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口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手册

城口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手册

城口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手册一、转户原则充分尊重农村居民的意愿,自愿转户,自愿退地,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二、城口县户籍制度改革总体目标城口县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分两个阶段推进:1、2010至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9000余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13.48%上升到30%。

2、2012至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到2020年,县城集聚10万人,各乡镇聚集城镇居民5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

三、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申请条件、手续、办理方式及相关证明解释(一)购买商品房转城镇居民(3个工作日办结,派出所审批)1、申请条件农村居民购买商品房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手续(1)入户申请书;(2)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3)房产证明;(4)有随迁人员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申请方式申请人在购房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二)务工经商转城镇居民(3个工作日办结,派出所审批)1、申请条件农村居民务工经商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应具备下列条件:(1)主城九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远郊(区)县城3年以上;(2)具备合法稳定住所。

2、申请手续(1)入户申请书;(2)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3)住房证明;(4)有随迁人员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申请方式申请人在务工经商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三)投资兴办实业转城镇居民(3个工作日办结,派出所审批)1、申请条件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应具备下列条件:(1)主城九区3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1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远郊区县城3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者1年纳税2万元以上;(2)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2、申请手续(1)入户申请书;(2)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3)住房证明;(4)纳税证明;(5)有随迁人员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申请方式申请人在投资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四)农村居民就近就地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农村居民自愿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方式持本人及随迁人员户口簿、入户申请表、在户籍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五)三投靠人员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农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自愿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手续(1)入户申请书;(2)本人及投靠人员的户口簿;(3)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申请方式申请人在入户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六)成年子女投靠父母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农村籍成年子女自愿投靠城镇身边无子女的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手续(1)入户申请书;(2)本人及子女的户口簿;(3)有随迁人员的,需要提供随迁人员的户口簿、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七)大中专学生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大中专学生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方式持本人户口簿、录取通知书或就读证明,到入户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八)优秀农民工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本县籍优秀农民工及其他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自愿转户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手续(1)入户申请书;(2)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3)优秀农民工证书或者文件;(4)有随迁人员的,需提供结婚证及其他亲属关系证明。

3、申请方式申请人在务工经商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九)农村五保对象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本市农村籍五保对象自愿转户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方式申请人持户口簿、五保对象证明,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十)农村籍退役士兵(官)转城镇居民(当场办结)1、申请条件本市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退役时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2、申请方式申请人持入户申请书、退役士兵(官)证明、本人身份证,在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农转城办理窗口申请办理。

(十一)相关证明材料的解释入户申请书:入户地派出所提供规范转户申请表,由申请人填写。

户口簿:是指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颁发的登记簿,需加盖户口专用章。

居民身份证:是指公安机关颁发的居民身份证,遗失补办,主城区5个工作日,远郊区县10个工作日领证。

房产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按揭合同、遗失的凭房管部门的证明材料。

住房证明:居住公租房、廉租房,由房管部门出具租住证明;居住单位宿舍,由用工单位提供居住证明;在亲属处居住,由亲属提供居住证明;租赁私房,凭租房合同或协议。

务工证明:包括劳动合同、用工协议或其他用工证明,连续在多个单位工作过的,应分别到工作单位开具务工证明。

经商证明:是指工商营业执照。

结婚证明:是指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的结婚证,遗失后到原办理部门补办。

亲属关系证明:是指能证明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具体可由公安派出所、村社或由单位出具。

纳税证明:是指税务登记部门出具的纳税凭证。

就学证明:是指招生录取通知书或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出具的在校证明。

优秀农民工证明: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农民工证书或表彰文件;或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年度的表彰文件。

农村五保户证明:是指由县民政部门颁发的五保证或证明材料。

退役士兵(官)证明:是指部队颁发的退役证明,或县民政部门出具的退役证明。

四、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待遇按照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和充分考虑城镇承受能力的原则,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和城市社保、教育、住房、就业、医疗“五件衣服”,为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

(一)关于自愿退出农村土地的补偿问题农村居民转户后,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置农村土地,不强制农民退出土地。

农村居民转户后自愿退出土地的,按以下标准补偿。

1.自愿退出承包地的补偿现以城府【2010】240号文件确定标准(最终以市上平衡批复为准)如下:(1)坡度25度以内(不含),人均承包地面积2亩以内(含2亩),每亩每年补偿600元。

(2)坡度25度以内(不含),人均承包地面积2亩以上,每亩每年补偿500元。

(3)坡度25度以上,人均承包地面积2亩以内(含2亩),每亩每年补偿400元。

(4)坡度25度以上,人均承包地面积2亩以上,每亩每年补偿300元。

说明:1.补偿年限:自转户之日至2027年12月31日。

2.数据确认:退出的承包地以退出时的现状为准,坡度以专业部门用科学方法测量数据为准,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为准。

人均承包地是指集体经济组织中,承包人口人均获得的承包土地面积。

计算人均承包地面积时,使用2010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

2.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补偿一是房屋补偿:钢砼结构300-33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240—300元/平方米,砖木结构165—240元/平方米,土墙结构135—180元/平方米,简易结构45—120元/平方米(具体以城府发【2008】33号文件为准)。

二是构筑物补偿:具体以城府发【2008】33号文件为准。

三是宅基地使用权补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按渝国土房管【2010】384号文件规定每亩不低于9.6万元,具体补偿标准以县国土房管部门制定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补偿管理办法及地票价款使用监管具体实施细则为准。

(二)关于3项保留的问题一是保留林地使用权。

农村集体林权已经确权到户,继续保留,转户居民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

二是保留计划生育政策。

农转城人员在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后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

三是保留农村各项补贴。

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

(三)关于5项纳入的问题农村居民转户后社保、教育、住房、就业、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一是社会保障。

凡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均可参加养老保险。

具体分三种情况,凡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并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或已经失去土地的,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享受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优惠政策,这类政策缴费低,待遇高;未退出宅基地的,有用人单位的,由单位统一组织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没有条件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国家对农民工在城镇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在农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市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将另行研究制定。

此外,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二是教育保障。

本县中小学校对农村居民转户进城适龄儿童入学没有购房入户及居住年限等特殊要求,转户居民子女可在转户后就近的学校插班入学。

农村籍学生户口转移后,父母年满60周岁以上,其独生女学生继续享受高考加分政策。

符合规定的学生参加司法考试,继续享受放宽学历条件和放宽合格分数线政策。

三是就业保障。

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属于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其在城市稳定就业;自主创业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

四是住房保障。

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转户居民,可以获得与征地标准的住房及其构附着物补偿、宅基地使用权补偿。

鼓励转户居民购买普通商品房,符合条件的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五是医疗保障。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均可参加报销范围和标准都高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同时,转户居民也可以选择继续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

五、具体案例对比分析案例1:张某,今年66岁,居住在某敬老院,系该区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享受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200元。

自重庆市推行城乡户籍改革后,张某按照户改相关程序由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享受城市“三无”待遇,每月享受城镇低保275元,每人每年3300元,比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多了1100元/年。

案例2:刘某,今年63岁,未婚,居住在某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经本人申请,民政局审批,刘某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方式为:散居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1700元。

自重庆市推行户籍改革后,刘某按照户改程序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在镇中心敬老院居住,并享受城市“三无”待遇,每人每年3300元,比农村五保散居供养标准整整多了1600元/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