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技术探讨

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技术探讨

2010年11月 炼油技术与工程 PETROLEUM REFINERY ENGINEERING 第40卷第1 1期 

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技术探讨 孟庆飞郝天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河北省沧州市061000) 

摘要:为了解决MTBE产品总硫高的问题,在分析液化石油气中硫化物的形态、分布规律、现有脱硫精制技术 现状后,得出造成液化石油气精制后总硫偏高的原因是现有工艺的不足,用GL助溶法组合工艺精制液化石油气, 使产品MTBE总硫降低到50 txg/g。通过采用组合工艺,降低了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解决了MTBE总硫高的问题。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脱硫醇COS MTBE 1 深度脱硫的必要性 炼油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和延 迟焦化装置,其中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是生产丙 烯和MTBE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对资源综 合利用不断加深的要求,焦化液化石油气也被作 为生产丙烯和MTBE的原料。在生产MTBE的过 程中,与甲醇一样,硫醇与异丁烯也能发生醚化反 应,同时还可能发生自醚化反应;再加上MTBE对 硫化物有比烃更高的溶解性,在MTBE与醚后碳四 蒸馏分离时,碳四原料中的硫化物几乎全部被产 品MTBE所富集。由于焦化液化石油气中异丁烯 含量较低,若液化石油气脱硫精制不彻底,将造成 产品MTBE的硫含量高得惊人。某企业生产 MTBE的原料为催化裂化和焦化液化石油气各占 一半,液化石油气精制后总硫浓度不大于343 mg/m ,但产品MTBE的硫质量分数却高达 3 mg/g。由于MTBE具有硫化物的溶解特性、分 子结构的不稳定性和自身溶于水等原因,从产品 MTBE中脱硫是相当困难的。鉴于以上原因,液 化石油气深度脱硫是非常必要的。 2硫化物分布规律及深度脱硫的可行性 正常情况下,精制前液化石油气中主要含有 H,S、甲硫醇、乙硫醇、少量COS和CS:、甲硫醚等 含硫化合物;吸收稳定操作不正常时,也会夹带微 量丙硫醇、丁硫醇和噻吩。 尽管液化石油气中各硫化物的含量差别很 大,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H s含量最 高,至少能占到总硫含量的90%或更高。H S质 量分数低的可在几百个 gig,高的可达几万个 txg/g。影响H s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料和操作 两方面,原料的硫含量越高,液化石油气的H S 含量就越高。操作时稳定塔操作压力越高、不凝 气排放量越少,液化石油气中的H:S含量就越 高;另外,压缩富气是否注氨、注水对H S含量影 响也非常大。脱除H,S后,硫醇硫含量最高,占 到全部有机硫的90%左右。而羰基硫和甲硫醚 等的质量分数总共不超过10%。表1列出了催 化裂化液化石油气精制前所含硫化物的形态及分 布。焦化液化石油气的硫含量更高,其有机硫质 量浓度一般在2 000~4 000 rag/m ,约为催化裂 化液化石油气的10倍 。 表1 精制前硫化物的形态及分布 Table 1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ulphide be ̄re LPG refining 

从表1硫化物的分布规律看,液化石油气中 硫化物主要为H:S和硫醇,一般企业都有液化石 油气脱H S和硫醇的措施。在脱H:S和硫醇的 过程中,COS也可部分被脱除。理论上讲,催化裂 

收稿13期:2010—08—24。 作者简介:盂庆飞,工程师,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辽阳分院有 机化工系化工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联系电话:0317— 3551792.E-mail:mengqfl973@yahoo.COIl1.cn 第11期 孟庆飞等.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技术探讨 化液化石油气硫质量分数可以降到5 g/g以下, 焦化液化石油气硫质量分数也可以降到30 g/g 以下。可见,通过完善液化石油气脱H S和脱硫 醇措施、改进操作,液化石油气精制后总硫质量分 数可控制到10 g/g以下,实现产品MTBE的总 硫质量分数在50 g/g左右是可能的。 3脱硫技术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液化石油气脱硫精制一般包括胺吸收 脱}I’s、预碱洗脱H s、抽提氧化脱硫醇,极少配 套脱羰基硫。大多数企业液化石油气精制后总硫 含量远高于理论值;尤其是焦化液化石油气硫浓 度能降低到343 mg/rfl 以下的较少,极个别的有 600~800 mg/m 。精制后工业液化石油气中的硫 化物组成,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物。针对液化石 油气脱硫的现状与不足分析如下。 3.1胺吸收脱H,S技术 脱H s普遍采用醇胺水溶液化学吸附工艺。 根据原料的性质、酸性气含量和C含量与s含量 比值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醇胺功能配方溶剂、灵活 调整吸收塔板数和负荷,进一步降低能耗是该技 术未来努力的方向。大部分企业都能将H S浓 度控制在20 mr//TI 以下;但也有不少企业受落后 的总硫指标的影响,并不严格控制脱后硫化氢的 含量 。一些过去加工低硫原油的企业甚至没 有胺吸收脱H,s装置,给后续的脱硫醇和丙烯精 制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也会造成精制后液化石 油气铜片腐蚀不合格。因此,脱后H s浓度控制 在10 mg/13"1 以下比较理想,太高会加重后续精制 的负荷,使碱渣排放量增加;太低会使能耗增加。 另外,引起溶剂降解的原因分析不清,功能成 分和有害物的分析化验方法不健全,降解及夹带 造成的溶剂消耗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时常对 脱硫醇操作形成冲击。 3.2预碱洗脱H,S技术 液化石油气预碱洗脱H S技术一般与脱硫 醇技术组合在一起,是用液体NaOH进一步降低 液化石油气中的H:s含量。理论上能将H:s完 全脱除,一方面避免H,S在脱硫醇段与NaOH反 应,降低循环的溶剂量及碱液浓度,缩短脱硫醇溶 剂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避免Na,S溶剂再生时发 生下列生成元素硫的反应,造成液化石油气精制 后铜片腐蚀不合格。 2Na2S+2H20+O2—— 2S十4NaOH 2NaHS+NaHSO3 3S+3NaOH 从设计到生产未给予预碱洗足够重视。设计 没有明确的控制参数,生产没有明确的预碱洗操 作控制指标。 首先,碱液与液化石油气接触不充分是预碱 洗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卧罐一般采用文氏管 混合,立罐一般采用液化石油气鼓泡混合。由于 液化石油气与碱液的密度差较大,很难保证H:s 和碱液的接触效果。加之间断换碱,没有明确的 控制指标,所以,不能保证预碱洗后H S质量分 数低于0.1 g/g。 其次,不重视预碱洗的沉降分离。胺吸收脱 H,S携带溶剂的问题本应在预碱洗段解决,但却 经常造成后续脱硫醇段的操作困难。富集了高浓 度H2S的胺液和预碱洗碱液集中进人脱硫醇段, 造成的冲击比没有预碱洗更为严重。 此外,有的学者提出采用固体碱代替液体碱 进行预碱洗,以减少排渣。但因其效率低、投资 高,不节能减排,故不具有工业推广价值。 3.3脱硫醇技术 Merox抽提氧化法是液化石油气最广泛采用 的脱硫醇技术,其依据的原理是硫醇的弱酸性和 硫醇负离子易被氧化生成二硫化合物,反应方程 式如下: RSH+NaOH RSNa+H2O 2RSNa+1/202+H20——}RSSR+2NaOH 首先由强碱(NaOH)与硫醇反应生成硫醇钠, 硫醇钠溶于碱液从液化石油气中脱除;溶于碱液中 的硫醇钠部分形成硫醇负离子,硫醇负离子在催化 剂的作用下被空气氧化为二硫化物,二硫化物为油 状,从碱液中脱出,使NaOH得到再生l2 J。 Merox抽提氧化法再生一般都采用散堆填料 塔,抽提采用静态混合器、填料塔和纤维膜接触器 等。由于液化石油气黏度小、与碱液的密度差较 大,所以剂烃两相充分接触较困难。填料塔易沟 流,造成铜片腐蚀不合格。纤维膜接触器优点是 剂烃两相无需强混合就可实现充分接触,避免了 油品带剂和需要较大的沉降分离设备。但是纤维 膜容易被结垢污染,同时不适合高硫负荷下的抽 提反应。碱吸收原料和再生空气中的CO 形成 碳酸钠,碳酸钠溶解度较低,极易结晶析出l3]。 某厂汽油脱硫醇纤维膜设备,使用前两年效果良 一18一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40卷 好,到第三年失效,检修发现纤维膜上结有大量污 垢。使用纤维膜接触器时,剂烃比小且是顺流接 触,并且纤维对碱液有较强的吸附性,造成硫醇钠 溶解困难,脱硫效果变差。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存在的问题为脱后总 硫含量较高、铜片腐蚀不合格和排渣量大等,精制 后液化石油气中含有较多的二硫化物,实质问题 是抽提和再生效果差,其中再生效果差是核心问 题。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反应的难点在再生,再生 不好会导致循环溶剂中硫醇钠的浓度偏高,一方 面制约了抽提脱硫醇精制的深度,另一方面又提 高了催化剂、碱对二硫化物的增溶作用,使循环溶 剂携带较高的二硫化物,这两方面都导致液化石 油气精制后总硫含量偏高。 另外,传统工艺再生催化剂溶于溶剂,与溶 剂循环于抽提和再生,在进行抽提反应时,溶解 氧在催化剂作用下使部分硫醇钠转化成二硫化 物-4]。尽管有些企业采用了严格的二级反抽提 措施,但由于以上原因,精制后二硫化物含量依 然很高。 有的学者推出无碱固定床直接转化脱硫醇工 艺和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后固定床补充精制等技 术。前者因投资高、精制后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 高,不具推广价值;后者因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 完全能够确保液化石油气的精制质量,必要性 不大。 3.4脱羰基硫技术 在常温、无水、无碱性催化剂存在时,COS呈 中性,无腐蚀性,且COS占总硫含量指标甚微,一 般没有专门考虑脱除羰基硫的问题。一些企业液 化石油气的羰基硫含量较高,要实现深度脱硫,羰 基硫也将成为影响因素。 4 GL助溶法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 根据液化石油气所含硫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特 点,在分析现有脱硫工艺技术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组合技术,并同时深 切关注了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主要措施 可概括为功能强化、设施简化和节能减排三方面 的内容。其核心是GL助溶法强化脱硫醇技术。 4.1 加入专用功能强化助剂 功能强化助剂的加入,提高了抽提能力和再 生活性。某企业在传统工艺装置上采用功能强化 助剂,一级抽提就将焦化液化石油气的总硫浓度 降低到100 mg/m。以下。功能强化助剂同时增加 羰基硫在溶剂和碱液中的溶解度,促进羰基硫的 水解和脱除,获得更高的脱硫深度。 oH— COS+H,0—_-+H。S+CO, 

4.2实现常温再生 通过强化再生,实现了常温再生,简化了流程 和控制,降低了投资和操作费用。通过高效再生 催化剂、改善剂风混合效果、再生塔增加反抽提油 等措施,实现三相}昆合氧化再生,增强了再生反应 推动力,强化了再生效果,降低了循环溶剂中硫醇 的浓度,减少了二硫化物的夹带量。 4.3消除再生的副反应 采用固定床催化剂技术减弱溶解氧的影响, 消除抽提反应时发生的再生副反应。通过固定床 催化剂技术,减少或避免了抽提反应时硫醇钠在 催化剂存在时的氧化反应,减少生成二硫化物。 4.4选用静态混合器 选用静态混合器与筛板塔或纤维膜科学组 合,作为溶剂和液化石油气的接触设备。充分利 用静态混合器投资小、混合效果好,萃取塔逆流多 级接触反应推动力大和纤维膜具有的接触充分且 分离效果好等优势的组合,在提高脱硫醇深度的同 时,降低剂烃比,减少水洗水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4.5 改善预碱洗剂烃接触方式和时间 改善预碱洗剂烃接触方式和时间,提高处理 效果,将胺吸收脱H S后残余的H s和CO:尽可 能脱除,制定明确的预碱洗精制控制指标;同时改 善预碱洗过程的沉降分离效果,严格限制预碱洗 带碱渣,以保护脱硫醇溶剂的使用寿命,减少 排渣。 4.6对氧化风实施除CO 预净化 采取这一措施后,可进一步延长脱硫醇溶剂 的使用寿命,减少排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