千年锤炼,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药物的理论,炮制加工后的中药饮片对增强处方药效、减轻毒副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至今我们对传统的中药炮制理论仍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更不能有效地做到升华和提升.为此,我们应尽快建立一批专业队伍,进一步加强炮制理论的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前人留下的理论,并采用现代技术完善和发展这些理论,便于现代化研究和实践,努力实现中药炮制的现代化.

在我国,传统的炮制完全手工操作,全凭经验掌握,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现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已采用机械操作,主要有药材筛选时应用振荡式筛药机和小型电动筛药机,饮片切制时应用剁刀式切药机和旋转式切药机,饮片炒制时应用滚筒式炒药机和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等〔4〕.

将来,我们可以再研制出一批电子或全自动的新机械,以提高中药的炮制工艺和科技含量.在充分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代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制药设备和技术及药品的现代化管理〔9〕,促使现代中

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高标准.

另外,在中药炮制中,如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与标准一直处于各地各法、各自为政的状态,不仅影响其交流和流通,而且严重阻碍了中药饮片的继承与发展.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中药饮片标准,对中药材的加工实行GMP管理,消除品种混乱加工及有效成分的流失,杜绝混药、二次污染等人为质量问题〔6〕.这

虽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考虑从简单、常用的入手,使现代化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需要,

促进中药走向国际,更好地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3 坚持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中药复方,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国内外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中药复方进行药味的拆分〔10〕,证明其配伍的合理

性,或采用总提取物和分提取物,或测定中药复方中的几个化学成分的粗略做法,较少开展药效学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无法说明中药复方药效的整体性和成分的复杂性.而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中药药理作用、药性以及方剂配伍规律等都与中药化学成分紧密相连〔11〕,因而有必要结合起来

进行研究.

中药复方少则四五味,多则十几味,化学成分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它是一个复杂体系,起疗效作用的物质,应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皂甙等)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肽、蛋白、糖肽、多糖等)等〔12〕,中药依赖这些化学成分,起到有主次的、多靶点、有机的、整体

协同的治疗效果.由于中药复方具有化学成分高度复杂和治疗整体性两大特点,对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不能仅以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相加,而应该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复方中多味中药进行系统的研究〔11〕.

同时我们还应重点结合药效学,系统地研究各药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以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的方式,必将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带来新的契机.

为了能阐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有必要在药物(药材、复方)、有效部分和有效成分三个化学层次上进行高效、现代的分离、分析及鉴定研究,并在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研究“君臣佐使”各有效部分和各有效成分,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化学物质基础〔13,14〕.确定各有效部分的药效作用之后如有必要则可将有效部分再分离成各个单一的化学成

分,从某有效部分分离所得各化学成分,结合该部分的药理作用,再次进行药理水平上的药效、作用机理的研究,就可确定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及相互配伍规律.对此深入的研究,我们应采用一整套研究体系和引进现代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领域先进的技术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有效部分和有效成分的提取时采用超临界萃取、超滤、逆流色谱、双水相萃取等技术;在满足药理实验所需的大量样品时,要借助现代化学、工程学进行制备分离;中药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和复合体的组成、结构、构象、状态、形态、过程变化等

46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第27卷各种化学信息更有赖于各种色谱及波谱技术,统计学、模糊数学、聚类分析及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12,13〕.

总之,我们坚持药效学和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路线,运用一切现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4 完善中药制剂工艺,开发中药新剂型,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中药制剂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药物中有效成分在体内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进而决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毒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系列考究的中药制剂工艺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对此,我们一方面应注意利用现代新技术进行分离提取,设计科学的浸出工艺,将药材中所含有效中药成份都浸出,以保证中药复方的疗效特色,达到充分利用药材的目的;另一方面应尽量减少制剂中非有效成份,力争将其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还应在药品说明书中做出明确的表述.

与此同时,要注意采用新剂型,鼓励中药新剂型的开发.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是膏、丹、丸、散〔14〕,还有

水煎剂,存在使用量大、口感差、作用缓慢、不适于急症等缺点;而现代制剂如颗粒、胶囊、片剂等多为提取制剂〔15〕,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中药剂型存在的一些不足,但从疗效上来讲,现代制剂却不能完全取代

传统制剂.对于这一点,在我们研发新剂型的过程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鼓励中药新剂型的开发,但绝不是盲目追求中药西制,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处方的疗效和制剂的技术.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开发多种新剂型,如泡腾片、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浓缩滴丸、注射剂及经皮给药剂等〔2〕.使中药的服用量减

少、服用方便、疗效加快,易于吸收,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的跨越,积极推进中药的现代化.

5 加速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实现中药的现代化药品的质量标准是药品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中药是否有疗效,除处方对证准确之外,其关键是中药的质量.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质量控制较化学合成药物更为困难,致使很多中药质量标准还不能与国际接轨.自六十年代初以来,质量标准已从当时没有发展到性状鉴别,从显微和一般理化鉴别发展到色谱法鉴别和含量测定〔16〕,检查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及灵敏性不断提高,但中

药的质量标准还只是对其中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控制,专属性不强,标准也不够全面,不能取得医药界的公认,这已成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大瓶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