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摘要:我使用MACROMEDIA公司的Dreamweaver MX制作页面,用JAVA语言做连接数据库的程序,使用ORACLE制作系统的数据库,做一个具有新闻浏览、新闻搜索、添加新闻、更新新闻和删除新闻功能的小型的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我是根据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背景,论述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全书共分绪论、开发方法的选择、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及维护、系统评价、开发总结等几章。

详细论述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及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网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JSP ASP Language;VB Language; HTML Language;ACCESS Database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引言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项新的技术来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服务.由于WEB页面能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不但使信息的显示更加生动,而且使信息的浏览更为方便,同时WEB页能实现网上交易平台、客户信息反馈方便了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流,因此许多企业为增强企业知名度.,以网站作为对外的展示窗口,进行内外信息交流,这也是我们铁路的迫切需要。

衡量网站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满足人们不停的对信息的渴求。

也就是说,一个正规的网站需要快速和大量更新内容,同时保证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手工方式对于大型网站必然是不可取的,工作人员需要一种系统工具来方便高效的更新和管理网站,这样,网站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出现在互联网的舞台上。

从狭义上讲,网站信息管理发布系统是能把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产生相应的可供浏览的页面的系统。

而广义上,它应该是对大流量和多种类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平台,包括了相关的一系列的服务模块,如发布、搜索、自动采集、统计、评论和监控等。

狭义网站信息管理发布系统类产品很常见,广义网站信息管理发布系统由于涉及技术面广且设计难度大,市场上较为少见,而新浪的网站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就是其中最出色产品之一。

一、概述网站信息管理系统,又称为网站新闻信息发布系统,是将网页上的某些需要经常变动的信息,类似新闻、新产品发布和业界动态等更新信息集中管理,并通过信息的某些共性进行分类,最后系统化、标准化发布到网站上的一种网站应用程序。

网站信息通过一个操作简单的界面加入数据库,然后通过已有的网页模板格式与审核流程发布到网站上。

企业建立网站,最终目的是使企业通过互联网获益。

只有把网站做成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有效纽带,网站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企业的网站应该关注于自己特定的客户群,通过多种形式和客户保持着沟通,吸引着自己的用户不断地和企业网站进行交互,从而起到加深客户关系、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广告和展示效果的作用。

手工制作发布的网页信息不但无法检索堆积如山的信息,而且每次更新内容并上传的时候都会使服务中断,导致用户无法访问而使形象和服务大打折扣。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网站更新维护的工作量,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引用,将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简化到只需录入文字和上传图片,从而使网站的更新速度大大缩短,在某些专门的网上新闻站点,如新浪的新闻中心等,新闻的更新速度已经缩短到五分钟一更新,从而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吸引了更多的长期用户群,时时保持网站的活动力和影响力。

二、系统的概要设计2.1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简介网站新闻管理系统,又称为网站新闻信息发布系统,是将网页上的某些需要经常变动的信息,类似各类新闻、最新产品信息发布和业界动态等更新信息集中管理,并通过信息的某些共性进行分类,最后系统化、标准化发布到网站上的一种网站应用程序。

网站信息通过一个操作简单的界面加入数据库,然后通过已有的网页模板格式与审核流程发布到网站上。

它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网站更新维护的工作量,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引用,将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简化到只需录入文字和上传图片,从而使网站的更新速度大大缩短,在某些专门的网上新闻站点,如搜狐的新闻中心等,新闻的更新速度已经缩短到五分钟一更新,从而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吸引了更多的长期用户群,时时保持网站的活动力和影响力。

2.2 系统功能介绍对用户而言的新闻浏览页面,这部分有两个子部分:新闻标题显示页面和新闻具体内容显示页面。

为了用户的方便,还有新闻搜索页面,搜索部分也包含两项内容:新闻搜索页面和搜索结果页面。

新闻管理平台。

这个部分包含3项内容:添加新闻页面(也就是插入页面)、更新新闻页面和删除新闻页面。

2.3 用户部分在该部分中,用户可以点击页面中的新闻标题,来浏览新闻的具体内容。

也可以在搜索栏里输入关键字来搜索感兴趣的新闻。

2.4 新闻管理部分新闻管理实现网站内容的更新与维护,提供在后台输入、查询、修改、删除各类新闻内容的功能,具体功能:增加、修改、删除各个栏目中的新闻功能;也可以通过调用数据库来察看新闻。

下面是新闻系统的结构图:三、网站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全球发展带来了契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引起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把人们带进了崭新的时代;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决策资源和控制战场的灵魂,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抢占信息资源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了跨越式发展。

”的重要决策。

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须成为新世纪国家发展的重点。

然而人们在享受网络信息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严峻考验。

信息安全成为世界性的现实问题,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民族兴衰和战争的胜负息息相关,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安全。

面对日益经济信息全球化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它带给我们的机遇,同时也应该正视它所引发的挑战。

国家“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决定了要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加速信息安全的研发,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成为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电子化成败的关键,成为提高民族生存能力的头等大事。

为了构筑21C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尽快致力于增强广大民众的信息安全意识,提升信息系统的研发,生产,使用,维护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当前电子信息安全的概念正在与时俱进,他从早期的通信保密发展到关注信息的保密,完整,可用,可控和不可否认的信息安全,并进一步发展到如今的信息保障和信息保障体系,单纯的保密和静态的保护已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

信息保障以来与人,操作和技术实现组织的任务运做,针对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活动同样依赖于这三个因素,稳健的信息保障状态意味着信息保障和政策,步骤,技术和机制在整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层面上均能得到实施,既面向数据安全概念是信息保密性,完整性的可用性,面向使用者的安全概念则是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以及基于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这两者的结合就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现的安全服务,而这些安全问题又要以来于密码,数字签名,身份验证技术,防火墙,灾难恢复,防毒墙和防黑客入侵等安全机制加以解决,其中密码技术和管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而安全标准和系统评估则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信息安全: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的状态不受外来威胁与侵害,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到外来的威胁与侵害,要达到信息安全首先应该是一个国家宏观的社会信息化状态是否处于自主控制之下是否稳定;其次是信息技术安全问题。

所谓的信息安全是在技术层面上的含义,既保证客观上杜绝对信息安全的属性的威胁,使得信息的主人在主观撒谎能够对信息的本原性放心,这是因为信息入侵者无论怀有什么样的阴谋诡计,何种手段首先通过攻击信息的几种安全属性达到目的的。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Integrity):信息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保持被修改不被破坏的,不被插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数据特征。

对于军用信息来说完整性遭破坏导致延误战机,自相残杀或闲置战斗力,破坏信息完整性是对信息安全发动攻击的最终目的。

可用性(Availability):信息可被合法用户访问并能按照要求顺序使用的特征,既在需要时就可以去用所需信息。

可用性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可用性。

例如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属于这种类型攻击。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信息给非授权个人\实体或供其使用的特征。

军用信息安全尤为注重信息保密性。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

美国的政府提倡“密钥托管”“密钥恢复”等措施就是实现信息安全可控性的例子。

可靠性(Reliability):信息用户认可的质量连续服务于用户的特征(信息的迅速,准确和连续地转移等)但也有人认为可靠性是人们对信息系统而不是信息本身的要求。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简单描述。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安全的突出需求,国际上许多标准化组织和机构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如美国的国防部DOD(Department Of Defens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英国标准化协会BSI(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等,他们制定的相关标准较多。

四、参考文献姜畸《网站信息管理》2003,(10-11)计算机杂志《操作系统、模拟、VISUAL C++ 6.0》2002,(14)科学《管理系统设计》2001,(8)。

相关主题