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总第341期)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年1月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No.1 Jan.
文章编号:1671—9646(2014)01b一0045—03
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及护香的探讨
张放,罗龙新,程其春,彭永华, 陈悦水
(深圳市深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 15)
摘要:主要介绍茶香气成分物质,对各类茶香气成分进行总结,归纳各类茶香气成分共性特点;简要阐述破坏茶香 气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在茶深加工中对茶香气成分的保护。 关键词:茶;香气成分;保护 .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i671—9646(X).2014.01.045 ● ●
Discussion of Tea Fragrance Components and Protecting the Tea Fragrance
ZHANG Qi,LUO Long-xin,CHENG Qi-ehun,PENG Yong-hua,"CHENG Yue-shui (Shenzhen Shenbao Technology Center Co.,Ltd.,Shenzhen,Guangdong 51811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fragrance substance of tea is introduced,it summarizes a wariety of the tea ̄agrance components and its common,,characteristic:It briefly explains why the fragrance is decomposed,and it detailedly discusses how to protect the tea fragrance:components+in tea further processing on this basis. Key words:tea;fragraneeeomponerlts;protection ;
、 0 言
目前,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极谱、红外光谱
和紫外光谱的分析,从茶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有400
多种,在香气成分中以醇、醛、酮、酯和含氮化合
物为主,其他还有酚、氧杂化合物等10余大类。由
于茶深加工要经过萃取、过滤、离心、浓缩和加热
杀菌等工序,导致茶水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氧
化或裂变反应,因而风味损失严重,即使添加一些
合成香精,同样还是失去茶原有的天然和清新的风
味,严重影响速溶茶及其他茶饮料的风味品质。因
此,只有先了解茶香气成分以及在加工过程中茶香
气损失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改进或引进新工艺来
保护茶香气成分。
1 天然茶香气成分
茶香气是决定茶相关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来
自不同地域、不同工艺、不同季节的茶叶均有其特
有的香气,其香气一般都是通过不同芳香物质以不
同浓度组合而综合表现出来的【”。而茶叶中的挥发性
化合物很多,以酮类、醇类、酯类、醛类、含氧化
合物的种类最多,都在7O种左右闼,它们共同影响
着茶风味品质。 1.1茶香气成分物质
研究人员对茶叶香气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
明鲜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成分虽然有相
同的化合物,但是含量各不相同,且成分的种类也
有较大的差异。一般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约占干物的
0.02%(也有资料认为在0.03%一0.05%),其主要富
含醇类及部分醛类、酸类等化合物,约50多种,其
中占主导作用的香气是青草气,它属于低沸点芳香
物质嘲。绿茶的香气成分已有300多种,而且不断有
新成分被发现嘲,绿茶的香气成分是以鲜叶原有的香
气为主,主要有青叶醇(呈青草气)、芳樟醇(呈玉
兰花,百合花香)、苯甲醇(玫瑰花香)、苯乙醇
(苹果香)、烯醇等醇类、青叶醛(呈青草气)、苯甲
醛等醛类,乙酸乙酯、苯乙酯、等酯类,13一紫罗酮
和顺一茉莉酮(茉莉花香)等酮类化合物,这些化
合物共同组成青、香、鲜爽的感觉[51。乌龙茶以花香
突出为特征,其香气成分种类近120余种,主要为
脂肪醛(酮)、脂肪醇、萜烯醇、酯等成分,如橙花
叔醇,茉莉内酯、吲哚、水杨酸甲酯、苯甲醇和2一
苯乙醇[6-9]。红茶中有300余种芳香物质㈣,其中包括
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而醇类芳香物,特别
是具有花香的萜醇类和果味的芳香醇类及其衍生物
对红茶特征香气的形成尤为重要。红茶香成分研究
收稿日期:2013—11-24 作者简介:张放(1985一),男,硕士,研究方向为茶叶深加工。 通讯作者:陈悦水(1977一),男,本科,研究方向为茶及天然植物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年第1期
结果表明,反一2一己烯醛、顺一3一己烯醇、芳樟
醇氧化物I、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茉莉酮酸
甲酯等含量较高,其他成分相对较少,但不同产地
的药茶化合物的含量及比例有差异…4】。从以上来看
茶香气成分很复杂,但决定茶香气特征的成分品种
相对比较简单,保护好这些成分同样可以提高茶叶
香气的品质。 1.2香气成分物质的性质
茶香气来源于茶的内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
们具有一定的共性;香气成分决定茶香气特征,而
茶香成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加工方法,因而只有了解
香气成分及其性质,才能更好将其很好应用到茶的
相关产品中,提高其品质。一般香气成分物质在常
温下多为油状液体,色泽多以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为
主,具有香气或其他特异气味,且在常温常压下容
易挥发,沸点一般为70—300℃,比水轻,其折光率
和旋光度互不相同,可以作为质量鉴定的项目,易
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尤其是在无水乙醇中可以全部
热解;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能使水具有其
特殊的香气;分子结构中一般都有1个或1个以上
的不饱和碳键,或含有某些活性基团,这些基团对
香气很有作用,正因为存在这些活性基团对光、热、
氧气极为敏感,易产生氧化、缩合、异化及光化学
反应等,造成香气丢失,这与茶香不易保存的性质
有关。目前,在茶叶香气提取中茶叶中的香气物质
的回收率为60%,其中浓缩是导致香气丢失的主要
因素【 。
2茶香气成分损失原因及护香技术
目前,茶叶深加工企业过多地关注茶深加工产
品的得率、产能,而忽略了茶叶原有的品质,特别
是茶独特的香气,因而这些企业的工艺大多采用比
较传统的加工工艺,而这些工艺往往都不利于茶叶
品质的保护,造成茶相关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要清楚了解茶香气
丢失原因,并结合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采用新的加
工工艺是非常必要的。
2.1茶香气成分丢失的原因
在生产速溶茶粉或茶饮料等茶相关产品的过程
中,由于茶叶要经过高温提取、过滤、浓缩、杀菌
等工序,容易造成香气成分的损失或破坏较严重[171。
这些茶产品的品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现泡茶的香气。
目前,茶工业传统加工技术不能够很好保留茶香气
风味的特征,导致了产品品质低下,无法满足大众
对高品质茶产品的追求。
研究人员对速溶茶粉在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经过提取、浓缩和喷雾干
燥作业后,其香气的成分及组成比例及感官风味均 呈明显下降趋势。如绿茶与原料比较,发现提取后芳
香香气成分损失21种,浓缩汁的香气成分总量损失
48种,而经过喷雾干燥作业后,香气损失达55种,
几乎占100%,根本体现不出绿茶的香气特点 。
研究人员对现常用的灭菌技术进行研究,表明
传统高温杀菌釜灭菌温度高、持续时间长,造成茶
汤成分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致其感官品质变化很
大㈣。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经过杀菌釜杀菌后,正茶
香物物质含量减少,负茶香物质增多,破坏了香气
成分之间的平衡。如绿茶正茶香物质萜醇及其氧化
产物、苯甲醇、顺一3一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和橙
花叔醇等含量减少;负香物质4一乙烯基苯酚(甘
薯异味)等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最终导致热汤味
的产生【l9-2o]。而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对茶香气的影响很
大,研究人员采用UHT灭菌观察前后茶饮料香气的
变化,结果表明低沸点香气中正己醛和顺一3一己烯
醇的含量减少,而其他的增加,高沸点香气总量以
及所有香气总量均比灭菌前低,改变茶香气成分的
平衡,香气品质下降,熟汤味明显彻。
:2:2护香技术
目前,浑浊沉淀及色泽褐变的研究较多,对护
香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由于茶提取液是一个热
敏感体系,因而在加工中香气品质很容易发生变化,
尤其是经过浓缩和杀菌工艺,导致香气丢失或产生
不良的气味,降低了茶产品的品质。对此,结合实
际应用和市场情况总结护香技术改进方法。
2.2.1采用低温逆流提取代替传统提取工艺 传统提取工艺一般都是采用95℃以上的纯水,
浸泡时间在20 min以上进行提取,温度高,浸泡时
间久,容易造成茶叶香气减少,尤其是低沸点香气
的丢失。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茶香气,可以采用低
温逆流分级提取,该技术可以将茶叶中的易挥发、
易转化成分在短时间内提取出来,避免长时间高温
浸泡,极大地保留了茶叶特有的香气,并且不影响
提取效果,研究表明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浓度梯度变
化正适宜茶叶浸提的特点[ 】。目前,深宝技术中心
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柱式逆流提取设备已经投产应
用,从生产的产品来看,该技术提取的茶汁品质优
异,能够很好保留茶叶原有的特点,提高茶深加工
茶产品的品质,同时该技术应用适合产业化,成本
与传统提取相当。
2.2.2采用“AP.S”技术
目前,深宝技术中 1、5'有限公司2004年研究开发
一种茶叶香气的萃取回收技术,简称“ARS”技术
(Aroma—recovery system),并在此技术上开发适合该
司生产的“ARS”提香设备,并投产应用,其最核心
的是蒸馏塔或分离塔,简称SCC,可用来从液体或
茶浆中捕集并储存挥发性化合物。与传统的香气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