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智老人居住空间设计分析

失智老人居住空间设计分析

失智老人居住空间分析

一、世界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历程与趋势

二、老年失智症

三、失智老人有哪些特殊的身心特点

四、失智老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4.1支持与安全

4.2私密与个性

4.3社交与情感

4.4刺激与活动

五、空间设计要点

5.1整体的设计要点

5.1.1小规模组团化

5.1.2空间通透易于识别

5.1.3交通动线清晰

5.2各个空间的设计

5.2各个空间的设计要点

5.2.1出入口

5.2.2公共活动空间

5.2.3走廊空间

5.2.4居室空间

5.2.5卫生间

一、世界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第一点是世界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那么我们也分成三个小点,

第一个是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第二个是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历程与趋势是怎么样的,

第三讲一讲中日韩三国在老龄化状态这方面我们进行一下对比

那么看一下老年人口 是怎么定义的呢,欧美国家及发达地区,将65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是将60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什么是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视为该地区进入了 老龄化社会。我们国家采用的是前一个标准。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历程与趋势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历程与趋势是怎么样的呢,世界人口老龄化始于欧洲,18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2000年世界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6.1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0%,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3亿同样达到了总人口数的10%,所以说中国和全球同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将突破20亿占总人口的21.1%,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是1990年至2050年世界部分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

占总人口百分比的发展趋势,的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像欧美一些国家他们的发展曲线还是比较平缓的,我们看亚洲的 中国 日本和韩国三国,是所有国家当中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呢,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2.2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了16.1%,在未来的20到30年之间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占总人口的33.6%,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我想到2050年我们的年龄是多大呢,也许大多数人也是进入了老龄。

下面我们将 中国 日本和韩国老龄化进行一个对比,我们列了一张表,这张表是说2010年 2030年 和 2060年三个时期,我们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百分比大家可以参考这张表,

我们也可以看到到了2060年我们大多数都占了1/3以上的老年人口,我们下面还可以看这张图是2010年到2060年中日韩三国老年人口比例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在2030年以后它的线上升的陡度更大直逼日本和韩国,总的来说 亚洲的老年抚养负担是越来越加重的,

我们再看一下这张图,世界主要地区老年抚养负担状况变化统计图,什么是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是指, 15岁到64岁劳动力人口数量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之比,那我们可以看到亚洲老年人抚养负担即将赶上欧美地区,至2050年 每4个亚洲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名老人,世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有以下一些方面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寿命延长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生活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我们可以看到 人口老龄化并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信号,也是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体现。

二、老年失智症

老年失智症是什么呢?失智症又称为痴呆综合症,由于绝大部分的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而又称为老年痴呆症,为了避免歧视感,日本更名为认知症,我国多称为失智症,原来也是叫做痴呆症。

失智症是由于脑部疾病所导致的以一系列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为特点,具有慢性和进行性特征的综合症失智症。主要有四种类型,最常见的类型是叫做阿兹海默症,失智症的病因一般不明,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失智老人现在的患病人数现状是怎么样的?2015年,我国失智症的患者估计已经超过了950万,是世界上失智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失智症发病率是随着年龄递增的,据国际阿兹海默病协会的统计,东亚地区老年人年龄每上升6.3岁,罹患失智症的概率就翻1倍。

可以看到这张表各年龄阶段的患病率统计,图中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患病率显著提升,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我国65岁以上的患病老人,将以每年5%至7%的速度快速增加。

三、失智老人有哪些特殊的身心特点

老年失智症的发病阶段和症状的特点是什么样的?老年失智症的病程发展较为缓慢,病程一般可以分为三期,有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它们的持续时间也有一些不同,轻度的状态是1到3年或有时候更长一些,中度是2到5年,而重度有这么1到3年。各个阶段主要有这样一些明显的特征,早期阶段老人的认知能力出现一定的下降,开始遗忘事情或者容易迷失,到了中期阶段,老人的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均有显著的下降,逐步地丧失了自理能力,到了晚期阶段,随着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的严重丧失,老人失去了语言能力、行动能力,长期需要坐轮椅甚至于卧床,甚至于对家人也不认得了。

失智症和健忘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我们经常会把这两种给搞混,健忘症它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暂时记忆的障碍,无明显的生理异常,忘掉了体验的一部分是一个暂发性的病可以恢复,并且不是那么迅速地发展,然后失智症是神经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的损害,他忘记了体验的全部,起病非常隐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发生的,但是这个病一旦病了就不可逆,而且会不断的恶化。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失智老人对于居住环境的压力十分敏感,例如噪音可能会引起他的焦虑的情绪,昏暗的灯光可能会导致昼夜节律的紊乱,适宜的居住环境会给失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的有利的支持,减轻部分症状延缓他的能力的衰退,甚至于可以减少一定的用药。

所以我们说做好一个失智症的老年设施是十分重要的。 四、失智老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失智老人有哪些特殊的身心特点,他对居住环境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失智老人有那些基本症状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活能力的衰退,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图,这个生活能力衰退又分成运动功能受损协调性差这个方面,和像进食 刷牙 穿衣 如厕 洗澡 移动这些生活的基本的功能衰退以后需要他人协助,比如说这两张照片,他走路就不太走的稳,经常容易摔倒,别人就需要经常去扶着他。另外一个他比如吃饭或者是喝水等等,这些都自己表达不清楚,还需要别人来协助。其次是认知能力的衰退,包括记忆衰退,判断执行能力的衰退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衰退,并且失去了对空间、 时间和人物关系的概念。视觉 味觉 嗅觉等感知能力也都变差了,

可以看这张照片你看老人院当中(有的老人)也许经常坐在那儿低头,或者是迷茫的

也不想和别人说话和交流,有些老人呢还对时间和空间的这个关系缺失了理解,不认得自己(所处)的场所了,比如说不认得自己的房间呢或者不知道现在的时间和年月,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基本症状,在护理照护 物理环境社交 人文环境等外部的影响下,失智老人还会因此而引发一些二级症状,那么二级症状到底有哪些呢,比如说有的老人会半夜起来游荡,在这个走廊里走来走去,表现从居室中要逃走 要逃离,想一些办法 他有时候要跑出去,所以我们很怕他丢失一出去就找不着了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

失智老人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呢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一下分成以下四个方面,一个是支持与安全,第二是私密与个性,第三是社交与情感,第四是刺激与活动

第一点,支持与安全通过环境的支持尽可能的保持老人的自立,能够容易的让他定向和理解这个空间,整个设施当中应该保障他的安全避免他发生危险,或者能够获得及时的照料和护理服务。比如现在我们看下边的两张照片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美国的老年设施,护理站正好在中间,护理人员他可以看到老人的生活情况他的行为 他的需求,但是他也不并不是完全和老人贴近在一起,有的时候希望老人能够相对的独立一点自己能够做一些事情

,保持一定的独立的能力。

第二点是私密与个性,那么老人为他设计的这样的居所,需要注意比如说它一定的私密性,比如说居住的空间和它的厕所卫浴的地方还是要保证它的私密性的,而并不是说因为他好像不知道情况了就可以不顾及这些方面,他还是有这种情感的需求的。

第三点是社交与情感,失智老人其实他对感情需求是非常多的,我们一定要对他表现的很热情应该对他好,比如说经常有家人跟他交流对他的情感是非常有好处的,比如说我们在老年设施中提供这么一个安静的角落,让家里人跟他共处看着外边的风景 ,慢慢地聊天缓和他的一些心情,还有这些户外花园设计一些座位有一些凉棚,让老人在这儿可以交流和护理人员和老人之间谈一些话, 进行放松。那么有些老人有宗教信仰这样的精神需求的话,

我们也应该适当的满足比如说给他一个拜佛的场所等等。

第四点是刺激与活动,接受适当的感官刺激是可以减缓他的衰退的,能够开展有兴趣 有意义的活动对老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张照片这张空间设计中采用了鲜明的色彩,对老人的心情可以提升,所以非常明快的这个空间环境的样子是有意义的,那么另外一张照片呢是老人们在画图 在绘画进行一个练习,大家在一起交流护理人员也在旁边帮助他们,这些都是一种感官刺激的手法。

五、空间设计要点

设计方面应该有哪些可以跟他应对是有哪些设计要点第一个是先说一下整体的设计要点,然后我们会讲一下各个空间的设计要点,整体设计要点有三条,第一条是设计这种小规模组团化的这个空间,第二条是要求空间通透 易于识别,第三条是要求交通动线要清晰明了,

先说一下整体设计要点就是小规模组团化的这样的一个空间应当怎样设计,当前许多大型的养老机构会采用这种很多人吃饭的大型餐厅还有长走廊的这种空间模式,这对失智老人来说是有问题的,一个是人数过多不利于失智老人彼此之间熟悉了解,他本来认人就不太清楚了很多人他就会觉得很慌张,

模过大容易造成护理动线过长,使护理人员难以及时关注到老年人的这个行为和他的需求。所以这种长型走廊的这样的设施空间是不利的,失智老人养老设施呢,宜采用这种小规模组团化的空间模式。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日本的一个老年设施,它这张平面图中分成ABCD四个组团,这个小规模组团中一般有8到10间房间8到10个老人,人数不是很多,这样老人之间就可以相互的认识,护理人员也比较容易管理它。然后由于是组团化护理的动线就比较近便,

大家都到中间这个公共活动区域来活动,护理人员在这儿可以及时的帮到他们,节约人力

并且提高了效率。

交通动线的问题,首先交通空间的动线要简明清晰,它这张图当中的交通动线有很多的岔口 就比较乱,老人当找不着方向的时候就会焦虑,产生一些严重的情绪行为,所以我们在空间设计时,应当做到非常的明晰,交通动线要短捷,尽可能的减少岔路口,支持老人自主的空间定向,可以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中间有一个中庭,它的流线是这种环形的,可以满足老人散步的这样的一个需求,岔口有几个方面也是很清楚的,这种设计的方法我们觉得是值得提倡的。

各个空间的设计要点,这里边我们又分成五点

第一是出入口,第二是公共活动空间,第三是走廊空间,第四个是居室空间,第五是卫生间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几个空间,我们就重点分析这五个空间

先说一下这个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首先要求它尺度上应该亲切,建筑出入口设计的

要有这种亲人的尺度,要像家一样的这种氛围,失智老人一般对设施会有恐惧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因为到这儿来以后他感到陌生。更找不着他需要的这些空间的环境所以他会感到恐惧,因此我们在设计出入口的时候就需要把它做得亲切一点、小一点,

采取必要的措施隐蔽一些出入口,为了避免失智老人独自走出设施发生危险

,比如说从电梯 楼梯或者是次入口这边走失。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它进行一个隐蔽的处理,可以看这几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它用一个格栅这样的一个门,做出了一个适当的隔断,那么这个格栅后面就是一个电梯的门,因为老人不能够直接的看到电梯的门,所以他就会好一些就想不起来他要从电梯下去,另外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白色的和墙差不多颜色的这个门,其实是一个主要的出入口,但是它在色彩上呢让它不太突出,而旁边这个木头的门是一个居室的门,所以老人到这儿以后他就觉得这个门是更加重要一些,他会进到这个门而不去非得要走到那个门去,这个也是一种想办法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

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那么这里头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营造居家的气氛,比如说这张照片就是采用了一般家庭中常见的这种温暖的木头的色彩,包括这样的一个备餐台,都比较像家庭中用的这种厨房。然后和这个餐厅有一个开敞的这样的一个关系,

他们在互动上和看护 照护上都显得非常方便,很有一种家庭感。这张照片也是一个老人活动和吃饭的一个场所,那么这个角落里就有一组沙发,这种沙发的尺度感和电视这个距离

就是一个家庭当中的这种尺度和距离,所以对老人来说就会觉得很舒服很安全,他就容易适应。

鼓励老人参与生活性的这种活动,适当地让老人参与一些家务劳动,老人帮着一块洗洗碗擦擦桌子,这种现象能够保证他的一点身体活动,还有残存一些机能能够让他继续保持下去,这张照片呢是老人们在一起帮着做一些擦碗这样的轻微的活动,其实这些活动是护理人员特意为他们准备出来,让他们来做的,如果全用护理人员代替虽然可能效率更高或者更快,但是对老人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要把这样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让他们自己来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