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贸易组织第五章非关税措施协议
世界贸易组织第五章非关税措施协议
(三)控制、检验与批准程序 1.不得有意延误时间,并且该程序对进口产品与 国内产品平等地适用。 2.应通知申请者每一程序的标准办理期和预计的 办理期,负责审批的机构应及时对申请资料予以 审查,并告知不足之处,以便采取改进措施。 3.费用应公开,在收费上应贯彻国民待遇原则与 最惠国待遇原则。 4.抽样及厂家的选择应合理、必需,应将检验给 进口商造成不便降到最低程度。 5.应建立复审程序,以便于对不适当的审批行为 予以纠正。
(五)合格评定程序 1.含义 确定产品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程序。 2.可分为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三种形式 (1)认证。认证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 产品认证是证明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法规或标准。 包括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等。 体系认证是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法 规或标准。 (2)认可。认可指权威机构确认某一机构或个人 具有从事特定任务或工作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商业意义上正常进口的货物。 以下情况则不适用该协议。 1.倾销或补贴货物的进口。 2.非商业性进口。 3.非直接进口。 (三)海关估价方法 6种方法按顺序实施。但进口商可要求颠倒使用 第4种倒扣价格方法和第5种计算价格方法的顺序. 种倒扣价格方法和第5种计算价格方法的顺序.
1.成交价格 成交价格是货物出口到进口方时实付或应付的 价格(如发票价格)。进口方海关可根据具体情 价格(如发票价格)。进口方海关可根据具体情 况对成交价格进行调整。 况对成交价格进行调整。 符合以下条件: (1)买方对货物处置或使用权不受任何限制。 (1)买方对货物处置或使用权不受任何限制。 (2)卖方不得在买方购买进口货物时设定某些影响 (2)卖方不得在买方购买进口货物时设定某些影响 销售或价格的条件。 (3)买方不得将对货物的转售、处置或使用产生的 (3)买方不得将对货物的转售、处置或使用产生的 收益直接或间接返回给卖方,除非对成交价格进 行适当调整。 (4)买卖双方之间不得存在特殊关系。 (4)买卖双方之间不得存在特殊关系。
3.成员义务 (1)基于国际标准。 (2)与国际标准不符的技术法规,应公布,通告。 )与国际标准不符的技术法规,应公布, ①公布;②通知世贸组织和其他成员;③给其他 公布;②通知世贸组织和其他成员;③ 成员合理时间,并充分考虑其意见。 (3)按产品的性能阐述技术法规。 (3)按产品的性能阐述技术法规。 (四)技术标准的制定、采用与实施 1.技术标准的定义 1.技术标准的定义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 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 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第五章 非关税措施协议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非关税措施协议的背景、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1.《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2.《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2.《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3.《海关估价协议》; 3.《海关估价协议》 4.《原产地规则协议》; 4.《原产地规则协议》 5.《装运前检验协议》; 5.《装运前检验协议》 6.《进口许可程序协议》。 6.《进口许可程序协议》
二、主要内容 (一)宗旨和规则适用 1.宗旨:指导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正当的技术性措施, .宗旨: 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保证这些措施不构 成不必要的国际贸易障碍,并为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提 供共同认可的基本准则。 技术性措施指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 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合法目标主要包括: 合法目标主要包括: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或安 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保证出口产品 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 程序等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 2.规则适用:适用所有产品,不适用政府采购、卫生与防 .规则适用: 疫措施。
(二)原则 1.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1)非歧视原则。不应在外国产品之间或本国产 品与外国产品之间产生歧视待遇。 (2)透明度原则 ①采取无国际标准或与国际标准有实质性差别的技 术措施时,应提前公布并通报WTO。 术措施时,应提前公布并通报WTO。 ②应给予其他成员合理的时间,以便熟悉和提出书 应给予其他成员合理的时间,以便熟悉和提出书 面意见。 2.发展成员的差别和优惠待遇 2.发展成员的差别和优惠待遇 (1)不应期望发展成员采用不适合其发展、财政和 (1)不应期望发展成员采用不适合其发展、财政和 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
(2)即使存在国际标准,发展成员仍可按照特定的 (2)即使存在国际标准,发展成员仍可按照特定的 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某些技术性措施 (3)应确保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对发展成员有特殊 (3)应确保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对发展成员有特殊 利益的产品的国际标准。 (4)经发展成员方请求,“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 (4)经发展成员方请求,“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 可以免除该国履行TBT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义务。 可以免除该国履行TBT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义务。 3.必要性规则; 3.必要性规则; 4.贸易影响最小规则; 4.贸易影响最小规则; 5.合理性规则; 5.合理性规则; 6.协调规则; 6.协调规则; 7.等效规则. 7.等效规则.
(三)技术法规的制定、采用与实施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是贸易技术壁 垒核心内容,也是贸易技术壁垒的三要素。 1.技术法规定义 技术法规是指强制性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与 产品特性有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定。 2.总的原则 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技术规定。除非由于气候因 素、地理因素、基本技术问题等原因,成员采用 这些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无法达到合法目标。
第二节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一、产生背景 (一)卫生措施引起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二)47GATT卫生措施的约束力不够,要求不具体 (二)47GATT卫生措施的约束力不够,要求不具体 (三)“乌拉圭回合”达成了《 (三)“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 生措施协议》 生措施协议》 (四)SPS与相关协议的关系 (四)SPS与相关协议的关系 1.与《农业协议》的关系 1.与 农业协议》 卫生措施属于商品检验,主要涉及协议》基本上一致,但领 域不同,如鱼及鱼制品不适用《农业协议》 域不同,如鱼及鱼制品不适用《农业协议》。
(3)植物。保护成员领土内植物的生命免受外来病虫害 传入危害; (4)病虫害。防止外来病虫害传入成员领土内造成危害。 具体措施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特别 是最终产品标准;工序和生产方法;检测、检验、出证 和审批程序;各种检疫处理;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 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与食品安全直接有关的包装和 标签要求等。 (二)应遵循的规则 1.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地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2.科学实施原则 应以科学为依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3)相互认证。相互认证指认证或认可机构之间 通过签署相互承认协议,彼此承认认证或认可结 果。 3.进行合格评定的纪律 (1)应遵循非歧视原则,并不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 )应遵循非歧视原则, 要的阻碍。 (2)以国际标准化机构指南或建议,作为合格评 定程序的基础。 (3)评审程序应及时完成,并公布每一项合格评 定程序的期限。 (4)各种资料的提供应限于合格评定所必需的范 围,并保密。 (5)已采用的合格评定程序及时公布。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一、产生背景 (一)技术性措施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二)技术性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 用 (三)技术性措施差别给生产者和出口商造成了困 难。 (四)技术性措施被用做贸易保护手段,成为技术 壁垒。 (五)乌拉圭回合达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五)乌拉圭回合达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TBT )。 )。
3.以国际标准为制定原则 (1)根据国际标准制定本国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2)实施比国际标准更严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必须有 )实施比国际标准更严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科学依据,或符合成员方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确定的 “适当的保护水平”。 适当的保护水平” 4.“措施等效性”原则 措施等效性” 同等对待出口成员达到要求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5.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 (1)风险评估 (2)适当保护水平的确定 6.接受“病虫害非疫区”和“病虫害低度流行区”的概 .接受“病虫害非疫区” 病虫害低度流行区” 念 7.透明度 (1)没有国际标准或与国际标准不同的卫生与植物卫生 措施,应公布和通知,并做出解释。 (2) 设一个咨询点,答复其他成员方所提出的问题,并提 供有关文件。
2.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 标准化机构的行为要求,体现在《技术性贸易 标准化机构的行为要求,体现在《 壁垒协议》附件3 良好行为守则” 壁垒协议》附件3 “良好行为守则” : (1)非歧视原则,并且不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 (1)非歧视原则,并且不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 障碍或影响。 (2)基于国际标准。 (2)基于国际标准。 (3)透明度原则, (3)透明度原则, 标准应及时公布和通知。
(四)对发展中成员的差别和优惠待遇 1.应考虑发展中成员的特殊需要。 2.向发展中成员提供技术援助。 3.发展中成员可推迟2年执行《协议》。提出请求, .发展中成员可推迟2年执行《协议》 可有时限地免除全部或部分义务。 (五)管理机构与争端解决 1.管理机构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负责该协议的执行。 2.争端解决 适用《争端解决》 适用《争端解决》的规定。但涉及到专门的技 术问题时,专家组应向经与争端双方协商而挑选 的专家进行咨询。
第三节 海关估价协议 一、产生背景 (一)含义和问题 1.含义 为征收关税等目的,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的方法和程序。 2.海关估价的问题 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人为逃避关税而故意 低报、漏报或瞒报价格;另一种是海关为增加税 收或保护国内市场,而高估货物的完税价格。
(二)《海关估价协议》 (二)《海关估价协议》的产生过程 1.《1947GATT 》第7条规定。海关估价以进口商 品“实际价格”为准。但允许自由选择估价方法, 实际价格” 使操作不明确。 2.1979年GATT东京回合谈判达成的《海关估价守 1979年GATT东京回合谈判达成的《 则》,它第一次统一了海关估价的规则。 3.“乌拉圭回合”达成了《海关估价协议》 乌拉圭回合”达成了《海关估价协议》 二、《海关估价协议》 二、《海关估价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1.建立公平的、统一的和中性的海关估价制度, 杜绝任意或虚假的海关估价。 2.以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为海关估价的基础。 3.国内立法与协议一致,使进口商可以判断应缴 纳多少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