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若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口对鼻、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两次:救护员将 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 紧伤病员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孔逸 出。深吸以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 口唇周围,缓慢持续将气体吸入(吹 气时间约2秒钟),同时观察病人胸 部起伏。成人每5-6秒钟吹气1次,吹 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正常成人的 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每次吹 气气量700-1100毫升(伤病员胸廓明 显抬起)。吹气完毕,救护员松开捏 鼻的手,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伤病员胸部回落情况,准备进行第二次 吹气。 如果初次吹气不成功,要重新开放气道,再进行吹气;若伤病员的胸部 仍不起伏,按照无反应伤病员的气道异物梗阻救治法进行救治(祥见本 章帝四节)。
第二节 心肺复苏术
一、心肺复苏术适用的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者。最 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其他有电击、溺水、 创伤、中毒、窒息等疾患。 有关数据资料表明,70%的冠心病患者 死于院外,从死亡时间看,40%死于发病 后的15分钟内,另30%死于发病后的15分 钟至第二小时内。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依据 (1)突然意识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 (3)瞳孔散大。 (4)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三、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 判断呼吸→呼叫“120” →放置正确体位→打 开气道→判断呼吸及人工呼吸→判断循环、 除颤及人工循环→五组心肺复苏(30︰2) 后重新判断。
第三节 现场救护的步骤
一、判断意识 注意成人,儿童的区别。 二、高声呼救 包括120等 救救电话需报告内容: 1、联系电话与姓名等; 2、现场确切地点; 3、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说明事故简况; 5、现场所采取的哪些救护措施; 三、救护体位 意识不清、昏迷、醉酒等采取仰卧位,置于硬板床或硬地板上,复苏时注意伤病员的头、 颈、脊柱以及骨折部位的保护。 复苏成功后,将其转为复原(侧卧)位。 四、打开气道 五、判断呼吸与人工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方法: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鼻嘴。 六、检查循环体征与人工循环 主要是检查大动脉的搏动。 七、紧急止血 八、局部检查 无生命危险时检查有无出血、骨折、脏器脱出、皮肤感觉丧失等。
三、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发病的现场如家庭、路边、工作场所及其 他医院外的种种环境中,刚发病的前几分钟至发 病后的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病员最重要的时 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 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 之,则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救护, 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最大程度地挽救病人的 生命和减轻伤残。 由于心跳呼吸的突然停止,使得全身重要脏 器发生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脑一旦缺氧4-6分钟, 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分钟即发生不可逆的 损害。心跳停止时间愈长,进行复苏就愈加困难, 成功希望也就愈小。
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第一现场,对伤病员 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现场初步救护。 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第一现场的抢救。在院外的 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 紧 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 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病员 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
早期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早期通路 拨打“120”,启动急救医疗系 统。 二、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 “第一目击者”运用本 身 技能立既进行心肺复苏,这对患者的生存起着重要作 用。也是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前,病 人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救护措施。 三、第三环节-----早期心脏除颤 这是临床上最易促进伤 病员生存的环节。临床证明能明显提高伤病员的生存率。 四、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专业急救人员实施(专业的急救技术、药物等)。
现场救护
厦门市红十字会编
救护新慨念
厦门市红十字会
认识“现代”救护
•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当今的现场急救已经演生
为急诊科的前沿。所以向社会公众普及现场急救 知识与技能,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 发生和减轻人类健康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现 代救护新概念,就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新生 活模式下,运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针对生产 、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社 会公众普及救护常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 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第 一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 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 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节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生命链”指从现场“第一目击者”开 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 系列而构成的“链”。它有四个互相联系 的环节序列。对心跳骤停的猝死抢救应争 分夺秒,越早实施,效果越好,所以这四 个环节也称为四个早期,即:早期通路、 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 生命支持。
通过上面三方面的剖析,大家应该很清楚的看 出4-6分钟是急救的最佳时间。 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在人们最需要的时 侯,作为“第一目击者”,起的作用,显得由为重 要 ,伤病员的生命可以说有一半掌握在您手上。 这就是开展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1、挽救生命; 2、减轻伤病员痛苦; 3、缓解伤病情进一步恶化; 4、为病员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抓紧时间,后送到 医治进一步的救治。
为什么4~6分钟称之为抢救患者的最 佳黄金宝贵时间
1、从最简单的人体需要来讲,人的肺活量大小与人耐受缺 氧的时间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a)、正常人的肺活量大约为3000—4000ml,大气中氧含量 20.89%,您每吸一口气,相当于吸入610-840mml的氧气。 b)、人的体温维持靠的是体内的一个重要的生化过程,三羧 酸循环(葡萄糖的有氧酵解过程)既能量代谢过程,虽只 是人体能量代谢的一部份,但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葡萄 糖来源于我们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面、薯类等。也是 我们人体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食物不外呼淀粉类、 脂肪、蛋白质、维他命、矿物质等。这些食物最终在体内 经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及肝脏分泌的消 化酶共同作用后,被人体吸收。
1、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叫:“喂,您怎 么啦? 2、高声呼叫:快来人呀,救命 啊!有人晕倒了,快打急救 电 话“120” 3、放置体位,将伤病员翻成仰 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①将伤病员双侧上臂向上伸直, 保护其颈部作整体 翻身。②将伤病员 放置心肺复苏体位, 救护员跪于伤病员 一侧。
葡萄糖的有氧酵解即三羧酸偱环
简单易懂的图解
三羧酸循环简单说明
三羧酸循环的四次脱氢,其中三对氢原子以NAD+ 为受氢体,一对以FAD为受氢体,分别还原生成 NADH+H+和FADH2。它们又经线粒体内递氢体系传 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来 的能量使adp和pi结合生成ATP,凡NADH+H+参与的 递氢体系,每2H氧化成一分子H2O,每分子NADH最 终产生2.5分子ATP,而FADH2参与的递氢体系则生 成1.5分子ATP,再加上三羧酸循环中有一次底物 磷酸化产生一分子ATP,那么,一分子柠檬酸参与 三羧酸循环,直至循环终末共生成10分子ATP。
• 这一过程在人体中的每一细胞中进行,以维持细
• • •
胞的正常功能,使人体机能正常。如体温等。 现在我们知道人体离不开氧气、水份。 水份占人体体重的70%以上。 要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及能量代谢,实验数据表 明,每分钟需氧150ml。 正常人的肺活量3000~4000ml,空气中氧含量近 21%,每吸一口气,残留在肺里的氧气约 600~900ml。 600~900ml÷150=4-6(分钟) 就是说从体温的保持及人体的需求,一口气吸完 不再吸气,最多只能维持4-6分钟(个别人除外), 由此可见4-6分钟是急救的最佳黄金宝贵时间。
•• •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楷括起来,我们也 就一目了然了
意外、疾病等致人心跳骤停,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 1、10-20秒,人体就会出现晕厥现象; 2、18秒后, 脑细胞缺氧; 3、30-45秒,眼睛中的瞳孔散大,出现昏迷; 4、1分钟, 呼吸停止(断气候),脑细胞开始死亡; 5、3分钟, 最佳抢救期; 6、4-6分钟,大脑神经细胞将慢慢发生不可逆转的改 变(脑细胞死亡期); 7、10分钟后, 植物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植物人; 8、大于13-15分钟,我们称之为临床死亡。
(3)双手拉颌法:把两只手放在 伤病员头部两边,抓住伤病员下 颌角,边牵引边举起下颌。双手 拉下颌法适用于疑有颈部受伤的 伤病员。
5.判断呼吸与人工呼吸:保持伤病员气道开放的状态, 救护员面颊部贴近伤病员口鼻处,利用看、听、感
觉在5秒钟内判断伤病员有否呼吸。
a.看:用眼睛看胸部有无起伏。 b.听:用耳朵听有无呼吸的声音。 c.感觉:用面颊部皮肤感觉有无呼出的气流 拂面。
二、“第一目击者” “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危重急 症,意外伤害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他们平时参加急救培训并获取相关的证书, 在事发第一现场能够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 技能救助伤病员。这些人可以是病人、同 事、或急救服务体系救援人员、警察、消 防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 “第一目击者”的现场救护是急救成 功的基础。美国已有数千万人接受现场救 护训练,有效的急救方法的实施,使心脏 骤停者生存机会达15%~43%
4、打开气道: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 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因此,应 采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双手拉颌法来开放气道 ,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保持呼吸道畅通。成人开 放气道应使其头部后仰的程度为伤病员下颌角与耳垂的 连线与地面垂直。 (1)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伤病员的前颌,手掌向后方施加压 力;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并拢托起下颏,使伤病员口张开。 (2)、仰头抬颈法:一手置于伤病员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 压力;另一手托起伤病员的颈部、使头后仰,使伤病员口张 开。怀疑颈椎骨折的伤病员禁用此方法。
第二节 现场救护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一、现场救护的目的 二、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1)救命为主,保持伤病员的气道通畅、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 (2)检伤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处理。 (3)迅速安全转运伤病员。 三、现场救护的原则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理智、科学的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救护人员自身与伤病员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 (4)原则上不使用药品,除非是急救专业人员可以使用。 (5)尽量采取减轻伤病员痛苦的急救措施。 (6)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