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德钦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同位素及矿床成因

云南德钦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同位素及矿床成因

2011年第30卷第1期32 37页 云南地质 CN53—1041/P ISSN1004—1885 

云南德钦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同位素及矿床成因 

赵灿华,范玉华,孟青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昆明650216) 

摘要:矿体产T ̄9--叠统上兰组上段第一层层问裂隙和破碎带。上兰组与其上的攀天阁组属“双峰 式”火山岩。地层层位、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问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属典型的中一高温热液型铜 铅锌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中一高温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上兰组上段赋矿;“双峰式”火山岩;云南德钦鲁春 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1)01-032-06 

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滇、藏交界的云南省德钦县境内,澜沧江结合带中段。区内构造复杂,岩浆 

活动频繁。多期次围岩蚀变,前后叠加改造,带来丰富的热液和矿质,形成了该矿床及其周围众多的铜多 

金属矿床(点)。 

1矿区地质 

1.1地层 

攀天阁组下段(T 一,P。):下部以片理化流纹英安岩为主,夹变质石英砂岩、硅质绢云板岩和泥质板岩;中部含炭绢 

云板岩夹泥质板岩、绢云板岩;上部以蚀变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夹绢云千枚岩,最顶部为浅灰白色绢云板岩。与下伏 s断 层接触。 厚>165m 上兰组(T2s):下段第一层( s ):下部结晶灰岩和钙质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中部绢云板岩为主,夹硅质绢云板 岩;上部绢云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 厚>68m 下段第二层(T2s ):下部深灰色绢云板岩和钙质板岩;中部绢云板岩为主夹泥质板岩和变质石英砂岩;上部绢云板 岩为主夹泥质板岩。 厚135m 上段第一层( s ‘):下部绿泥板岩、钙质板岩;中部绢云泥质板岩、绿泥板岩、大理岩;上部绿泥绢云板岩、绢云 

板岩夹薄层状片理化流纹岩。矿区主要赋矿层位,由下而上有2—4层含铜铅锌磁铁矿。 厚76m 上段第二层(T2s ):下部硅质绢云板岩夹绢云板岩;中部绢云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上部绢云板岩为主,夹含炭质 绢云千枚岩和片理化流纹岩。 厚90m 

1.2构造 

矿区处于一单斜构造内,近南北走向,倾向东。断裂构造发育,有近南北向及北东向、北西向三组。 

南北向打郭一鲁春断裂(F )为区域性断裂,属导矿构造;而北西向热水塘一鲁春断裂(F4)以及北东 

向F2、F3断裂为成矿期后断裂,属破矿构造。 

1.3岩浆岩 

攀天阁组下段(T2p )、上兰组(T s)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以流纹岩为主,次为中性、中酸 

性、酸性火山碎屑岩。岩石化学以SiO >MgO+FeO为特征,属钙碱性。总体呈基性一中性一酸性火山岩 演化趋势。l:20万德钦幅区调鲁春南流纹岩全岩铷锶等时线年龄值238.9Ma,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在几 

家顶采4件玄武岩全岩铷锶等时线年龄值236Ma,鲁春矿区T2s 中5件流纹岩的全岩铷锶等时线年龄值 

为224Ma,说明火山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时期。 

收稿日期:2010一l0旬8 作者简介:赵灿华(1968~),男,云南大理市鹤庆县人,工程师,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管理。

 1期 赵灿华等:云南德钦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同位素及矿床成因 33 

j 

图 例 [蔓]坡、冲、球积堆积物 回荤极喜 灿敝醋、 

圈 菱彗裳备喾 吞鬓嚣 囤鬟器 濒姑、娇 网花岗斑岩脉 匝 ]闪长岩脉 

z 辉绿辉长岩脉 园实测正断层及编号 

I 平移断层及编号 匡三 性质不明实测及推测断层 

Q 园地质 圈蝙产状 

弓矿体及编号 

图1 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图 Fig.1 Geological Map of Luchun Cu—・Pb—-Zn Multhnetallic Deposit 

1.4蚀变与矿化 

与矿化有关的主要有绿泥石化、黄(褐)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蚀变。 

后两类蚀变可能与矿区南部白茫雪山花岗闪长岩体有联系,随距岩体距离的缩短,蚀变有变强的趋 

势。总体看,上述四类蚀变集中分布于上兰组上段第一层(T2s卜 ),且相伴产出。蚀变叠加且强度大的 

部位,就是矿体部位,并多形成稠密浸染状一块状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石。 

2矿床特征 

2.1规模及矿体部位 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圈定工业矿体5个,矿床规模中型。矿体产于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第一层 

(T2s ),受层间破碎带或层间裂隙带控制,大致顺层产出,距甲午雪山断裂60m~120m。矿体形态似层 

状,东倾,倾角变化大,北陡南缓。岩石强烈蚀变,典型的“线型”蚀变分带。 

2.2矿体 

KT1:矿区最主要矿体。沿上兰组上段第一层底部似层状产出。顶板为绿泥板岩、薄层状大理岩;底 云 南 地 质 30卷 

板为绢云绿泥板岩、流纹质安山岩,含矿岩石为含铜铅锌磁铁矿石、黄铁黄铜铅锌矿化绿泥板岩、大理 

岩,矿体与围岩渐变。矿体长1 760m,控制矿体斜深35m~50m,厚度0.52m一6.69m,近南北向,品位 

Cu 0.3co%~2.76‘o%,Pb 0.6to%一10.28o ̄%,Zn 0.88∞%~15.71(o%,(Pb+zn)4.78oJ%。 

KT2:矿区主矿体。位于KT1之(上)东侧,平行产出。间距10m~40m,层位同KT1,含矿岩石有 

含黄铁黄铜铅锌矿化磁铁矿石、含铜铅锌薄层大理岩及绢云板岩,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体长2 260 

m,南被F3错失,中部被17 错位(错距达590m)。控制斜深27m一125m。矿体厚0.45m一15.32m,近南 

北向展布。品位Cu 0.36o)%~3.85(I)%,Pb 0.57‘1)%~9.2to%,Zn 0.98to% 10.05‘1)%。(Pb+ 

Zn)4.53%。 

KT3:位于KT2之上东侧,平行产出,间距10m一40m,层位同KT2。顶板为砂质绢云板岩,底板为 

砂质绢云板岩、绿泥绢云板岩,含矿岩石有含铜铅锌绢云板岩、褐铁矿孔雀石菱铁矿方铅矿化构造角砾 

岩,矿体与围岩呈渐变。矿体长555米,向南被F,错失,向北至TC1后渐尖灭。矿体厚0.99m一6.74m, 

近南北走向。品位Cu 0.32to%~0.89o ̄%,局部含Pb 2.08to%,Zn 1.06o ̄% 2.34co%,(Pb+ 

Zn)4.42o ̄%。 

KT4:位于KT3之上东侧,特征与KT3类似,但矿化不连续,且规模较小,矿体厚0.99m一2.44m, 

品位Cu 0.61 co%一1.6∞%。 

KT5:沿打郭一鲁春断裂脉状产出。顶部岩石为流纹岩,底板为流纹岩,含矿岩石为构造角砾岩,矿 

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体长185m,厚1.86m~3.59m。矿体产状与断裂一致,北北西走向,品位Pb 

0.85o)%~12.66co%,Zn 0.086o ̄%~7.51(1)%,(Pb+Zn)8.79o ̄%。 2.3矿石质量 

金属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闪锌矿、铁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等。次生矿物: 

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白铅矿、水锌矿。脉石矿物:方解石、石英、绿泥石、萤石、绿帘石、绢云 

母等。 

2.4结构、构造 

自形一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包裹或包含结构、充填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 

斑状构造、块状构造、脉状构造。 

2.5矿石质量 

(1)矿石类型 

自然类型:据物相分析,分为氧化矿、混合矿、硫化矿三类。地表零星分布氧化矿、大部分及深部为 

硫化矿。据矿石构造划分为块状硫化物铜铅锌矿石及浸染状一细网脉状铜铅锌矿石。据含矿岩石类型分为 

含铜铅锌磁铁矿型、含铜磁铁矿型、含铜铅锌磁铁矿绿泥板岩型、含铜铅锌薄层大理岩型、含铜铅锌角砾 岩型等,以前四类为主。 

工业类型:按矿石种类及矿物组合可划分为6类:黄铜矿一方铅矿一磁铁矿型,黄铜矿一磁铁矿型, 

方铅矿一闪锌矿一磁铁矿型,菱锌矿一方铅矿(白铅矿)型,铜铅锌磁铁矿(化)大理岩型,铜铅锌磁 

铁矿绿泥板岩型。 

(2)化学成分 

全区共采集矿石光谱全分析4件,组合分析样5件及选矿试样中简项化学分析1件(表1、表2)。除 

铜、铅、锌外,矿石中的贵金属银已达伴生有益组分的评价指标,在选冶过程中,可综合回收利用,矿石 

中的铁可作副产品综合回收。 

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占82.7%,分配率为82.60%,次为孔雀石,硅孔雀石。其它金属矿物 

及脉石矿物中占有量较少,均呈包裹形式产出。贵金属银主要赋存于黄铜矿、闪锌矿及方铅矿中。 

3同位素 

3.1硫同位素 

样品采自矿区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测试结果表明(表3),矿床中主成矿期的 

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的矿物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极差小和变化小的特点。黄铁矿的 ̄i34S值为13.8%0~14.7%o,

 1期 赵灿华等:云南德钦鲁春铜铅锌多金属矿同位素及矿床成因 35 

表2岩石、光谱分析结果表 

Tab.1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Rocks 

(∞%) 

表2矿石简项分析结果表 

Tab.2 Simplified Item Analysis of Rocks 

表3鲁春矿区硫同位素组成 

Tab.3 S Isotope Composition of Luchun Orefield 

测试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36 云 南 地 质 30卷 

测试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室。中=( pb/2 ̄4pb~10.36)/(206pb/2O4Pb~9.5) 

极差0.9%0,平均值为14.3‰;黄铜矿的8 s值为13.8%0~14.3%0,极差为0.5%o,平均值为14.1%o;方 

铅矿的8 s值为12.6%0。既不同于岩浆岩的硫同位素组成(8 s值为0%0),也不同于变质岩的硫同位素 

组成(8 S值变化大),反映的是多源硫平衡的结果。 

3.2铅同位素特征 

试样采自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测试结果表明(表4):矿床中黄铁矿、黄 

铜矿和方铅矿的矿物铅同位素组成同样具有极差小和变化小的特点。各组比值变化区间为: Pb/ Pb为 

18.4981—18.5435,极差为0.0454; 昕Pb/拟Pb为15.5879~15.6571,极差为0.0692;枷Pb/ Pb为 

38.4298~38.6480,极差为0.2182。将分析数据投入卡农斯Pb~2o ̄pb~ ∞Pb(1960)三角坐标中,数据 

点均分布在一个很小的小三角形微区中,表现为正常普通铅的特征。铅同位素模式年龄计算:鲁春矿床的 

模式年龄为198.3Ma一199.9Ma,稍晚于矿区南部出露的白茫雪山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值220Ma~230Ma 

(云南地科所,1984)。与地质事实相符。 

3.3成矿年龄值 

块状硫化物矿石的矿物铅同位素计算模式年龄值为198.3Ma一199.3Ma,反映印支晚期有一次成矿。 

鲁春矿床局部地段有后期石英脉、石英~碳酸盐脉穿切矿体。脉体含有大量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 

锌矿,结晶粒度粗大。对后期石英一硫化物脉、石英一方解石一硫化物脉中的石英进行核磁共振分析 

(表5),石英矿物的年龄值为54.1Ma一135.0Ma,说明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再次成矿,并对早期形成矿 

(化)体叠加改造,并使其变富。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综合上述特征,认为鲁春铜铅锌矿属中一高温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有: 

表5晚期硫化物脉中石英的核磁共振分析结果 

Tab.5 NMR Analysis of Quartz in Late Sulfide Vein 

分析单位:成都理工学院应用核技术研究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