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 四川有色金属 Sichuan Nonferrous Metals ・9・
文章编号:1006—4079(2013)03-0009-06
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陈丰琪,钟康惠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昌都一兰坪双向弧后前陆盆地田,该矿床受地层、岩体及 北西一南东向断裂构造带控制,矿体赋存于交嘎组(Pz. )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和妥坝组 结晶
灰岩、凝灰岩中。本文通过介绍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结合矿体岩石化学 异常、物探等异常特征,初步分析了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认为该矿
床属于热液(层控)型矿床,具有可观的找矿前景。通过研究该矿床,也可为该地段相同或相似类型 矿床的发现提供理论及勘查技术方法上的参考。
关键词:热液层控;成矿模式;铅锌矿;优日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Youri Lead-zinc deposit,Eastern Tibet CHEN Fengqi,ZHONG Kanghui (College of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Eastern Tibet Youri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Changdu—Lanping bidirectional back-arc foreland basin.this depos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tratum,rock mass and NW—SE trending fault structure zone,the ore body contain in which is scrap limestone mud crystalline limestone and P3t which is crystalline limestone tuff. In this paper,by introducing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diggings features and metallogenic evolution,combining ore body petrochemistry abnormal and geophysical anomalies,the author has mad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ead—zinc deposits and established the metallogenic model,Therefore,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is deposit is a stratabound hydrothermal type mineral deposiL the deposit have considerable prospect.By studying the deposit,we can also supply the same or similar types of deposits found with reference on the theory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methods Key words:hydrothermal stratabound-type;metallogenic model;lead zinc deposit;Youri
1 区域地质背景
藏东优日地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在成矿区带上 属于北羌塘一昌都一普洱成矿带的昌都段Cu、Mo、Pb、
zn、 、Au、Hg、Sb、盐类成矿亚带。构造分区处于三
江弧盆系的昌都一兰坪双向弧后前陆盆地[21。
该地区位于昌都陆内裂谷带,中始新世末的早 喜马拉雅运动造成昌都陆内裂谷封闭,发生陆内褶 皱造山,形成中新生代陆内裂谷褶皱造山带[31。印支
期一燕山期一喜山期的碰撞活动形成了区域规模巨大
的北西一近南北向的弧行构造,发育了一系列的大型
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复式背向斜,并伴生一系列岩
浆弧带。在广泛的构造活动、造山作用下形成大规模
的冲断推覆、走滑拉分以及冲断作用和拉分作用造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1212010813025)。 作者简介:陈丰琪(1988-),男,硕士,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
第3期 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条带状展布,岩层产状在两翼较为稳定。妥坝组岩性
变化大,主要由深灰色、灰黄色长石岩屑石英砂岩、
石英砾岩、复成分砾岩、页岩夹灰岩、炭质页岩等组 成。往南夹玄武安山岩、细碧角斑岩及火山碎屑岩,
厚在400~1413m间。整合于夏牙村组(P3x)之下。岩
层在矿区出露较完整,矿区铅银铜矿体主要赋存在
该层与结晶灰岩接触带的凝灰岩中。
2-3侵入岩因素
在本区侵入岩出露很少,岩浆岩不发育。
美那贡花岗斑岩体( ):主要沿额艾普断裂
带切过的刚卡复式背斜南西翼部侵出,长4 km左右, 平均宽约500m,面积约1.6km ;岩体地表形态为长
条状,呈岩株产出。围岩为上三叠统砂、页岩;受热形 成斑点板岩等低级热接触变质岩,岩体岩性为石英
近长斑岩,呈浅灰色或肉红色,斑状结构。基质具似
粗面结构,斑晶为中长石(12%)石英(2%)角闪石基 质为钾长石(67%);石英(5%)斜长石(1O%);副矿物
磷灰石(<l%)。
德琼蚀变闪长玢岩(8 ):沿刚卡复式背斜核部
侵出,侵入时间推测属燕山晚期侵入体。据采样岩体
样本综合分析研究,该岩体元素分散,是无矿岩体。 本区侵入岩普遍伴有爆发角砾岩,斑岩体内外
蚀变发育,铅锌铜银等多金属矿化较明显,侵入岩带
在空间展布成NE向,这些横向构造很可能是深部 存在NE向断裂构造的反映同。
2.4矿体特征
优日矿区初步划分矿(化)体三条:I号矿体长
2800m,宽5-25m,平均厚度为1 1.10m,矿化体产状
240。-258。/_.36。--62。,主要以铅银为主,局部地段伴
生氧化铜,矿体的连续性较好,矿(化)体平均厚度 13.72m,平均品位Pb3.10%、Cu0.67%、Ag179.66x10—
6;Ⅱ号矿体长2750m,出露宽5-15m,平均厚度10.06m,
以铅银为主,伴生少量铜、锌矿物,在走向上具有出
露不连续的特征,初步分析结果为:铅品位为0.20— 10.61%,平均品位2.55%;铜品位0.14—12.08%,平均
品位为0.80%;银8.3—88.5×10—6;11I号矿化体长
500m,初步地质点控制宽10-20m,主要以铅铜为主,
矿石主要以团块状、脉状、复脉状为主;也可见浸染 状、星点状分布。
2.5矿石特征
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辉银矿,黄铜矿、黄铁
矿、孔雀石及蓝铜矿等组成。脉石矿物主要有重晶
石、石英、方解石等。矿体地表主要为方铅矿、蓝铜
矿、孔雀石、闪锌矿;矿体深部主要为方铅矿、蓝铜矿
为主。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等粒状 结构,构造由条带状,浸染构造为主,团块状、斑点构
造之次。
矿体矿石以角砾状、网脉状、浸染状、致密块状
结构为主。角砾状矿石是断裂破碎带中矿体的主要 矿石类型,脉状矿石是细矿脉沿岩石节理裂隙贯人,
矿脉宽度一般小于1.5cm,最大者可宽达3-8em。浸
染状矿石,是与围岩发生交代、置换,在围岩岩石中
形成铅锌矿小团块或流纹状铅锌矿细脉。
3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
3.1 围岩蚀变
由于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围岩主要由
碳酸盐岩等地层构成,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61。主要
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 化。
(1)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主要集中分布于生
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页岩夹
灰岩、炭质页岩中,灰岩体呈细脉状充填于页岩的层
间、节理、裂隙中。 (2)黄铁矿化:蚀变的强弱与含矿程度呈正相
关,黄铁矿化在矿体围岩发育普遍,黄铁矿团块或星
点状他形晶形较多,少数也有完整的立方体晶形,粒
径1-2mm,黄铁矿化与铅铜矿化关系也很密切,黄铁 矿化越强,铅铜矿化程度亦高,硅化、黄铁矿化主要
妥坝组( )凝灰岩中较普遍。
(3)重晶石化:外围岩石较为破碎,重晶石化较为
发育,可见硫酸钡等低温热液矿物充填破碎裂隙中。 (4)碳酸盐化:碳酸盐化在交嘎组( )结晶灰岩
中较为普遍,Ⅱ号矿体主要赋存在结晶灰岩构造中,
碳酸盐化蚀变程度与铅锌铜银矿化关系密切,呈正 相关。
・12・ 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第3期
3_2矿化
主要矿化类型为方铅矿化、孔雀石化、褐铁矿
化;铜铅矿物主要以浸染状、星点状产出。
方铅矿化:为岩浆期后的中温热液产物,在破碎
岩石中形成铅锌矿体或表现为方铅矿呈细脉充填于
灰岩的裂隙、节理中,呈稀疏浸染状散布于灰岩中, 方铅矿是一种灰色的硫化铅。
孔雀石化:矿体外围裂隙与节理之中可见少量
分布孔雀石,可作为铜矿床直接找矿标志。
褐铁矿化:沿破碎带分布,主要呈细脉充填于裂
隙中或与矿石矿物共生。
4矿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
4.1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优Et矿区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与分散特征
与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背景值如表l[71。
从表中可以看出: (1)二叠统地层中Au、Ag、Cu、Pb、zn五元素测
区背景值均高于区域背景值,说明五元素在本区趋
于富集,为矿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化的主要矿源层。 (2)表中Pb的背景值为52.7xlOr6,离差为53.2× 1ar6,变化系数为1.Ol。反映了地质事件中Pb元素含
量的不稳定性,同时也说明测区内Pb成矿的可能性。
(3)表中矿化体的围岩一火山凝灰岩中Ag、Cu、
Pb、Zn四元素,不但背景值高,离差大,而且变化系数也
较大说明成矿事件中,火山凝灰岩提供了一定的成矿 物质,这为火山凝灰岩为矿源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4-2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从优日矿区激电测量视电率、视极化率剖面平
面图(图2)可以看出,该异常带由南至北,其反映宽
度由宽变窄,最宽处可达400m左右,这在异常带的
南半部分最为明显(主要反映于480—540线问),最
窄处仅20m左右。另外,在该异常带的北半部分,总 体上异常宽度较之于南半部分在宽度上要窄,但在
680线上也反映出一宽度相对较大的局部异常,宽度
在300m左右。在优日矿区,可以明显看出测线的东
部反映为相对高阻低极化特性,而西部则反映为相 对低阻低极化特性。在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特性上,
含原生硫化矿物的矿体与矿区内其它各类岩性问的
差异是较明显的,因此,通过在该矿区内开展激电
表1主要指示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特征表 Tab.1 The major indicator elemen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rocks
\名称 紫红色 杂色砂 火山凝 矿化体 结晶 矿区异 区域 元素\ 砂岩 砾岩 灰岩 灰岩 矿区 常下限 背景值
\ (28件) (48件) (36件) (18件) (54件) 背景值 值 f1:20万) \ X 1.2 1.5 1.6 1.6 1_3 1.4 1.28 S 0_3 0.7 0.7 0.6 0.5 0.6 AI1 CV 0.25 0.47 0.44 0-38 0.40 0.43 CA 2.6 X 0.45 0.65 3.8 46 0.50 0.72 0.08 S 0.10 0-33 7.7 73 0-42 0-42 Ag CV 0.22 0.51 2.03 1.59 0.84 0.58 CA 1.56 X 30.7 23.4 78.1 1O11 19 52 17.1 S 16.1 17-4 150.7 1322 16.8 42 Cu CV 0.52 0.74 1.93 1-31 0.88 0.8 CA 136 X 70.5 24.2 351 7162 52 52.7 20 S 29-4 16.9 374 8577 24.7 53.2 Pb CV 0.42 0.70 1.07 1.20 0.47 1.01 CA 159 X 69.8 29.5 56.1 1l24 40.6 53.1 45 S 46.8 16.1 53 3335 24_3 33.9 Zn CV 0.67 0.55 0.95 2.97 0.60 0.64 CA 12O.9
注:Au单位为oJxl Or9,其余为oJxlOr6 工作来寻找隐伏矿体及与成矿有
关的构造蚀变带的地球物理前提 是存在的。
结合优日矿区地质及岩(矿)
石电性资料分析认为,剖面东部的
高阻异常基本反映于交嘎组结晶 灰岩、泥质灰岩中,符合灰岩的高
阻低极化特性,所以东部高阻低极
化异常应为结晶灰岩及泥质灰岩
所反映;西部低阻异常则对应于妥 坝组角砾砂岩及甲丕拉组的紫红
色砂岩,与电性参数测定中所反映
的此两类岩性的电性特征相吻合,
在位置上基本重合。在地质资料的
反映情况中,矿体恰好位于灰岩与 火山凝灰岩的接触部位,而高极化
特性也正好与矿区内原生硫化矿
物的电性特征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